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1篇
综合类   16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一种新的内镜介入技术管饲方法,经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疗效,目前已成为胃造瘘管饲的首选方法。在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展该项技术。本人在广州南方医院进修期间,参加12例次及总结自1999年7月该院开展应用至今共25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和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尤为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98%-100%是由难辩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所致。结肠镜检查见典型的伪膜有确诊意义。我院总结了自1985-2000年共收治的42例,均得以确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肠早期癌变息肉的内镜诊治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详细的病理学检查,从4000例内镜切除的息肉病人中发现121例病人为早期癌变息肉。根据癌组织侵润的深度和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决定行内科保守治疗或补做外科根治术,所有病人每年一次内镜检查。结果显示:33例m癌病人、27例切缘无癌细胞残留而且未做手术的sm1癌病人和38例补做根治术的sm2癌病人均未出现复发,1例切缘有癌细胞残留的sm1癌和3例sm2癌因未做根治术出现复发。  相似文献   
4.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25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被称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LST的病变形态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腺瘤,并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目前大肠LST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对2000年12月~2001年10月作者所在医院常规肠镜检查中发现的25例大肠LS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该25例病例共发现26处病变,内镜下大体分型为颗粒均一型11处,结节混合型15处;病理检查发现粘膜内癌3例,锯齿状肿瘤2例;病变大小11~20mm6处,21~30mm9处,31mm以上11处,其中最大者60mm×72mm,最小者11mm×12mm。26处病变的腺管开口类型以Ⅳ型为主,占61.54%(16/26);ⅤA型2处,与另1处Ⅳ型共3处病理诊断为粘膜内癌;ⅢL型8处,病理诊断为管状绒毛状腺瘤。25例病例全部在发现病变的同时或择期进行粘膜剥离或分片粘膜剥离治疗,全部病例未发生任何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前 ,用于洁肠的水疗仪均为插入式 ,需将进水管插入肛门 ,由医疗机构进行 ,患者本人无法完成。我国科学工作者研发生产出非插入式洁肠水疗仪 (深圳梦美特MMD型洁肠水疗仪 ) ,我们于 2 0 0 2年 4月~ 8月对其洁肠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对照组 30例 ,男女各 15例 ;年龄 2 2~ 72岁 ,平均 39.9岁。观察组 5 5例 ,男 2 7例 ,女 2 8例 ;年龄 19~ 75岁 ,平均年龄 4 3.5岁。两组诊断如表 1所示。   2 .仪器 :MMD洁肠水疗仪由深圳市梦美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用电子肠镜 (OlympusCF 2 30I、CF 2 4 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与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大型低位直肠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肿瘤直径大于3.0cm,肿瘤下缘距肛缘齿状线小于5cm,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6例低位直肠肿瘤,应用EMR或ESD进行治疗,其中EMR治疗36例,ESD治疗20例,术后3~18个月行内镜随访确认有无残留,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 接受EMR治疗的36例中,35例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肛门功能完好,保肛治愈率为97.2%,术后病理报浸润癌(SM癌)再追加外科Mile’s根治手术者1例(2.8%);接受ESD治疗的20例中,11例经首次或再次ESD治疗完整清除病变,肛门功能完好,治愈率55.0%,ESD治疗未成功改行EMR成功清除病变6例(30.0%),肛门功能均完好,全组保肛治愈率为85.0%,ESD组因严重并发症(迟发性大出血)转外科行Mile’s手术者2例(10.0%),因病变残留转行外科Mile’s手术者1例(5.0%)。并发症:EMR组术中平均出血20ml,最大出血160ml,均无需输血治疗,无穿孔发生,无术后并发症。ESD组平均术中出血150ml,最大术中出血量800ml,均内镜下止血成功,但3例患者需接受输血400ml,另有2例于术后26h及44h发生迟发大出血,内镜下止血失败转行外科手术。结论EMR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平坦型大肠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与EMR相比,ESD对低位直肠病变切除的效果不及EMR术,且手术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74年11月至1985年12月11年间共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5304例,检出大肠癌275例,检出率为5.18%。其中早期癌38例,进展癌237例,现就以下八个问题探讨如下: 一、性别与年龄大肠癌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据上海758例男女之比为1.42:1,发病年龄以40—70岁占66.5%;次组275例中男女之比为1.8:1,年龄最小19岁,40岁以上占79.27%,从校正检出率来看确有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的倾向(表1)。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下者有33例占20.73%,因此对年青人也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潜血试验对人群大肠癌普查的筛检效果,在对4337例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潜血试验的同时,作了全乙状结肠镜和部分全结肠镜检查。结果表明,肠镜病变检出率在非筛选人群为10.1%,在筛选人群中方13.3%,共查出大肠癌10例(含早期大肠癌5例),腺瘤167例,非腺瘤息肉131例,慢性肠炎171例。1%联苯胺试验阳性率为6.0%,检出60%大肠癌及3.9%腺瘤;免疫双扩试验阳性率为3.4%,检出40%大肠癌及2.0%腺瘤;SPA免疫潜血试验阳性率为14.7%,检出80%大肠癌(包括3例早期癌)及42.2%腺瘤。结果提示,潜血试验确能检出一些包括早期大肠癌在内的肠道肿瘤病变,尤以SPA免疫潜血试验敏感性最强。虽然潜血试验存在一定的漏检率(1%联苯胺为40%,免疫双扩为60%,SPA法为20%),但鉴于该法简易、经济,作为大规模大肠癌普查筛检.仍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9.
The method and experience of colonoscopy in 21 children under 6 years old and ofpolypectomy in 13 cases among them we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0.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合并Serrrated腺瘤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指起源于大肠粘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这类病变极少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而主要沿粘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故称之为侧向发育型肿瘤。大肠的Serrated腺瘤指大肠的一类特殊病理形态的腺瘤,其成瘤上皮成分有明显增生,使腺管或绒毛呈现锯齿状外观,类似于增生性息肉样改变,或腺瘤成分与增生性息肉成分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