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和HOMA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resistance,HOMA-IR)对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行动脉超声的3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糖代谢是否异常分为观察组(糖代谢异常,200例)和对照组(糖代谢正常,100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者占59.00%(177/300)。对照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6,95%CI:1.01~1.12,P0.05),而观察组患者是年龄(OR=1.07,95%CI:1.03~1.10,P0.01)和HOMA-IR(OR=1.53,95%CI:1.16~2.01,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可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风险,而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和HOMA-IR。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延迟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心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 3例初次 Q波型 AMI患者 ,于发病 2~ 3周内分别进行 PTCA治疗。全部病例梗死相关血管均为完全或次全闭塞病变。经过左心室造影计算左室射血分数 (L VEF)。梗死区室壁运动百分率及 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PT-CA术 6个月后所有患者重复进行左心室造影及重复以上指标的测量。结果 :在 PTCA术 6个月后 ,本组病例表现出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PTCA前后 L VEF(5 8± 11) % vs(5 1± 10 ) % ,P<0 .0 1;梗死区室壁运动百分率 (14± 6 ) % vs(12± 6 ) % ,P<0 .0 5。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下降 (8± 4 )分 vs(10± 4 )分 ,P<0 .0 1。结论 :Q波型 AMI患者接受延迟的 PTCA再血管化治疗能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3.
赵树梅  李晓燕  梁春香  刘科卫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3):1950-1951,1954
目的观察腺苷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ATE)中心电图(ECG)、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腺苷负荷的安全性。方法59例入选患者分成3组,分2阶段静脉持续泵入腺苷6min,观察二维超声心动图(UCG)室壁运动变化,同时观察并记录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负荷后3组患者的心电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负荷ECG对冠心病的检出率为33·3%;(2)用药剂量达140μg·kg-1·min-1阶段时,Ⅰ组和Ⅲ组患者心率增加、血压下降,与静息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注射腺苷后心率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变化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负荷后Ⅲ组患者的峰值速度比值(E/A)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射血分数(EF)值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苷负荷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敏感性低于ATE;腺苷负荷试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44例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ATE)对于冠心病诊断价值及实施的安全性。方法对4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者的符合率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TE对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检出率72.7%,双支病变88.9%,三支病变检出率85.7%,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81.5%,特异性88.2%,阳性预测值91.7%,阴性预测值75%。结论ATE对冠心病的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可靠的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卧位心绞痛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 30例卧位心绞痛患者 (A组 ,其中2 3例行冠脉造影 )及 4 2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B组 )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特征。结果 :A组患者年龄较B组患者大 ,A组患者中 2 5例 (83% )合并高血压 ,13例 (43% )合并糖尿病 ,均明显高于B组 (P值分别为 <0 .0 1、<0 .0 5 ) ,A组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者更多 (分别为 6 3%与 19% ,P <0 .0 1)。A组异常室壁运动检出率 (73% )明显高于B组 (2 4 % ,P <0 .0 1) ,EF <0 .4 5的检出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患者 91%有3支病变、34%有左主干病变 ,均明显高于B组 (分别为 14 %、2 % ,P均 <0 .0 1) ,而且病变狭窄程度更重。A组 78%的患者为C型病变 ,而B组患者仅 17%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卧位心绞痛患者年龄较大 ,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肌梗塞病史 ,其临床病情及冠脉病变严重 ,大多数患者为 3支和 /或左主干血管病 ,冠脉血流储备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推测APN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5例,包括ACS患者(ACS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39例),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20例).同时,根据造影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Gensini积分,分为0分组(20例)、1~30分组(45例)、≥30分组(30例).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APN水平变化.结果 (1)ACS组、SAP组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CS组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Gensini积分≥30分组APN水平显著低于<3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不稳定性的加剧,APN在研究对象血浆中的水平逐渐降低,APN的降低可能加剧了病变处斑块的不稳定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程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在母体中血药浓度的变化与经胎盘转运的情况,并以0.5%布比卡因作为对照。方法 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手术足月单胎孕妇40例,硬膜外麻醉时随机分别接受0.5%左旋布比卡因(L组,n=20)或0.5%布比卡因(B组,n=20)15 mL,观察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心电图变化、新生儿Apgar、适应能力和脐静脉血气及不良反应。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母体和胎儿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两组孕妇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心电图变化、新生儿Apgar、适应能力评分和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的发生率在L组为75.0%,B组为90.0%(P=0.051),观察中无严重不良反应。L组和B组母体血浆药物浓度在30 min左右达高峰,分别为(896±86) ng/mL和(901±79) ng/mL,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 167±132)和(2 935±96) h·ng·mL-1,脐静脉/母体静脉血药浓度比分别为0.300±0.091和0.279±0.116。结论 0.5%左旋布比卡因适用于产科硬膜外麻醉,麻醉效能与同等浓度和剂量的布比卡因相同,其镇痛和麻醉效果可以满足临床手术需要;对母体副作用少,对新生儿无不良反应;同时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经胎盘的转运比率两组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索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7年4月拟诊为冠心病(CHD)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05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冠脉造影正常组,造影时抽血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根据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探讨冠脉血管狭窄程度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冠脉造影正常者,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娃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2)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Gensini积分〈40分者相差艰著(P〈0.05),但在三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40者,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联系,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SSS)是以是窦性心律失常为基础(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等)而产生头晕、晕厥等症状群组成的综合征,同时可表现出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所谓慢一快综合征,某些SSS患常以快速心律失常就诊,易引起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托伐普坦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应用广泛,但不同剂量的托伐普坦对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7.5 mg/d和15.0 mg/d两种常用剂量的托伐普坦对高龄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保健病房采用托伐普坦药物治疗CHF的高龄(年龄≥80岁)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托伐普坦应用剂量分为7.5 mg/d组和15.0 mg/d组。以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出现或至随访结束为随访终点。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全因死亡与心血管死亡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两种剂量托伐普坦对老年CHF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高龄老年CHF患者212例,随访374.5(155.5,940.5)d,随访期间共124例(58.5%)患者发生全因死亡,54例(25.5%)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显示,托伐普坦15.0 mg/d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托伐普坦7.5 mg/d组(P=0.004 3,P=0.001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