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克隆荆芥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1-deoxy-D-xylulose 5-phosphate synthase,StDX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荆芥转录组数据获得的StDX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获得StDXS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荆芥StDXS基因全长2177 bp,包含一个长度为215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18个氨基酸,其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77240,等电点为6.32,定位于叶绿体,不存在跨膜区及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同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同科植物鼠尾草的DXS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均属于DXS1亚家族。密码子偏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偏好使用以A/T结尾的密码子,具有28个偏性密码子,烟草为该基因最适合的外源表达宿主。结论成功克隆荆芥StDXS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从分子水平调控荆芥的生长发育和改善药材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药材性状特征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7个地区的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进行测量比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针对湖南三棱建立分子鉴别方法。通过测量各产地三棱药材的质量、长度、宽度和厚度指标,分析三棱药材产地间差异。通过筛选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构建各产地三棱聚类树状图,分析不同产地三棱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目标引物并测序特异性片段。从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扩增出73条清晰的谱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0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8条,多态性比例为52.8%。聚类树状图显示样品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4~0.94,其中浙赣皖地区的三棱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较大,差异较小。湖南三棱药材性状特征相比其他产地三棱具有较明显差异,且遗传距离相对较远。筛选获得湖南三棱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327 bp)的引物ISSR-857,并对扩增得到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测序,经BLASTn比对后,与该基因片段相似的序列较少,且与植物性状生长过程相关性不大。ISSR分子标记技术为湖南三棱的鉴别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参考,也佐证了"荆三棱"的产地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三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三棱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三棱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和模糊聚类法分析评价了药材质量。结果确立10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三棱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商品三棱药材的相似度多在0.85以上。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三棱内在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多烯磷脂胆碱,8 mg·kg-1)、黄芩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采用高脂饮食饲喂12周造模。灌胃给药5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肝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白介素6(IL-6)、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IL-23IL-17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 p65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脂、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异常(P<0.01)。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肝组织中TLR2MyD88NF-κB p65IL-6RORγtIL-23IL-17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提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组大鼠血脂、肝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得到明显恢复(P<0.05,P<0.01);肝组织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得到纠正;上述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芩汤可能通过抑制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和IL-23/IL-17轴治疗NASH。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在体外循环辅助下,经右房切口治疗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布-加氏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自2002年9月至2010年7月共计49例在体外循环辅助下,经右心房切口治疗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布加氏综合征的临床病例和随访资料。结果全组病人均成功的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经右房切口下腔静脉狭窄段扩张及血栓取出术。术中在手指破膜后再使用3.0×4.0cm球囊进行扩张。围手术期病人无死亡,无急性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0~3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腹水及下肢水肿减轻至消失。1例病人术后1年后出现再狭窄,经股静脉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后好转。全组病人术后随访未见有血栓形成。结论在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对于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0月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49例,其中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1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5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例。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26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1例,双瓣膜置换10例,二尖瓣成形2例;移植旁路血管99支,平均2.02支。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发生低心排出量2例,肺不张1例,心包积液3例。49例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1例生物瓣置换术后半年再次出现左房血栓,无死亡事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同产地三棱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三棱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相似度分析法及聚类分析,对产自安徽黄山、安徽巢湖、浙江金华、浙江东阳、湖北石首、湖南岳阳、江西新余、江苏南京、河南郑州、河南新乡的三棱药材HPLC特征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0个产地三棱相似度在0.834~0.992之间,聚类分析表明,产自江西新余、江苏南京、安徽黄山、安徽巢湖的三棱样品首先聚为一类,为野生,生长环境相似;产自浙江东阳和湖南石首的样品聚为一类,为栽培品种,产区相邻,气候生态比较接近。综合主成分分析,得出4个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9.29%,第一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0.1%,并评价出产自湖南岳阳三棱药材的质量较其他产区采集购买的三棱药材为优。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可用于中药三棱多指标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白石英样品中矿物成分及含量,评价不同产地白石英样品的质量,筛选白石英优质矿产资源,并建立白石英X射线衍射(XRD)Fourier特征指纹图谱。方法 通过偏光显微及XRD分析不同样品矿物成分及其含量,以结晶度和石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粉末XRD对白石英样品进行分析,建立中药白石英XRD Fourier特征指纹图谱,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似性评价。结果 偏光显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白石英样品在结晶度上有明显不同。物相分析结果显示白石英样品主要成分为石英和正长石,且大多数样品含有钠长石。不同产地白石英中石英质量分数为91.2%~99.4%,其中浙江省安吉县章村镇和安徽省绩溪县扬溪镇白石英中石英质量分数最高,均为99.4%,浙江安吉县杭垓镇产白石英中石英质量分数为91.2%。建立了以12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白石英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其XRD Fourier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93~1.000。结论 在所采集的样品中,白石英药材品质总体较好,石英质量分数均在90.0%以上,其中浙江省安吉县章村镇和安徽省绩溪县扬溪镇所产白石英品质最好,其次为福建永安小陶镇和江苏新沂阿湖镇产白石英。偏光显微特征观察和XRD Fourier指纹图谱分析法可用于白石英的鉴定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药用动物专项调研基础上,针对具有多样性的水体生态环境及种类丰富的水生药用动物资源,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与传统调查方法,开展了水生药用动物野生资源和养殖资源调查,为水生药用动物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针对我国水生药用动物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种质退化、饲料供应短缺、养殖环境污染等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以野生资源保护为基础、水生药用动物研究为核心、生态化养殖为方向的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萜类代谢物及其转录组数据信息, 探讨2种化学型黄花蒿差异代谢物及其可能形成原因。  方法  采集江苏盱眙县、河南中牟县两地黄花蒿种子于同一条件下种植, 通过顶空-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S-GC-QQQ-MS/MS)分析黄花蒿的挥发性成分, 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Triple TOF-MS/MS)非靶向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的代谢物, 并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挥发性成分相关萜类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  结果  依据挥发性主成分类别分型, 江苏盱眙县种源黄花蒿为蒿酮型, 河南中牟县种源黄花蒿为樟脑型。UFLC-Triple TOF-MS/MS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可知蒿酮型和樟脑型黄花蒿分别在倍半萜、三萜生物合成和二萜生物合成路径显著上调。转录组数据中通向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的甲基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和甲羟戊酸(MVA)途径注释到11个关键酶的23个候选基因具有显著差异。单萜合成路径中, 1, 8-桉树脑合酶(TPS-Cin)共检测到10个候选基因。此外, 还发现2个冰片脱氢酶候选基因在樟脑型黄花蒿中高表达, 3个黄花蒿醇脱氢酶2(ADH2)候选基因在蒿酮型黄花蒿中高表达。  结论  该研究为揭示黄花蒿化学型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