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将其分为谵妄组(n=21)和非谵妄组(n=7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后,前瞻性收集2020年1~6月的40例ICU重症患者(验证组)进行验证,采用H-L卡方检验模型拟合度,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反映预测模型的区分能力。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病史、有创机械通气、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酸碱失衡均为导致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模型预测谵妄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P<0.05),预测模型阈值为19.25时敏感度、特异性最佳,分别为83.6%、82.9%;H-L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验证组预测谵妄发生率与实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0% vs. 20.00%,χ2=0.075,P=0.785),拟合度较好,模型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838,最佳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81.0%、78.2%、81.4%。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史、有创机械通气、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酸碱失衡均为导致ICU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拟合度较好,有利于筛选谵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预防曲马多术后镇痛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腹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曲马多镇痛,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格拉司琼,观察术后各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44.0%和36.0%,治疗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6.0%和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拉司琼预防曲马多术后镇痛致恶心、呕吐效果好,用药方便,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21例非停跳冠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的麻醉处理.方法 择期OPCABG患者21例,均采用全麻复合控制性降压麻醉.以依托咪酯、咪唑安定、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插管,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泵注维持麻醉.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有效的心血管功能支持.术后常规呼吸支持和异丙酚镇静.结果 21例患者分别搭桥2~4支,全部患者麻醉手术经过均顺利,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均顺利拔管转入普通病房.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严密的术中监测及良好的沟通,围术期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和适当的麻醉深度,术后常规呼吸支持和监测是OPCABG麻醉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Trendelenburg体位与反Trendelenburg体位是下腹部手术常采用的体位,通常与气腹联合使用,以达到开阔手术视野,充分暴露手术部位的目的。然而,这种特殊体位会对患者的机体生理功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Trendelenburg体位与反Trendelenburg体位的历史、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当前临床应用的新进展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多普勒(TEE)联合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指导目标靶向液体治疗(GDFT)在老年患者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该院择期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或直肠癌根治术的6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G组和T组,每组各31例。G组患者以TEE联合PVI指导术中容量治疗,T组患者按常规方案进行容量治疗。观察2组患者入室时(T1)、麻醉诱导后(T2)、建立人工气腹后即刻(T3)、标本切除(T4)、停止气腹后(T5)、拔除气管导管后(T6)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术中总液体输入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2组术后恢复情况: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并发症(术后炎性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结果 2组T1~T6时的MAP、HR、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3~T6时的CVP高于各自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3~T6时的MAP、HR分别与各自T1时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涂抹于喉罩表面及患者口咽部放置喉罩对自主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乳房肿块区段切除术患者分利多卡因胶浆组(观察组,n=30)和石蜡油组(对照组,n=30)。观察组麻醉前3min含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5mL,剩余涂抹于喉罩表面,对照组将利多卡因胶浆换成等量石蜡油,待患者入睡后将喉罩置人。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5min(T0)、置喉罩时(T1)、置喉罩后5min(T2)、术始15min(T3)、拔喉罩时(T4)、拔喉罩后5min(T5)的MAP和HR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组间比较,MAP在T2、T3和T4,HR在T1、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MAP与T0比较,对照组T1降低,T3、T4升高,观察组T1、T2降低,HR与rr0比较,对照组T3、T4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吞吐反应、术后咽痛的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可明显减少置喉罩自主通气患者术中循环波动和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结肠手术中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60例择期结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选择T11~12间隙硬膜外隙穿刺向头端置管3.5 cm,确认硬膜外导管在硬膜外腔后注入0.5%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6~15 mL。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切皮前用微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至关腹,对照组未用任何辅助药物。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1)、切开腹膜前(T2)、手术牵拉结肠时(T3)、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SBP、DBP、HR、SpO2变化,并对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与观察组比较,手术牵拉结肠时(T3)对照组SBP、DBP指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的前提下,辅助小剂量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持续输注,可有效抑制结肠手术术中牵拉反应,既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又能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稳定和术中清醒,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前应用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ASA I或Ⅱ级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N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和K组(全身麻醉+氯胺酮组)。记录患者术前1天、麻醉苏醒后即刻、术后24 h、48 h机械痛敏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1天、麻醉苏醒后即刻、术后24 h、48 h、2个月疼痛程度并统计两组慢性疼痛发生率;根据患者自行按压的患者自控镇痛(PCA)次数,计算术后芬太尼需要量。结果术前两组健患侧痛阈及VAS评分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苏醒即刻健侧及患侧痛阈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24 h及48 h健侧痛阈与术前无显著差异,K组健侧术后各时间点痛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苏醒即刻及术后24h患侧痛阈虽然较术前都降低,但K组痛阈明显比N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侧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VAS评分均为0分,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K组比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CIA的按压次数及芬太尼使用量K组比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组慢性疼痛发生率比N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给予氯胺酮能有效提高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术后痛阈,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的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升艳  邱情  姚益冰  曹婧  沈徐 《浙江医学》2022,44(6):661-666
阴部神经由骶2、3、4神经前支组成,经阴部管发出直肠下神经,会阴神经,阴茎(阴蒂)背神经等3个分支,支配会阴区皮肤、阴囊(蒂)、海绵体和尿道括约肌等.阴部神经阻滞作为一种局部麻醉技术,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镇痛,同时用于缓解阴部神经支配区域的急慢性疼痛.阴部神经阻滞入路包括近端、远端和经阴部管入路,定位途径有盲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与评价在围术期使用深呼吸训练器对缓解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 方法 纳入2017年1—12月期间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围术期(术前5 d~术后7 d),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于术前5 d~术后7 d(术后6 h开始训练)使用深呼吸训练器给予呼吸功能锻炼的强化干预。临床观察指标:术前(5 d、1 d)、术后(1 d、4 d、7 d)的用力肺活量(FVC)、1 s呼气量(FEV1)及最大深吸气量(IC)、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麻醉医生使用改良床旁肺部超声(improvement of bedside ultrasound lung examination protocol,BLUE)方案在床边进行动态检查,观察有无肺膨胀不全、肺部感染等肺部并发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FVC、FEV1、IC水平均明显升高,PaO2、PaCO2、SaO2水平均明显改善;术后发生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也较短。 结论 使用深呼吸训练器对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术前、术后)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确切有效的改善老年患者的肺功能,从而降低上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围手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快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