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法分别检测42例ACS患者、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NP水平,ACS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各组之间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ACS组BN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P< 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随病变动脉支数的增加BNP水平也相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CS患者危险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与欧美国家十分接近[1],并呈逐年上升之势。BPH所导致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是困扰老年男性显著的健康问题之一[2]。手术治疗是BPH发生临床进展后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近几十年来针对BPH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患者22例,术后无尿瘘患者34例作对照。针对年龄、所选用的肠段、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伤口局部感染等因素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比较,并得出结论。结果尿瘘组与无尿瘘组在平均年龄、手术方式、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术后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等方面则差异明显(P0.01或P0.05)。结论年龄、所选用的肠段及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对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而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则与尿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均可能导致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对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癌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的88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肾积水12例(13.6%),肾功能不全9例(10.2%),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2例(13.6%),复发转移13例(14.8%),死亡14例(15.9%),肿瘤相关死亡率8%。尿失禁21例(23.9%),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随访期在1年内与随访期超过1年者尿失禁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3年存活率90.5%(38/42),5年存活率70%(14/20)。结论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效果理想,肿瘤相关死亡率较低,肾功能衰竭是重要的患者死亡原因,术后尿失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尿失禁发生率在术后1年内达到稳定,在随访期内患者死亡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导致的病理状态过程,是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如何延缓或阻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发生纤维化,甚至发展至肝硬化,是当今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和络舒肝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PSA及PSAD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对无选择性201例无明显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的45岁以上男性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测定,并以慢性前列腺炎14例,BPH已作前列腺切除11例作为对照。结果发现:PSA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至70岁以后未再继续增高。PSA>4μg/L者22例,其中11例在B超引导下作前列腺穿刺活检,10例为BPH,1例为前列腺癌。PSA及PSAD对鉴别BPH与前列腺癌价值不大,BPH手术后PSA逐步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9.
马各富  丁明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70-2671
<正>为了研究不同血液标本运输方法对血钾检测结果的影响,我们在2006年3月至2006年5月分别采用Sunway医用气压管道物流传输系统和人工运输的方法对32例患者血液标本送检,然后进行血钾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survivin的分子结构和定位、组织分布、生物学特性、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基于它的靶向性膀胱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