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予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2)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8周、12周、16周比较,治疗组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支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结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鱼际肌萎缩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05月至2017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就诊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手部鱼际肌群横截面积(CSA) 和周长测量,上肢和手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手部鱼际肌肌群CSA和周长分别为(4.67±0.36)cm2和(9.97±1.84)cm2,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手部鱼际肌肌群的CSA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UE和MBI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脉冲结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手内在肌萎缩程度,提高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倾斜综合征(pusher syndrome,PS)是一种在脑卒中患者中少见的并发症,其特征是体位倾斜,主动推向患侧,并抵制被动纠正不正确的体位.临床上,他们更容易摔倒,因为他们把体重从非偏瘫侧推到偏瘫侧,这种对身体方向的误解使患者很难移动体重和保持姿势,延长恢复功能所需的时间.在脑卒中康复中,有PS的患者会受到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时头穴留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留针进高压氧组30例、高压氧组28例、针刺组25例、针刺后进高压氧组26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留针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进高压氧舱,舱内为避免出血不再行针,于出舱后起针;高压氧组仅采用高压氧治疗;针刺组仅采用针刺治疗;针刺后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治疗,起针后即刻进入高压氧舱接受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8、12周后在双盲状态下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BBS)分别评估4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 结果 治疗4周、8周、12周后,4组患者的FMA、MBI、B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留针进高压氧组的FMA、MBI、BBS评分分别为(88.50±0.71)分、(82.62±0.83)分和(53.90±0.68)与组内治疗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8周、12周后,留针进高压氧组的FMA、MBI、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其余3组同时间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头穴留针进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针留针进高压氧舱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头针留针进高压氧舱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45例分为头针进高压氧舱组23例及头针组22例,2组患者在给予基础语言康复训练的同时,分别给予头针留针进高压氧治疗及头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对2组患者语言能力、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谈话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 0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头针进高压氧舱组理解、复述、命名、CFCP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与头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头针留针进高压氧舱治疗可提高脑梗死患者语言功能、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且优于单纯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庭电刺激联合闭链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以闭链康复训练为主,观察组在闭链功能训练过程中同步进行前庭电刺激。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利用步态分析系统对患者的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和步速进行测量,分别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步态周期、支撑相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步态周期、支撑相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步速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步态周期、支撑相时间、步速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LE、MBI和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FMA-LE、BBS、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功能训练联合下肢闭链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