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推荐一个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及放射治疗后眶颧畸形的综合整复方法。方法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作眶颧重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植入、颢浅筋膜瓣或颢肌筋膜瓣眶内转移和结膜囊再造等联合手术的方式,对该种畸形进行整复治疗。结果 本组35例(35眼)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术后患者畸形得到矫正,眶颧部饱满,外形良好,双眼外观基本对称,结膜囊深浅正常,无任何并发症,中远期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及放射治疗后的眶颧畸形采用综合整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眼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眼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14例,其中4例为手术后复发病例.年龄11~44岁;病程10个月~35 a.均采用手术翻瓣联合Nd:YAG激光治疗的方法: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暴露静脉畸形病灶,术中应用连续Nd:YAG激光照射凝固瘤体病灶,然后切除缩小的瘤体组织,直接缝合创面.对于结膜下瘤体组织可直接照射,但须用棉片保护角膜.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无眼睑及眼球运动功能障碍或切口大出血等并发症,经随访2~4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联合Nd:YAG激光治疗眼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畸形具有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为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结合个体化三维钛网在复合性眼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和眼科联合治疗的陈旧性单侧眶颧骨折伴眼球内陷畸形病例64例,其中2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以提高颧骨复位的准确性,术前眼球内陷平均5.71mm;39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术前眼球内陷平均4.96mm。眶重建中,35例采用钛网,12例采用聚乙烯聚合物(Medpor),5例采用羟基磷灰石板(HA),12例采用钛网+Medpor或HA。手术前后进行眼眶CT扫描、冠状和三维骨重建,术后评价颧骨复位和眼球内陷矫正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治疗术后颧骨复位的满意率为92%,眼球突度满意率(≤2mm)为82%,轻度眼球内陷率(≤3mm)为17%。传统手术颧骨复位满意率为74%,眼球突度满意率为74%,轻度眼球内陷率(≤3mm)为19%,中度眼球内陷率(≤4mm)为6%。眼球突度满意率,单纯使用钛网为74%,联合材料为83%,Medpor为67%,HA为20%。结论:计算机辅助手术可提高陈旧性眶颧骨折伴眼球内陷畸形的治疗效果;钛网联合Medpor是治疗严重眼球内陷畸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扇形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改良扇形额肌腱膜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30例(52眼)。术后观察6~12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良好40眼,基本矫正7眼,矫正不足5眼,过矫0眼。结论扇形额肌腱膜瓣悬吊术矫正重度的先天性上睑下垂,保留了额肌丰富的血供和神经支配,也有足够的肌力起到开睑的作用,手术易操作,损伤小,术后外观自然,并发症少,符合生理和解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政康  朱捷 《中国微循环》2003,7(2):123-124
目的 探讨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显微再通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19例泪小管断裂患者,自上泪小点注入美蓝或直接以内眦韧带为标记,分别找出下泪小管断裂的近、远侧残端。从下泪小点插入带有软性硅胶管的硬膜外导管,作断裂的下泪小管管壁显微对口吻合,将软性硅胶管从鼻腔拔出并在鼻外打结。四月后拔管。结果 吻合后病人不流泪、泪道冲洗通畅16例;病人仍流泪、泪道冲洗不通畅3例,成功率84.2%,无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具有:泪小管周围组织的损伤少,不必作泪小管管壁和泪囊切开。下泪小管远侧残端的定位准确率高,吻合后再通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重度特发性睑痉挛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分别采取三种术式之一:次全肌切除术、全肌切除术、Anderson手术法.术后随访1年至1年半.结果 20例患者,均明显减轻睑痉挛的程度,所有病例眉下垂、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小、睑皮松弛等现象均减轻或消失.双眼睑外观基本对称,睑裂开闭自如,上睑缘位于上角巩缘与上瞳孔缘之间,功能性视力障碍消失.结论 手术治疗重度特发性睑痉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