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胍丁胺鞘内注射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胍丁胺组(C组),各20只。B、C组采用大鼠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注入Walker 256癌细胞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A组胫骨髓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C两组鞘内置管。造模成功后,C组鞘内注射胍丁胺160 mg/kg,连续6天;B组鞘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天;A组不作处理。于造模后第12天用von Frey丝测定3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痛阈测定结束后,麻醉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XCL13在神经元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CXCL13蛋白表达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XCLl3 mRNA的表达。结果 建模后12天,与A组比较,B、C组大鼠MWT明显低于A组,与B组比较,C组MWT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12天,与A组比较,B、C组大鼠CXCL13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表达增加,CXCL1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CXCL13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表达降低,CXCL1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鞘内注射胍丁胺可有效改善大鼠骨癌痛痛觉过敏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CXCL1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理科学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方法通过对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的分析,剖析其优缺点,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结果麻醉科住院医师通过规范的培训与考核,麻醉技能与相关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达到了培训的目的。结论该考核体系客观、真实,考核方式简单易行,实施方便。但为了确保考核的客观、公平和全面,仍需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丰富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12年1月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右美托咪定用于麻醉镇静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5篇文献284例纳入研究,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干预的试验组150例,使用咪达唑仑和(或)丙泊酚干预的对照组134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 =2.04,95%CI(1.04,3.99)];谵妄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RR =0.33,95%CI(0.13,0.85);RR=0.43,95%CI(0.20,0.93)].结论 与传统麻醉镇静药物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提升麻醉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ISL)预处理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老龄SD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ISL+手术组(P组),每组18只。手术组大鼠采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待翻正反射消失后行剖腹探查术,即常规仰卧位法固定大鼠,消毒腹部皮肤,于肋下0.5cm位置沿腹中线作3cm左右纵向切口,每5min进行一次腹腔探查,分别探查肝、胃、小肠、大肠,手术时间20min,完成探查后关闭腹腔。C组麻醉后不进行手术,S、P组行剖腹探查术;P组于手术前连续5d给予15mg/kg的ISL灌胃,C、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前5d及术后1、3、7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BDNF、酪氨酸激酶B(TrkB)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术后各时点S、P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延长,BDNF、TrkB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与S组比较,术后各时点P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缩短,BDNF、TrkB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ISL可能通过增加BDNF及细胞膜上的受体TrkB的表达,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服毒的30例住院精神人,男女约为1:1。自杀行为分为5组:抑郁症(36.7%),精神分裂症(26.7%),继发性抑郁(16.6%),药物性焦虑(6.7%),象征性自杀(13.2%)。服毒原因主要为情绪抑郁、幻觉、妄想、焦虑等。社会心理因素可促使自杀的意志和行为加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胍丁胺鞘内注射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胍丁胺组(C组),各20只。B、C组采用大鼠胫骨上端骨髓腔内注入Walker 256癌细胞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A组胫骨髓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C两组鞘内置管。造模成功后,C组鞘内注射胍丁胺160 mg/kg,连续6天;B组鞘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6天;A组不作处理。于造模后第12天用von Frey丝测定3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痛阈测定结束后,麻醉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XCL13在神经元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CXCL13蛋白表达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XCLl3 mRNA的表达。结果 建模后12天,与A组比较,B、C组大鼠MWT明显低于A组,与B组比较,C组MWT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12天,与A组比较,B、C组大鼠CXCL13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表达增加,CXCL1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CXCL13在脊髓背角神经元中表达降低,CXCL1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鞘内注射胍丁胺可有效改善大鼠骨癌痛痛觉过敏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CXCL1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脊髓胞质活化/增殖相关蛋白1(Caprin-1)介导的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α)表达与小鼠痛觉感知的关系。方法通过NestinCreERT2小鼠与Caprin-1flox/flox小鼠多代杂交, 获得NestinCreERT2;Caprin-1flox/flox纯合子小鼠,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NestinCreERT2;Caprin-1flox/flox溶剂对照组(SC组)和Caprin-1敲除组(KO组)。KO组连续5 d腹腔注射他莫昔芬100 mg/kg, 以诱导性敲除Caprin-1基因, SC组给予等容量溶剂。于连续给药前1 d和给药结束后5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随后处死小鼠, 取脊髓L4-6节段,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Caprin-1、CaMKⅡα表达,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脊髓Caprin-1、CaMKⅡα的mRNA表达, 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Caprin-1与CaMKⅡα共表达情况。结果与SC组比较, KO组他莫昔分给药结束后5 d时MWT升高, 脊髓Caprin-1及其mRNA、CaMKⅡα...  相似文献   
8.
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1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观察丁螺环酮对焦虑症的疗效。1对象和方法 对象为2001年7月~2002年5月在作者们所在的3所医院就诊的门诊病人。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为焦虑症的患者,病程>4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8分。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及服用其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生活事件对有家族史老年期抑郁症发病的作用,并与中青年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老年组在病前生活事件发生率与中青年组相似。用DSM-Ⅲ-R轴Ⅳ和生活事件量表评定,老年组应激严重程度稍大于青年组。生活事件类型,老年组在家庭方面、中青年组在个人方面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吴艳琼 《中国康复》1992,7(3):136-137
作者对22例患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了1年随访,发现这些病人预后不同,提示气功作为导致精神疾病的原因,对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