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从 1996~ 2 0 0 0年共抢救上尿路多发结石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患者 2 2例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8例 ,女 4例 ,年龄 13~ 59岁 ,平均 4 2岁 ,其中孤肾伴输尿管多发结石 2例 ,双侧上尿路多发结石 2 0例。所有患者均有腰痛 ,无尿 12例 ,少尿10例 ,无尿或少尿时间 1~ 9d ,化验血钾均升高 ,为5.5~ 6 .6 2mmol/L ,血尿素氮 2 0 .6~ 4 7.1mmol/L ,肌酐 50 3~ 174 1μmol/L。2 治疗及结果入院后均行B超及KUB检查 ,4例逆行插管均不能通过。急诊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治疗 3例 ,2例治愈 ,另 1例形成…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应用Cyberwand双导管超声吸附碎石系统治疗特殊人群膀胱结石的价值.方法 2008年7月~ 2011年10月我院收治因各种原因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致膀胱结石形成患者89例,其中神经源性膀胱49例,前列腺增生不能耐受手术行膀胱造瘘者14例,肿瘤局部浸润行尿流改道者1 1例,反复尿道狭窄手术失败保留造瘘者15例.均通过膀胱造瘘口肾镜应用Cyberwand双导管超声吸附碎石.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40(30~70)min.无膀胱穿孔、大出血、结石残留、输尿管开口损伤等.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6(1 ~24)个月.13例患者术后7个月再发膀胱结石,再次行上述处理,结石清除干净. 结论 对于各种原因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患者所形成的膀胱结石,通过造瘘口Cyberwand双导管超声吸附碎石,效果良好,创伤轻微,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don,CME)是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学校毕业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四新"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连续的、终生的教育方式.各级、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则是继续医学教育的载体,本院自2006年至今,共申报各级各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62项,共获得并成功举行国家、省级和市级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56项.  相似文献   
5.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式、效果,以期寻找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较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腺癌是膀胱腺癌的一种罕见变异型[1],又称中肾样癌,临床上报道较少。我院自2005年至今共收治3例膀胱透明细胞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病例1,女,65岁。因"尿频、尿急1月余"入院。不伴发热、腰痛及肉眼血尿。门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行抗炎治疗,疗效欠佳。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肾区及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压痛。B超检查示膀胱腔内一约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电切联合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尿道电切联合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珐对7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施行经尿道电切联合羟基喜树碱1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月,症状完全消失42例,明显好转17例,改善不明显6例,复发7例,总有效率为81.94%。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共49例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FHIT蛋白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CR)方法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阳性;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7%(23/49),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期与T2~T4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8例发生了甲基化,阳性率为16%(8/49)。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无相关性。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0(0/10)。结论FHI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FHIT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缺失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其临床病理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HIT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FHIT蛋白表达。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阳性;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6.77%(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与T2~T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HI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膀胱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均为阳性,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为阴性;Fhit蛋白在膀胱TCC中阳性表达率为46.9%(23/49),随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增高而阳性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在膀胱TCC中阳性表达率为57.1%(28/49),随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增高而阳性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TCC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Fhit基因和Survivin基因可能是膀胱TCC发生的晚期分子事件,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TCC的肿瘤标志物。Fhit蛋白可能通过肿瘤凋亡抑制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