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先天性血管变异患者脑血管造影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先天性血管变异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97例单纯脑血管造影患者,按照是否存在先天性血管变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88例,无先天性血管变异)与血管变异组(9例),对其造影并发症的发生及诱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变异组造影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不当是引起对照组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与此不同的是,引起血管变异组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在于血管变异本身。结论存在先天性血管变异的患者行脑血管造影的风险较大,应首选其他无创血管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实施MRI检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包含MRI检查的优化溶栓流程,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发病-溶栓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急诊-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以及溶栓后的临床转归;并将其与国内外公开发表、采用CT检查流程的静脉溶栓研究的同类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108例静脉溶栓患者中溶栓前行MRI检查的100例(92.6%).溶栓前所耗时间:发病-溶栓的中位时间为180 min、急诊-溶栓中位时间为85 min.溶栓后90 d时良好结局的(改良Rankin评分0~1分)比例为50.9% (55/108)、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3.7%(4/108).与采用CT检查的同类对照研究数据相比,溶栓前所耗时间小于中国国家卒中注册研究的结果;溶栓后90 d时的良好结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均显著优于赫尔辛基注册研究的数据(P<0.05,P<0.01).结论 优化流程下的MRI检查未延误患者的溶栓时间,也未恶化溶栓患者的临床转归,故静脉溶栓前行MRI检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发病24 h内应用巴曲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房颤致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房颤致脑栓塞患者87例,发病6~24 h来院,分为巴曲酶注射液降纤治疗组(45例)和未予降纤对照组(42例),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每组再分为重症亚组和轻症亚组。90 d后进行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依赖生存率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重症亚组与对照组重症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轻症亚组高于对照组轻症亚组(P<0.01);明显依赖生存率治疗组轻症亚组低于对照轻症亚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重症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治疗后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颅内出血率治疗组重症亚组高于对照组重症亚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轻症亚组均未发生出血。结论降纤治疗房颤致脑栓塞对轻症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好,但对重症患者疗效不佳,可增加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在MRI指导下对轻症和症状迅速缓解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在MRI指导下对我院轻症和症状迅速缓解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记录溶栓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90 d时的临床转归,并将其与我院同期NIHSS>4分溶栓患者及国外公开发表的同类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共计23例轻症和症状迅速缓解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占同期溶栓患者总数的21.3%(23/108)。患者中存在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8例(35%),其中5例伴有灌注损害;幕下病变者6例(26%)。溶栓后90 d时结局为可独立行动(改良Rankin评分0~2分)患者21例(91%)、非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4.4%),无死亡病例,明显优于本院同期 NIHSS >4分溶栓患者的结局( P <0.01)。与国外其他同类研究的临床结局相近。结论在MRI指导下对轻症和症状迅速缓解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脑血管储备(CVR)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98例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OSAS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并与20例正常组对照,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屏气试验和过度换气试验评价CVR功能.结果 OSAS患者屏气前和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正常者(P<0.01),屏气后的增加率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相比,屏气前和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随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P<0.01),屏气后的增加率随程度的加重而减少(P<0.05,P<0.01),OSAS患者换气前和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大于正常者(P<0.05,P<0.01),换气后的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者(P<0.01),但轻度OSAS组与正常组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相比,换气前和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随程度加重而增加(P<0.01),换气后的下降率则中度组下降最少,重度组次之,轻度组下降率最大.结论 OSAS可损害CVR,且随程度加重,CVR损害愈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患者中貌似卒中(SM)患者的发生率、安全性、临床转归及原因。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3月发病4.5 h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诊断为貌似卒中的发生率、病因、治疗安全性及临床转归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收集了2003—2012年全球公开发表的同类研究文献,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分析。结果本组91例静脉溶栓患者中,SM占3例(3.3%),分别由药物中毒、Bell麻痹及癫痫引起。3例患者无溶栓相关并发症出现,临床结局较佳。统计文献中共计4200例静脉溶栓患者,貌似卒中者252例(6.0%)。其中无溶栓相关的颅内出血发生,血管源性水肿仅1例,临床结局较好。引起SM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癫痫(31.7%,80/252)、转换障碍(24.2%,61/252)、偏头痛(21.0%,53/252)。结论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SM的发生率较低,且rt-PA相关的不良反应少、临床转归较佳。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9 岁,未婚,新入伍战士,因"外伤后四肢抽搐1 h "于2008 年12 月16 日入院.因左踝外伤,行动不便.8 ∶30 部队集合急忙下楼时踩空摔倒,从楼梯滚下,约10 级楼梯,当时呼之不应,四肢抽搐,无呕吐,无口吐白沫,无舌咬伤,无明显头颅外伤,无大小便失禁,约30 min 后送至我院急诊,头颅CT 未见异常.平素健康,无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原籍山东,入伍来上海,无疫水接触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