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探析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的MRI表现与病理表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PCCCL患者,均经经手术病理证实及MRI检查,对比MRI检查与病例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29例肝左叶,38例肝右叶;MRI误诊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2.5%(P<0.05)。结论:PCCCL的病理组织学特征直接影响其进行MRI检查诊断的特征性表现情况,应联用各项MRI检查技术予以多因素分析,提高该症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35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整体评估,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完善术前检查及关节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末梢血运、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各项护理,分早、中、晚3个阶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等.结果 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3周痊愈出院.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全面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提高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包皮过长是男性常见病,发病率较高,随着人们对包皮过长认识的提高,要求行手术治疗的病人越来越多。包皮环切术是常见门诊小手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有剪刀法、血管钳法和袖状法三种[1]。现根据我院临床经验,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孕酮给药的新剂型。方法:研制孕酮栓临床应用550余例,系统观察83例156个月经周期,通过对患者用药前后基础体温测定,血孕酮测定,月经周期及妊娠情况的监测。来观察孕酮栓的疗效。结果:孕酮栓阴道用药效果肯定,无不良反应。结论:孕酮栓疗效可靠,是孕激素用药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临床表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协助作用,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率.方法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患者2821例,住院患者1602例,门诊患者1219例;所有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233例.记录所有患者病史、下肢症状和体征且均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住院患者每周行D-二聚体检测,每2周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如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或D-二聚体测值大于标准值(0.5 mg/L),即随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12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1097例为第1次超声检查即发现;699例为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534例为住院后超声检查发现;明确发病因素者954例,未能明确发病因素者279例.住院患者中,403例80岁以下血浆D-二聚体测值小于0.5 mg/L者均无血栓,115例80岁及以上血浆D-二聚体测值1.98μg/ml以下者均无血栓.435例有明确发病因素和99例无明确发病因素患者之间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1.23,5.76) mg/L vs 1.86(0.98,5.23) mg/L,U=1.786,P=0.642].结论了解细致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效率;提供确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表现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年龄段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需作调整,可作为重要的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筛选手段,优化超声诊断流程.  相似文献   
6.
陈慧英  张平华 《首都医药》2006,13(16):43-44
高水平的动脉血压是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正常人或高血压病患者在每日清醒后的短短几小时内,血压都将较大幅度地升高。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这种血压陡升将是十分有害的,它可能导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因此,合理使用降压药成为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钙拮抗剂是最常用的降压药之一犤1犦,它通过减少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舒张血管平滑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硝苯地平是最早发现的钙离子拮抗剂,它的剂型有缓释和控释而方便病人服用,经改构后又得到了第二代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尼卡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非洛地平(波依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凝血指标异常波动进行分析,提高对华法林抗凝过程中出现凝血指标异常波动的认识。结合患者既往和现病史、实验室相关化验、彩超影像学检查及诊疗经过,对凝血指标异常波动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凝血指标异常波动可能原因为患者出现了华法林抵抗以及华法林与胺碘酮同时使用导致华法林抗凝疗效增强,以致出血。临床中对于长期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筛查患者是否为华法林抵抗,患者联合用药需谨慎,增加相关凝血指标检查的频率,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定量检测乳腺肿物内血管参数对鉴别诊断肿物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61例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组31例,恶性组30例,对其行3D—CPA重建。采用Vocal分析软件,选择三维能量直方图获得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形成一血流指数(VFI);并对乳腺肿物进行3D—CPA血流分级,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物vI、FI、VFI及其与乳腺肿物内血流分级的关系。结果3D—CPA血流Ⅲ级患者的VI、FI、VFI高于Ⅱ级(P〈0.05),以Ⅲ级作为诊断乳腺良恶性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3%、76.3%、82.0%。恶性组VI、FI、VFI均高于良性组(P〈0.05)。以vI≥1.157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7%,准确性为77%,特异性为68%;以FI≥32.397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3%,准确性为67%,特异性为52%;以VFI/〉0.426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3%,准确性为73%,特异性为61%。结论乳腺肿物3D—CPA血管定量参数VI、FI、VFI与乳腺肿物血流分级结果一致,可用来判断乳腺肿物内部血管丰富程度,恶性肿物参数均高于良性肿物,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未分化癌13例分析山东德州肿瘤医院张玉华甲状腺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多数患者初诊时,因病期太晚失去手术机会,从而难以获得组织学诊断。我院自1979年以来共收治甲状腺癌132例,其中获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为未分化癌。现分析讨论如...  相似文献   
10.
<正> 1991年8月14~17日山西省运城地区某冶炼厂硫酸锌车闻发生一起18例急性砷化氢中毒事故,事故发生后省职防所和运城地区防疫站进行联合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结果一、临床资料: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7岁,平均31.3岁。主要症状和体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