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恶性肿瘤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在恶性肿瘤中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作为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分析指标 ,采用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对 1 0 0例正常健康者 ,2 63例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的IS %值 (T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比值 )进行分析。结果 :外周血T淋巴细胞IS %值在正常人与肿瘤患者之间的表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带瘤的和不带瘤的恶性肿瘤患者之间、健康者中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不同性别的健康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不同部位肿瘤之间、不同细胞类型肿瘤之间、肿瘤组中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IS %值与肿瘤细胞的存在与否有直接的关系 ,与性别、不同部位肿瘤、不同细胞类型无关 ,可以作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及监测病情发展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性氧自由基(ROS)、一氧化氮(NO)和TGF-β1在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中的机制及细胞保护剂安福定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安福定组(A组)、单纯照射组(X组)3组各16例.正常对照组不予照射.其余两组给予一次性全肝照射,照射剂量20Gy.安福定组于照射前30 min腹腔内注射安福定200mg/kg;单纯照射组则照射前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照射后第4、8、14天的血ALT、AST、肝组织光镜未出现明显变化.电镜下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单纯放射组大鼠血浆R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安福定组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SOD活性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放射组大鼠血浆NO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安福定组(P<0.05).照射后第14天单纯放射组大鼠血浆TGF-13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安福定组(P<0.05).结论:ROS、NO和TGF-β1都参与了急性放射性肝损伤.NO和TGF-β1则分别作为炎症介质和炎性细胞因子在损伤的进程中起关键作用.安福定对放射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测定血MDA含量及SOD活性、NO和TGF-β1比血ALT、AST更早提示放射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KL-6粘蛋白在乳腺肿瘤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ER、PR、HER-2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乳腺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KL-6水平,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定位检测组织KL-6粘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血浆KL-6水平为(4.191±3.598)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702±0.737)ng/ml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的(1.775±0.65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乳腺癌患者血浆KL-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等密切相关,与年龄、月经状况、ER、PR及HER-2等无关;乳腺癌组织KL-6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分期等密切相关,与年龄、月经状况、ER、PR及HER-2等无关。结论 KL-6在乳腺癌血浆及组织中表达均增高,并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筛查、预后判断及基因靶向治疗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Amifostine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细胞保护剂阿米福汀可以对骨髓、肝、肾等起保护作用而不影响抗肿瘤疗效.皮下注射或直肠内给药可能更适合某些病人.其细胞保护作用有一定剂量依赖性和局限性.尚不能影响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KL-6是由MUCI基因编码,相对分子量接近200000的糖蛋白。很早就已作为间质性肺疾病的血清学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KL-6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壶腹部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均增高,而且同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血清KL-6有助于了解乳腺癌、结肠癌等肿瘤的疾病发展和检测,并可以对肺癌某些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估有预测作用。对于放射性肺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化疗方案(PCF vs OLF)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化学治疗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胃癌化疗方案众多,目前尚无“金标准”可循。本研究对61例晚期胃癌分别施以紫杉醇+顺铂(DDP)+氟尿嘧啶(5-FU)(PCF)方案或草酸铂+亚叶酸钙(LV)/5-FU(OLF)方案化疗,探讨不同方案的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61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两组,分别接受PCF方案(紫杉醇135mg/m^2,第1天;DDP15mg/m^2,第1~5天;5-FU500mg/m^2,第1~5天;每21d重复),或OLF方案(草酸铂130mg/m^2,第1天;LV200mg/m^2,第1~5天;5-FU750mg/m^2.第1~5天;每21d重复)3~6个周期,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至死亡为止。结果:PCF组有效率为51.6%(16/31),OLF组有效率为33.3%(10/30),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209),PCF和OLF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均为8个月(P=0.414),而前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14个月,略优于后者(13个月),但差异无显著性(P=0.300);PCF组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达80%(22/31),显著高于OLF组(43.3%,P=0.033),而OLF组的外周神经炎发生率显著高于PCF组(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提示女性、临床分期Ⅳ期、近期疗效较差者的预后不佳,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近期疗效是决定晚期胃癌TTP和OS的唯一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CF和OLF两种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远期疗效相近而耐受性较好,而化疗的近期疗效是晚期胃癌患者TTP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Ki-67、EGFR、HER-2、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8例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Ki-67、EGFR、HER-2和p53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Ki-67、EGFR、HER 2和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为91.30%、17.39%、62.32%和23.19%,不同年龄组其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Ki-67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肿块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分期显著相关(P<0.05);EGFR表达与病理类型和ER状态显著相关(P<0.05);HER 2表达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p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和PR状态呈显著相关(P<0.05)。ER和PR呈正相关;EGFR、HER-2、p53与ER均为负相关;HER-2和PR呈负相关;Ki-67与EGFR、HER-2、p53、ER及PR之间均无相关性;p53与EGFR呈正相关;EGFR与HER-2呈负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GFR、Ki-67、HER-2和p53蛋白的表达能更清楚地了解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乳腺癌的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后三维适形(3D-CRT)计划和共面等分设野调强技术(IMRT)计划靶区及其周围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区别和其他经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放疗资料,其中男女各8例。在每位患者的模拟定位CT上分别勾画治疗靶区及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等危及器官(OAR),处方剂量50 Gy。分别进行3D-CRT和共面等分设野IMRT计划设计,计算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子野数量、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F-IMRT、7F-IM-RT和9F-IMRT计划与3D-CRT相比,PTV95、PTV100、PTV105和PTVDmean以及靶区剂量均匀度指数(HI)均优于3D-C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IMRT计划,较3D-CRT计划,膀胱的V40、小肠的V40和股骨头V25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IMRT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共面等分IMRT计划无论在靶区均匀性还是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3D-CRT,同时也证实7野或9野IMRT未必较5野获益更多。和7~9野的IM-RT比较,5野治疗时间及费用明显减少,最为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E-cadherin在肿瘤组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dherin(钙粘蛋白)是一类细胞粘附分子,在细胞粘附及分化,尤其是早期的分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只有在有Ca2+存在时才有作用,由此得名。目前已知有40多种不同的Cadherin,主要的Cadherin有E—Cadherin(上皮钙粘蛋白)、P-Cadherin(胎盘钙粘蛋白)和N-Cadherin(神经钙粘蛋白)等。本文就E—cadheri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等方面作一综述如下:1 E—cadherin的结构及功能 E-Cadherin分子量为124KD,单链I型跨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上皮组织中,同其他Cadherin(钙粘蛋白)相类似,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4岁,因厌食、多饮、多尿、生长发育停滞,消瘦明显1年,于2008年1月8日收入院.体检:神志淡漠,寡言少语,易不自主流唾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