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3种颈部静脉阻断在预防PICC(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导管异位实际价值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21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70例。送管时实施传统偏头法治疗Ⅰ组,助手协助实施指压法治疗Ⅱ组,为将颈外和颈内静脉阻断让助手实施按压器法治疗Ⅲ组。置管后对比观察Ⅰ组、Ⅱ组和Ⅲ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将Ⅰ组、Ⅱ组和Ⅲ组患者首次穿刺颈部异位率、总异位率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Ⅰ组患者总异位率和颈部静脉异位率最高,其次为Ⅱ组,最低为Ⅲ组。结论相比偏头法与指压法,实施用按压器将颈部静脉阻断法,能够对PICC导管异位直至颈部静脉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一种将前修剪PICC导管尖端准确定位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置管室行PICC置管的患者180例,按入选进组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置管前在电脑中调取患者入院后所拍胸片,测量右胸锁关节至气管隆突下1.5个椎体的距离,代替传统测量方法中从体表测量胸锁关节到第三肋间的距离;对照组置管前按传统方法测量预置入导管长度,两组患者均在置管过程中通过腔内ECG对导管尖端进行定位,置管完成后两组患者均行导管尖端X线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尖端位置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修剪PICC置管先调取患者胸片进行预测量联合置管中ECG定位的方法可实现更好的精准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咽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华萍  洪金花  王瑛  刘蓉 《江西医药》2007,42(12):1227-1229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疗程长,易出现口咽干痛、鼻腔干燥、堵塞、出血、放射性皮炎、转颈张口功能受限等症状,严重时不得不暂时中断放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因PICC所致静脉炎病人按照入院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紫草膏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观察组病人静脉炎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所致的静脉炎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汪华萍 《全科护理》2013,(35):3325-332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 )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有可视或可触及的置管静脉,而对于肥胖、反复化疗、水肿等病人来说,常规PICC置管方法成功率会明显降低.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因其具有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实时引导、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势[1,2],不仅能减轻穿刺病人的痛苦,同时为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我院于2012年2月引进了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共为38例置管困难病人成功置管,其中有3例置管存在不足.现将超声引导下留置PICC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一种方便、易行处理PICC异位的方法.方法 针对PICC异位于腋静脉、颈内静脉及心脏,通过使患者穿刺侧手臂与身体的角度调整到30°,有效压迫颈内静脉近心端,同时结合10ml注射器生理盐水脉冲式推注法进行异位后导管正位,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使异位的PICC前端到达上腔静脉,实施方便,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芦荟用于预防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0例首次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患者放射野皮肤用新鲜芦荟汁涂敷,对照组外涂0.9%NS供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放射性皮炎与放射野皮肤色素沉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芦荟外敷放射野皮肤可有效减轻放射皮肤损伤,降低色素沉着程度。  相似文献   
9.
汪华萍 《护理研究》2012,26(32):3061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在PICC操作过程中,铺无菌巾在前,扎止血带在后,护士需要将无菌巾稍稍掀起才能扎止血带,这样操作不但不方便,还容易破坏无菌区;另外,PICC专职护士常常是单独操作,戴无菌手套后不方便扎止血带。本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使用血压计臂带代替止血带的方法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经临床140例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汪华萍  洪金花  刘蓉  王瑛  邓淑琴  曾小燕 《全科护理》2012,10(27):2499-2500
[目的]探索上臂穿刺置管对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9月实施PICC置管病人采取手臂肘上区域穿刺。[结果]与2009年4月—2009年9月行PICC置管的病人进行比较,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上臂穿刺置管能明显减少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