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手术治疗的指征、时机、方式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UC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手术方式及转归,并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71.9%(23/32)手术病例为重型UC;初发型占21.9%(7/32),慢性复发型78.1%(25/32);广泛结肠病变占93.8%(30/32),其中全结肠受累占81.3%(26/32)。手术原因: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或维持缓解26例(81.3%);UC相关结直肠癌(UC-CRC)/上皮内瘤变(IEN)5例(15.6%);并发肠穿孔1例(3.1%)。手术方式: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19例(59.4%),回肠永久造瘘术或长期保留造瘘口7例(21.9%),全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1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6%(16/23),分别为肠梗阻9例、吻合口狭窄2例、盆腔感染2例、直肠阴道瘘1例、切口疝1例、储袋炎2例、残余直肠UC复发2例。25例(78.1%)患者接受随访2个月~22年,21例UC治愈,2例因残余直肠UC复发继续药物治疗,2例因UC-CRC广泛转移死亡。结论手术是药物难治性及出现并发症UC的治疗选择,多数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时机、术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随访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小肠解剖特点细长,造成小肠出血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方法有限,小肠出血的病因检查诊断一直是个难题。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小肠出血的病因。1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13~90岁,中位年龄40.5岁。其中57例表现为便血,8例仅为大便潜血阳性。病程10 h~32年。根据出血形式定义~([1]),急性大出血8例,慢性显性出血49例,慢性隐性出血8例。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8例。所有6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早期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186例早期胃癌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有无溃疡、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肿瘤数量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联合上述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186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1.8%(22/186)。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P=0.020)、组织学分型(P=0.013)、有无溃疡(P=0.013)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浸润至黏膜下层(OR=3.370,95%CI:1.191~9.537,P=0.022)、未分化型(OR=3.325,95%CI:1.187~9.313,P=0.022)以及合并溃疡(OR=5.202,95%CI:1.144~23.662,P=0.033)是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溃疡是作用最强的影响因素。联合上3个独立影响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分化型且不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无论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均未见淋巴结转移(0/41),未分化型且不合并溃疡者中仅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余各组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均有淋巴结转移。结论早期胃癌浸润至黏膜下层、未分化型以及合并溃疡均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合并溃疡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最大;分化型且不合并溃疡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可考虑行内镜下治疗,但术后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FTIRS)、核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应用于临床结直肠癌离体标本分析的可行性,探索其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新途径。方法2007年3月-2008年4月,对47例新鲜、离体的结直肠正常黏膜和癌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应用FTIRS、MRS进行分析并研究结直肠正常黏膜与癌组织之间的差异。结果以病理学结果作为参照,FTIRS和MRS判定正常黏膜以及癌组织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89/94)和97.8%(45/46),敏感率分别为93.6%(44/47)和100%(23/23),特异率分别为95.7%(45/47)和95.7%(22/23),假阳性率4.2%(2/47)和4.3%(1/23),假阴性率6.4%(3/47)和0%(0/23),阳性预测值95.7%(44/46)和95.8%(23/24),阴性预测值93.8%(45/48)和100%(22/22)。结论FTIRS、MRS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结直肠组织的良、恶性,有可能发展成为微创、早期、快捷诊断结直肠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乳腺癌患者p53表达临床生物学意义的 Meta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利用Meta分析揭示p53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规律,探讨p53基因突变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实现乳腺癌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过去10年国内发表的有关p53与乳腺癌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入排标准将研究方法相似的文献归类整理,原始数据汇总后进行Meta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p53在中国乳腺癌妇女中的阳性表达率平均为45%,95%置信区间是43%~47%,p53表达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生存时间、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而年龄和病理类型与p53表达无关;p53对于判断预后有较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与临床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p53表达作为独立的分子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作为判断预后及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疫情背景下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对非新冠肺炎业务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就管理体系、人员管理、物资管理、环境管理、督导检查和属地化灵活管理几个方面做出探索性应对尝试,取得一定成效。对工作理念和措施进行总结,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下医院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直乙交界)尚无统一定义,已经发表的解剖研究、外科研究、放化疗研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定义,给直肠癌治疗指南的统一和实施带来了困难。既往直乙交界定义大多采用了距离肛缘不同长度或者固定解剖结构标志,但其受身高、年龄影响较大,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最近有学者提出了结合空间结构和力学的定义——Sigmoi...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北京某三甲医院产科多学科诊疗门诊运行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7—9月125例产科疑难多学科会诊病例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会诊医师对参与会诊的评价,包括会诊必要性、病例复杂度和科研价值3个维度。分析发起会诊科室医师对会诊的评分分布,并与受邀科室对会诊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发起会诊科室的医师认为91.2%的会诊病例有必要进行会诊。风湿免疫科和心血管内科对会诊意义的评分显著低于产科评分(p≤0.05)。结论 多学科会诊模式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存在一定积极意义,医院应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流程以提高会诊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内CD73表达分布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中取其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收集的所有样本中CD73分布与表达情况,并分析CD73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M分期越高的结直肠癌患者病灶组织CD73阳性率越高(P<0.05),癌旁组织中CD73阳性率明显低于结直肠癌患者(P<0.05);CD73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无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重要联系(P<0.05);CD73表达阳性组术后存活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疾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5年存活率也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提示CD73呈阳性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往往较差。结论:CD73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临床医师可根据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中CD73表达量对其预后进行判断和评估,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中内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1月我院505例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中39例(7.7%)术中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以定位病变为指征,其中30例找到病变,检出率达93.8%(30/32);5例以评价吻合口为指征,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其中3例同时内镜定位病变切除了合并存在的结肠腺瘤;1例术中出血,行术中内镜明确了出血部位;1例拟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内镜下胃脂肪瘤切除,因内镜下注射后抬举征阴性,提示病变深度超过黏膜下层,故改为腹腔镜下切除。结论术中内镜检查对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病变定位及吻合口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