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应用1/2常规维速达尔剂量进行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治疗19例患者20只眼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剂量为据TAP研究小组提出计算公式按6mg/m2体表面积计算出所需总量,然后减半.激光为波长689nm的半导体激光,功率密度为600mW/cm2,激光照射病变时间为83 s;总能量密度为50 J/cm2,复诊及再次治疗标准均与TAP研究小组标准相同.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8年.[结果]20只眼中8只眼视力改善,9只眼视力保持不变,3只眼视力轻度下降.荧光造影显示治疗后7只眼荧光渗漏逐渐停止,10只眼渗漏减少,3只眼渗漏增加.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应用低于常规维速达尔剂量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亦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国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最佳光敏剂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体外培养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系细胞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hransferase,MGMT)和人类mutL同源物1(homo sapiens mutL homolog 1,hMLH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应用于SACC治疗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5-Aza-CdR分别处理体外培养SACC-83和SACC-LM细胞作为药物处理组,以药物处理浓度0 μmol/L为对照组.甲基噻唑基四唑法确定5-Aza-CdR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a substance,IC50);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用药后细胞中MGMT和hMLH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且随时间延长变化愈加显著.5-Aza-CdR对SACC-83和SACC-LM细胞的IC50分别为(11.816±0.023)、(5.751± 0.049) μmol/L.经5-Aza-CdR处理后,SACC-83和SACC-LM细胞中MGMT和hMLH1 mRNA表达增高1~5倍,MGMT和hMLH1在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Aza-CdR可改变细胞形态,上调MGMT和hMLH1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5-Aza-CdR反转MGMT、hMLH1基因DNA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唾液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中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蛋白表达、基因扩增情况,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期评估其作为靶向治疗位点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40例MPA患者肿瘤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对HER2基因扩增情况不明确者(HER2 2+)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基因扩增状态。统计14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应用SPSS16.0软件包中的Kaplan-Meier、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ER2基因扩增与MPA肿瘤临床病理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40例MPA患者中,HER2阳性率为25%。腺癌亚型MPA中,HER2阳性率达到40.5%(32/79),显著高于肌上皮癌亚型MPA(4.9%,3/61)(P<0.05)。HER2阳性与肿瘤患者性别、组织学分级及N分期显著相关。生存分析显示,HER2阳性患者总生存率及疾病别生存率低。结论: HER2基因过表达及扩增与MPA肿瘤细胞恶变亚型显著相关,并且提示MPA患者较差的预后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穿刺活检诊断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肿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门诊收治的18岁以下颌面部肿瘤病例共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12岁(8~1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穿刺活检进行诊断。粗针穿刺:使用16G穿刺针取3~5条组织;细针穿刺:用10 mL针筒吸取细胞。对比穿刺病理及术后病理诊断,并记录穿刺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粗针穿刺共4例,3例接受手术治疗。1例穿刺病理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细胞性肿瘤。2例为横纹肌肉瘤,1例诊断为非肿瘤性病变。细针穿刺共6例,5例接受手术治疗。1例穿刺病理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或巨细胞肉芽肿待排;1例穿刺见大量血液;1例为小圆细胞肿瘤;1例为左下颌下淋巴结穿刺见大量炎症细胞;1例为上皮性恶性肿瘤;1例为横纹肌肉瘤。粗针及细针穿刺后进行手术的患者,大体标本病理诊断与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均一致。穿刺后均未发生大出血、伤口感染、肿瘤穿刺通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穿刺活检诊断儿童及青少年颌面部肿瘤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与瘤旁唾液腺腺体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挖掘PA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基因及通路。方法:采用RNA-Seq技术,检测5例PA患者的配对肿瘤与瘤旁唾液腺腺体,筛选2组间差异基因。运用蛋白互作数据库STRING分析预测差异基因所编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筛选互作网络中的核心模块及核心基因,分析核心模块中激活的信号通路,预测上述模块与PLAG1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RT-PCR验证核心基因在20例PA患者的配对肿瘤组织及瘤旁唾液腺中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测得3810个差异基因,其中2021个下调,1789个上调。核心模块中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ER受体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的激活。PLAG1可能通过PHLPP1、LRRK2、β-catenin蛋白与核心模块发生作用。RT-PCR显示,核心基因在20例PA样本及其瘤旁唾液腺组织中的差异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核心基因ADCY3ADCY5ADORA1APLNAPPC5CCL28DRD2FPR3 GABBR1可能在PA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为预防PA复发及预后标志物筛选提供思路。PLAG1可能通过PHLPP1、LRRK2、β-catenin间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ER受体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从而诱发PA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临床实习体系建设,弥补及完善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架构中的短板,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融合,提高长学制口腔医学生教学质量。方法 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临床资源,制定全面的临床实习计划及病理实验技术操作规范,构建完整的临床实习资料库及培训热爱教学的高水平带教师资,通过实习考核、师生座谈会及问卷调查三方面,对临床实习做出评估。结果 学生在完成临床实习后,考核成绩平均分达到89.37分。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对本学科专业特色及常规技能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激发了自主学习兴趣。结论 通过口腔组织病理学临床实习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有效提升了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对长学制口腔医学生的科研及今后的医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诱因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差异和近10年发病诱因的变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第八医医院住院治疗的537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发病诱因、转归(好转/死亡),并计算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诱因对28 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537例患者中HBV相关ACLF 511例(95.16%)、HCV相关ACLF 3例(0.56%)、酒精性肝炎相关肝衰竭2例(0.37%)、未分型18例(3.35%)、HBV/HCV重叠感染1例(0.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ACLF 2例(0.37%)。537例ACLF患者中,34.8%无发病诱因,17.1%未规范治疗,16.0%为HBV-ACLF停用核苷类似物(NAS),9.7%饮酒,6.9%合并感染,手术和应用肝损药物分别占3%。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发的ACLF 28 d病死率与无诱因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53、11.351、4.274,P值均<0.05)。手术[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2.132(1.240~3.664)]、感染[HR及95%CI:1.942(1.262~2.989)]是诱发慢性肝病患者发生ACLF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后5年发病诱因与前5年发病诱因比较,药物诱发ACLF患者比例明显增高(χ2=6.365,P<0.05)。结论ACLF患者存在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因时,与无诱因患者比28 d病死率增高;手术和感染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近5年药物诱发ACLF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朱丽娟  严明  田臻  邱嘉旋  徐骎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2):1254-1256,1261
目的:检测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及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与瘤旁涎腺组织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另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yclin D1在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以及瘤旁涎腺组织石蜡组织标本中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yclinD1在组织标本中mRNA和蛋白水平不仅在于肿瘤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而且瘤旁涎腺组织中Cyclin D1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yclin D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而在瘤旁涎腺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结论:Cyclin D1可能参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发展,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角膜异物伤高发人群的预防干预(附角膜异物剔除术1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穆剑  陈杏莲  田臻 《广州医药》2007,38(3):30-32
目的 分析角膜异物伤患者诊治情况,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角膜异物伤高发人群的预防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132眼)于我院南院门诊就诊角膜异物伤患者的就诊时间、病因、检查、治疗及复诊治疗情况.结果 城乡结合部是角膜异物伤发生的高发区,132例患者年龄5~58岁,均为男性,绝大多数为青壮年,79.7%角膜异物性质为铁屑,五金加工、装修工人者占发病者的64.6%.就诊患者健康意识较差,54.9%患者进行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未进行复诊.结论 角膜异物伤是非常常见的眼外伤,年轻男性、特别是外来民工等在工作中需操作冲击力工具的工人是该病的高危人群,健康意识及治疗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实验教学在病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旨在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有效提升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及学生观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教研室通过自编并及时更新《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指导》,出版实验课辅导书《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彩色袖珍图谱》,增加病例样本量,提高及增加教学切片及示教片的质与量,运用互联网+的新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学习环境,以机考代替单纯切片考试,建立新的实验课考核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结果: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肯定,所采取的措施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机考在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及全面性方面显著优于传统考试(P<0.05).结论:多举措并举有效提高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有一个思路清晰、富有逻辑的思考,将学过的各科理论知识充分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