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内毒素致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内毒素引起大鼠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① 内毒素休克模型[静注内毒素(LPS)10mg/kg]:设手术对照组、单纯LPS组、迷走神经切断(VC)+LPS组和VC+LPS+迷走神经电刺激(VS)组,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心肌组织炎症介质和心肌酶指标的影响。②内毒素血症模型(静注LPS5mg/kg):设LPS+电针非经非穴组、LPS+电针足三里穴组、VC后注射LPS组和VC+LPS+电针足三里穴组,观察电针副交感神经相关穴位足三里穴对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心肌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各组大鼠均于注射LPS后2h处死,检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内毒素休克各组测定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刺激迷走神经可明显降低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肌组织TNF-α含量;刺激迷走神经或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降低LPS注射后2h大鼠血浆CK-MB活性,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害;切断迷走神经能显著减轻或消除电针足三里穴的作用,进一步升高血浆CK-MB活性,加重心肌组织损害。结论:刺激副交感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对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脏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胆碱能激动剂卡巴胆碱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中性粒细胞(PMN)上CD11b/CD18表达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调节作用。方法: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组)、肠缺血/再灌注组(GI/R组)及卡巴胆碱干预组(Car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后恢复灌流的方法制成GI/R模型;卡巴胆碱组在肠缺血15min后经幽门注入卡巴胆碱(100μg/kg)。于肠缺血45min(I45)及再灌注1h(R1)、2h(R2)、6h(R6)取肠系膜上静脉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PMN上CD11b/CD18表达率。结果:肠系膜上静脉血中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在肠缺血和再灌注后各时相点均增加(P<0.01),R2和R6时增加幅度较大;卡巴胆碱干预组R6时CD11b/CD18阳性PMN比例减少(P<0.05)。血清sICAM-1浓度在R1~R6时均升高(P<0.05),而给予卡巴胆碱的动物R6时降低(P<0.05),其值接近N组。结论:卡巴胆碱能降低肠缺血/再灌注大鼠PMN上CD11b/ C...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电针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兔肺损伤时肺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40 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 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位电针组,每组10 只。采用夹闭股动脉3 h、再灌注4 h的方法制备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组于模型制备前4 d( 每天早8 点,30 min/ 次,1 次/d) 及模型制备过程中电针肺俞穴和足三里穴( 疏密波,刺激电流l~2 mA,频率2/15 Hz,波宽0.2~0.6 ms),以兔出现轻微肌颤为宜;非穴位电针组以相同的参数电针刺激肺俞穴和足三里穴旁开0.5 cm 非经非穴处。再灌注4 h 时处死兔,取肺组织行HE 染色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重/ 干重(W/D) 比值;采用TUNEL 法确定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 ;采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肺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 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 及caspase-12 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3 组的肺损伤评分、W/D 比值及肺泡上皮细胞AI 均升高,肺组织GRP78、CHOP 及caspase-12 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肺损伤评分、W/D 比值及肺泡上皮细胞AI 降低,肺组织GRP78、CHOP 及caspase-12 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刺激肺俞穴和足三里穴减轻兔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减轻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电刺激迷走神经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方法 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行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切断术后,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仅暴露腹腔;肠缺血再灌注组(Ⅱ/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再灌注2h;迷走神经刺激+肠缺血再灌注组(VNS组):在夹闭SMA前及再灌注开始时分别以5V、2ms和1Hz强度的电能持续刺激左颈部迷走神经远端20min;颈动咏插管以监测平均动咏压(MAP)。再灌注2h时处死大鼠,进行肝组织病变程度评价,测定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血浆TNF-α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Ⅱ/R组再灌注期MAP下降,血浆TNF-α及肝组织TNF-α、NF-κB水平升高,肝组织病变程度加重(P〈0.05或0.01);电刺激迷走神经可减弱上述改变。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肺俞穴和足三里穴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位电针组(每组n=10)。采用夹闭股动脉3 h、再灌注4 h的方法制备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组于模型制备前1~4 d(30 min/次,1次/d)及模型制备过程中电针肺俞穴和足三里穴(疏密波,刺激电流l~2 mA,频率2/15 Hz,波宽0.2~0.6 ms,以兔出现轻微肌颤为宜);非穴位电针组以相同的参数电针刺激肺俞穴和足三里穴旁开0.5 cm非经非穴处。再灌注4 h时处死兔,取肺组织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p65 (NF-κBp65)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位电针组再灌注4 h时肺组织W/D比值分别为6.75±0.36、4.90±0.23、6.68±0.39,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09±0.15, P0.05);上述三组肺损伤评分分别为8.12±1.05、4.38±0.64、8.23±0.98,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87±0.29, P0.05);上述三组MPO活性分别为(5.18±0.45)U/g、(3.76±0.33) U/g、(5.24±0.39) U/g,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59±0.25) U/g,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位电针组ICAM-1及NF-κBp65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再灌注4 h时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MPO活性、ICAM-1及NF-κBp65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电针肺俞穴和足三里穴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兔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从而减少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6.
卡巴胆碱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局部炎症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观察了卡巴胆碱对肠道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结合卡巴胆碱促进胃肠道运动的优点,为临床应用卡巴胆碱治疗严重创(烧)伤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肠功能障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大鼠分离并切断双侧迷走神经,静注脂多糖(LPS)后持续刺激左侧迷走神经20min,间隔10min 后重复刺激20min,共刺激3次,对照组无电刺激。分别于静注 LPS 后1h、1.5h 和2h 处死动物,测定肠组织 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迷走神经刺激组肠组织 TNF-α、MPO 含量显著低于 LPS 组和迷走神经切断复合 LPS 组(P<0.05),组织炎性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迷走神经兴奋能显著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局部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对抗致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肠缺血及再灌注后应用酮替酚和复合物48/80对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96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200 g~250 g)随机分为4组:S组(假手术组)、M组(缺血/再灌注组)、K组(模型+酮替酚组)及CP组(模型+复合物48/80组),每组24只.建立肠缺血75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K组及CP组在再灌注前5 min及再灌注后3 d内每天分别静脉注射酮替酚1 mg/kg及复合物48/80 0.75 mg/kg,S组、M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动物第3天存活率,第3天存活大鼠肠黏膜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AST/ALT比值(S/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及肌酐(CRE).结果 与S组比较:M组存活率与TP、ALB及GLB明显降低,S/L明显升高(P<0.05),肠黏膜超微结构受损.与M组比较:K组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和肠黏膜超微结构受损减轻;CP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肠黏膜超微结构受损加重.Chiu's评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P组AST明显高于M组与K组;S/L及LDH明显高于K组(P<0.05).结论 缺血后应用酮替酚能够增加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4):457-461
目的评价电针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肠损伤时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及血红素氧合酶(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0只, 8周龄, 体重18~22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内毒素血症组(E组)、内毒素血症+电针组(E+EA组)、内毒素血症+电针+氯化血红素组(E+EA+H组)和内毒素血症+电针+锌原卟啉Ⅸ组(E+EA+Znpp-Ⅸ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建立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于注射LPS前, E+EA+H组腹腔注射HO-1诱导剂氯化血红素100 mg/kg, E+EA+Znpp-Ⅸ组腹腔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 10 mg/kg。于造模前4、3、2、1 d和30 min时, 取合谷和足三里穴进行电刺激, 刺激参数:疏密波, 频率2 Hz/15 Hz, 电流1 mA, 刺激时间30 min, 造模当天留针至实验结束。于造模后6 h处死小鼠, 于回肠末端切取小肠组织, 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 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 测定ROS、ATP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 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动力蛋白...  相似文献   

10.
卡巴胆碱对烧创伤后肠道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观察肠道内给予卡巴胆碱对兔肠部分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重度烧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白兔制成肠部分I/R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肠部分I/R损伤组(25只)、卡巴胆碱组[25只,于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后1h肠内注入3g/L卡巴胆碱(3μg/kg)];另取25只设为假手术组,仅分离SMA,不阻断;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致伤,处死后留取标本待测。检测兔SMA阻断前后及肠道内给予卡巴胆碱后肠黏膜的血流量。各致伤组均在处理后2、4、6、8、24、48、72h留取静脉血测定其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和D-木糖含量。并行葡聚糖蓝排出实验,以检测胃肠道吸收功能。同时选择大面积烧伤[烧伤总面积(84±12)%TBSA]患者8例,在患者肠呜音<2次/min或腹胀明显时,口服1g/L卡巴胆碱(15μg/kg),观察给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及腹胀情况。结果SMA阻断后肠部分I/R损伤组肠黏膜血流量为(48±6)PU,较正常对照组[(102±5)PU]明显减少,而肠道内注入卡巴胆碱后1h血流量增至(77±3)PU。肠缺血后肠部分I/R损伤组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开始升高,处理后24h达峰值[(4.63±0.27)U/ml、(7.9±2.4)mg/L],以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0.89±0.14)U/ml、(2.0±1.1)mg/L,P<0.05]。卡巴胆碱组的变化基本同肠部分I/R损伤组,但变化幅度较小;而假手术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在给予D-木糖后2h,肠部分I/R损伤组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但处理后6h肠部分I/R损伤组及卡巴胆碱组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假手术组略有波动。SMA处理后2h肠部分I/R损伤组葡聚糖蓝未见排出,处理后6h其运动距离逐渐增加,但处理后24h其运动距离仍明显短于正常值(P<0.05),48~72h基本恢复正常;卡巴胆碱组注入葡聚糖蓝后即可见其排出,其运动距离明显增加,处理后6h达峰值(43±6)cm,以后逐渐缩短接近正常(28±3)cm。给药前患者肠呜音较弱(1.6±1.1)次/min,给药后10 min明显增强为(6.9±1.7)次/min,30 min时为(8.3±2.4)次/min,给药后1h患者肠鸣音仍较活跃,为(6.1±1.3)次/min。给药后2h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中有6例患者开始排便。结论肠内给予卡巴胆碱可增加兔肠黏膜血流量,改善其肠道运动、吸收、屏障功能;大面积烧伤患者口服卡巴胆碱,可改善其肠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