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衰老的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 ,随着老年医学引入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理论与技术 ,衰老机理的研究从整体水平发展到了分子水平 [1 ,2 ] ,并从多方面研究衰老 ,本文对衰老的研究作一综述。1 线粒体 DNA ( mt DNA)突变与衰老1.1  mt DNA的遗传学特征 线粒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 ,mt DNA是独立  相似文献   
2.
腹部闭合性创伤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创伤原因常较复杂,病情急,可同时累及多个器官,需要各种协同处理。现将我院1981年以来收治的165例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5例,男126例,女39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岁。伤后就诊时间最短ZO分钟,最长9天,其中142例为伤后3小时以内就诊。12确诊方法本组165例都有明显腹部创伤史。其中引例以严重的腹膜刺激症进行剖腹探查,78例腹腔穿刺抽得不凝固血液或化脓性腹水,其中42例经多次多部位腹腔穿刺才得以确诊,13例经B超诊断,23例腹部X线提示隔下游…  相似文献   
3.
高危人群踝臂指数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外周动脉病(PAD)高危人群的踝臂指数(ABI)的重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心内科、内分泌科等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851例PAD易患者测定ABI,并收集相关影响因素的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851例高危人群中,242例ABI异常,PAD患病率为28.44%(242/851例),平均ABI为0.74±0.14。其中影响ABI的危险因素有性别(男性)、年龄、吸烟年数、脑血管意外史、心肌梗死史、高脂血症史、血脂水平以及服用利尿剂、降糖药物史等。结论ABI值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检测作为一种简便易行、无创、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估外周动脉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ABI是个体踝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比值。国内外相关研究,尤其是国外几个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均证实,ABI与主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联,且为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最近,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Ⅲ)报告已将用ABI降低来诊断的PAD当成冠心病等危症,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发生后坏死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存在一个交界区域,被称为边缘带。边缘带具有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与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律失常、心室重构等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与脑梗死中的“缺血半暗带”一样,边缘带是心肌梗死治疗中必须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发生后坏死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存在一个交界区域,被称为边缘带。边缘带具有特殊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与心肌梗死后发生的心律失常、心室重构等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与脑梗死中的“缺血半暗带”一样,边缘带是心肌梗死治疗中必须重视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荷包缝合距齿状线高度的选择以及荷包缝合深度对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 TST)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 TST术治疗的 278例混合痔病人的临床资料,按荷包缝合高度分为两组: A组病人的荷包缝合高度在齿状线上 1.5~2.5 cm,共 121例, B组病人在齿状线上 2.5~4.0 cm,共 157例。按术中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 α组病人病理结果中可见肌层,表明荷包缝合深度达直肠壁肌层,共 148例, β组病人病理结果未见肌层,表明荷包缝合只达黏膜下层,共 130例。分别从两种分组方法观察各组病人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 1~5个月。结果 A组与 B组的治愈率(分别为 98.35%、96.8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缝扎吻合口活动性出血例数、术后出血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A组病人术后疼痛评分高于 B组, A组病人术后肛缘水肿及肛门坠胀不适感发生率显著低于 B组(均 P<0.05)。 α组与 β组的治愈率(分别为 97.97%、96.92%)、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α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中缝扎吻合口活动性出血例数、术后出血量、术后肛缘水肿及肛门坠胀不适感发生率均低于 β组(均 P<0.05)。结论 TST术中降低荷包高度为距齿状线上 1.5~2.5 cm可有效减少术后肛缘水肿及肛门坠胀不适感发生率,悬吊效果佳,但是病人术后疼痛明显。荷包缝合深度应至直肠黏膜下层,可减少出血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传统外剥内扎术(MM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和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痔病的手术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12月关于MMH、PPH、TST和DG-HAL治疗痔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的资料采用GeMTC 0.14.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45项研究,包括43篇两臂实验,2篇三臂实验;共5 847例患者,其中MMH组1 777例,PPH组1 971例,TST组1 205例,DG-HAL组894例。与MMH相比,DG-HAL(MD=-4.16,95% CI:-6.49~ -1.82,P<0.05)和PPH(MD=2.28,95% CI:0.64~3.89,P<0.05)可以显著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T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MMH(OR=2.08,95% CI:1.23~4.09,P<0.05);相比于MMH(OR=0.01,95% CI:0~0.15,P<0.05)和PPH(OR=0.08,95% CI:0~0.78,P<0.05),DG-HAL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低;而PPH(OR=6.56,95% CI:1.20~57.74,P<0.05)和TST(OR=58.25,95% CI:4.37~2 605.94,P<0.05)的术后肛门狭窄发生率均比MMH低,TST优于PPH(OR=8.50,95% CI:1.23~150.9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疼痛评分排序为MMH>PPH>TST>DG-HAL;术后出血发生率排序为MMH>PPH>TST>DA-HAL;尿潴留发生率排序为MMH>PPH>DA-HAL>TST;肛门狭窄发生率排序为MMH>PPH>TST>DG-HAL;复发率排序为DA-HAL>PPH>MMH>TST。 结论四种手术方式治疗痔病的作用机制各有优势,DG-HAL和TST术后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舒适度和安全性方面有明显优势。术后复发率方面TST最优,DG-HAL最差。  相似文献   
9.
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ES)为一类常伴发青光眼的系统性、特发性疾病[1].自1917年Lindberg首次描述其特点以来,眼科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1956年Sunde首次命名了剥脱综合征.剥脱综合征的分布具有地域特点,以斯堪的那亚国家为高发区,多见于白种人,好发于老年人.我科于2005年对新疆库车县维吾尔族农民盲及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剥脱综合征及其并发症亦占一定比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收集的52例患者均给予舒利迭12周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检测肺功能的变化。结果给予患者舒利迭治疗后,临床控制22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0.3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舒利迭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