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甲氰咪胍导致晕厥的临床分析鸡西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吴俣,王悦友,王玉民甲氰咪胍治疗某些上消化道疾病,其临床疗效肯定。然而,我院自1987年~1992年间,应用甲氰咪胍治疗上消化道疾病600例(纤维胃镜明确诊断)中,有8例发生晕厥,现临床分析如下。资料与...  相似文献   
3.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2022年5月以来,全球报告了超过1 00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这是全球首次猴痘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同时报告了多个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对全球猴痘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新挑战。本文就猴痘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现状、流行病学特征、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背景 妇女围孕期增补叶酸是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有效干预措施之一,并且预防效果受到叶酸服用量和服用时间的影响。2019年我国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目的 了解我国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增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叶酸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云南省16个市(自治州)2018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妇女数据,对完成了孕早期随访且叶酸服用状况完整的33 173例育龄妇女的叶酸服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为93.81%〔95%CI(93.55%,94.07%)〕,叶酸规范服用率为47.16%〔95%CI(46.62%,47.70%)〕。不同市(自治州)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和叶酸规范服用率差异较大,多数市(自治州)的叶酸服用率在85%以上,但叶酸规范服用率相对较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规范服用率最低,仅为27.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区是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分娩史、流产史、居住地区是育龄妇女叶酸规范服用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云南省育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状况良好,但叶酸规范服用率相对较低,各市(自治州)差异较大。因此,要关注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为农民、有分娩史及流产史的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状况,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妇女围孕期叶酸服用率和规范服用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在乳腺外科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的160例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健康宣教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重点运用“317护”微信平台开展健康宣教。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依从性、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在乳腺外科的应用效果较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有显著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从南非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目前Omicron变异株在部分非洲国家已成为主导毒株,且传播速度快。尽管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多数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但病例数量的快速增长可能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沉重压力。此外,Omicron变异株的变异来源、传播特征、疫苗抗性等尚不明确,给各国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俣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09-1313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始至今,COVID-19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传播力和毒力变化的变异株,如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以及Omicron(B.1.1.529)变异株。深入研究不同变异株感染所致的COVID-19潜伏期有助于追溯传染源,确定密切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为及时调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感染SARS-CoV-2野生株和不同变异株的COVID-19潜伏期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感染SARS-CoV-2野生株的潜伏期在4~8 d,中位潜伏期约为5.5 d。感染Beta、Gamma变异株的潜伏期与野生株基本类似,约为5 d。感染Alpha、Delta和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则低于其他毒株,分别为4 d、4 d和3 d。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肝癌微环境对肝癌发生门静脉转移起重要作用的基因簇或通路,为肝癌的治疗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基因组富集(GSEA)的方法,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综合性的基因表达与杂交排序数据库(GEO数据库)中的11例肝癌无门静脉癌栓(PVTT)和9例肝癌合并PVTT的癌旁相对正常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分析其在肿瘤相关通路中的富集特征与核心富集基因.结果 找到15条相关的信号通路,这些通路与癌旁微环境中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对于肝癌发生PVTT转移可能起重要作用.结论 肝癌发生门静脉转移除了与肿瘤细胞本身的恶性增殖和侵袭有关以外,还与周围微环境中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有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Hes1基因在人肝细胞癌、癌旁、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乙肝病毒(HBV)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探讨Hes1通路在HBV致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人肝细胞癌标本(癌、癌旁组织),20例肝硬化组织和2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Hes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Blot)技术对组化结果进行验证(分别检测10例标本)。比较Hes1在四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HBV的相关性和与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显示,Hes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呈中度阳性表达,而正常肝组织中呈阴性表达;Hes1在肝癌、癌旁、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12%、40.23%、32.23%和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1在癌旁和肝硬化组织中表达无差别(P>0.05)。在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肝组织中,前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Hes1的表达与HBV呈显著正相关(r=0.787,P=0.001)。低分化肝细胞癌中Hes1的表达明显强于高分化肝细胞癌(P<0.05)。结论 Hes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es1在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Hes1高表达可能意味着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