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65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231篇
预防医学   139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笔者采用穴位按压法治疗呃逆20例,经观察均取效迅速,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复制指标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等5组,分别用定量PCR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HBeAg和抗-HB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观察其在不同肝病理纤维化分期时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升高,从S1期开始显著增加(P<0.01);而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S3、S4期较S0显著减少(P<0.05和P<0.01);抗-HBe阳性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S3和S4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0期(P<0.05和P<0.01).血清HBV-DNA( )HBeAg( )组血清纤维化标志最低,HBV-DNA(-)抗-HBe( )组最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复制和e系统状态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内病毒复制标志与血清纤维化标志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情况,并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1421例进行比较。结果14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中88例经阴道分娩,51例再行剖宫产,6例产钳助产,1例子宫破裂,无产妇死亡。与非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31%(57/145)比19.35%(275/1421)](P〈O.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时应提前住院待产,严格筛选阴道分娩病例,严密观察,慎用缩宫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后不同时期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结果对比,介绍镜下半腱肌肌腱膝前十字韧带重建的方法。方法:采用传统髂胫束重建前十字韧带,及镜下半腱肌腱前十字韧带重建,经对两手术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随访、对比,以及骨-髌腱-骨(B-PT-B)术式较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传统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组,病人遗留后遗症者达5人,占38.5%,症状严重者占23.1%,而微创前十字韧带重建者因时间尚短,随访最长4年,目前尚未有明显后遗症,但二者在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创伤方面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以多股半腱肌肌腱进行前十字韧带损伤后重建,对预防由B-PT-B术式引起的并发症,恢复膝关节功能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抗-HBs是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产生。抗-HBs为保护性抗体,是机体感染HBV后获得免疫力的重要标志,现将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感染五科收治一例血清抗-HBs阳性,经肝穿确诊为HBV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跟腱断裂缝合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明 《护理学杂志》2003,18(11):858-858
对30例完全性跟腱断裂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患肢功能恢复优26例,良4例,优良率达100%。提示采用严格的康复护理程序,正确掌握训练方法及运动量和强度,是病人术后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上、下腹部腹腔镜全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盆腔附件手术术中体位及气腹变化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组)与盆腔附件手术(GL组)患者各20例,静脉注射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持续监测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电图、气道压(Paw)等.于麻醉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仰卧位5 min(T2)、体位改变后即刻(T3)、体位改变5 min(T4)及气腹结束后仰卧位(T5)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道压力指标,同时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MAP气腹后升高;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体位改变后,两组HR均有减慢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aw与PETCO2气腹后较气腹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PETCO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H值T4时点较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aCO2气腹后较气腹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体位变化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程度影响;气腹及体位变化对Paw与PETCO2影响明显.对于上、下腹部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管理应特别注意监测呼吸功能变化,防止出现高碳酸血症或呼吸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颌下腺炎症多以颌下腺肿块为主诉就诊,确诊后治疗常常采取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术会诱发部分年老体弱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本文就40例老年慢性颌下炎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评论     
鉴别婴儿肝炎综合征(IHS)与胆道闭锁(BA)是临床重要且困难的课题.既无创伤性又能正确鉴别上述疾病的检查,可以使BA患儿早期手术,提高存活率,同时免去ISH患儿行剖腹探查术的危险.到目前为止,虽然不断出现先进的检查方法,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取代综合检查.<动态持续十二指肠液检查鉴别诊断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一文,以较大的样本数对动态持续十二指肠引液检查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激活胆碱能受体途径对内毒素血症和肠缺血/再灌注动物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0 mg/kg和5 mg/kg)复制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每组10只),肠系膜上动脉夹闭1 h后松夹复制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每组6只),兔肠系膜上动脉部分阻断后4 h恢复血流复制兔肠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每组5只).内毒素血症大鼠分别施与迷走神经刺激或电针副交感神经相关穴位(后三里穴),并分别设模型组、假手术组和迷走神经切断组或电针假穴组;肠缺血/再灌注动物经肠袋(距离回盲部15 cm处起始,向空肠端作一个长约10 cm肠袋,保留血液供应)给予卡巴胆碱(大鼠:0.1 mg/kg;兔:3μg/kg),并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组大鼠于实验结束时、各组兔于上动脉阻断0、2、4、6、8 h及1、2、3 d取股动脉血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结果:与模型组、迷走神经切断组或电针假穴组比较,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或电针刺激副交感神经相关穴位(后三里穴)明显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早期血浆ALT活性(P<0.05或P<0.01);肠缺血及再灌注后大鼠ALT明显升高,肠袋给予卡巴胆碱后ALT水平均有明显改善.肠袋输注卡巴胆碱兔血浆ALT活性在缺血/再灌注早期较缺血前增加,再灌注后逐渐恢复,伤后3 d基本接近正常水平,而模型组则逐渐升高.结论:通过刺激副交感神经或局部给予拟胆碱药的方式激活胆碱能受体途径对内毒素血症和肠缺血/再灌注动物肝脏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