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合成Jaspine B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对细胞DNA的损伤。方法酸性磷酸酶法(APA)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形态结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ΔΨm),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DNA损伤。结果Jaspine B抑制细胞增殖,24、48、72h IC50分别为2.61、1.07、0.77μmol·L-1,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发生凋亡形态改变,生化特征上出现DNA梯状改变;1.50μmol·L-1及3.00μmol·L-1Jaspine B作用24h,早期凋亡细胞率分别为7.60%及15.48%,相应浓度作用48h,早期凋亡细胞率分别增至21.48%及23.60%;Jaspine B可引起ΔΨm明显下降、Cyt C水平增加,促使Caspase-3酶原剪切活化;Jaspine B作用24h,细胞出现明显DNA损伤。结论全合成Jaspine B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并诱发DNA损伤,凋亡经由依赖胱天蛋白酶的内在途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蟾酥主要成份之一脂蟾毒配基(Resihufogenin,RG)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el-7402细胞.采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RG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Westem Blot检测与细胞调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RG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其作用24、48、72h的IC50分别为3.8、1.8、1.2μmol/L;经10μmol/LRG处理24h后,癌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变化,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RC引起△ψm下降,释放入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增多,促进caspase-3蛋白活化,抑制Be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结论:RG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胃粘膜和粘膜下层的分布和梗阻性黄疸时密度的变化。方法:16只Wistar大鼠分成正常组与黄阻性黄疸组,每组8只。并采用光学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术。结果:大鼠胃粘膜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布在胃粘膜下层动脉平滑肌细胞表面。正常大鼠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在胃体大干胃窦,梗阻性黄疸时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明显减少。结论:由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在胃体大于胃窦,所以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对胃体血流的影响大于胃窦。梗阻性黄疸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明显减少,可能是胃粘膜下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  相似文献   
4.
冷冻小动脉整体切片 (不脱钙 )是组织切片技术中的一种特殊技术方法。它可将如小鼠、大鼠的整体或大动物的局部组织器官制成切片 ,以便用于动物组织器官的研究及药物在动物体内分布的实验。切片过程中需用透明粘合胶带贴在包埋块上 ,使切下的组织片与胶带紧密粘合 ,而后可进行染色观察。目前国内在整体切片中所用的透明粘合胶带主要为进口产品 ,如 scotch80 0 ,81 0 ,6 88,85 0 ,32 5等型号的胶带。它们的共同优点是粘度强 ,透明度较好 ,但其缺点也十分突出 ,即不易干燥 ,且在进行基本的 H.E染色时 ,遇二甲苯后 ,胶带便严重卷曲 ,无法封片…  相似文献   
5.
脂蟾毒配基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系细胞生长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中药蟾酥主要成分之一——脂蟾毒配基对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系细胞生长的干预及其与细胞色素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化的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12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系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系,脂蟾毒配基各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脂蟾毒配基(先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再经RPMI-1640培养液稀释至终浓度。细胞增殖及增殖抑制实验、细胞核形态观察及核DNA含量测定实验中脂蟾毒配基浓度分别为0.1,1,10μmol/L;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细胞凋亡率实验、线粒体膜电位实验中脂蟾毒配基浓度分别为0,1,2.5,5μmol/L)。空白对照组加入RPMI-1640培养液。盐酸阿克拉霉素组加入5μmoL/L盐酸阿克拉霉素。采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荧光分光光度仪观察细胞核形态及核DNA含量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其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①经0.1,1,10μmol/L脂蟾毒配基分别作用24,48,72h后,细胞生长显著抑制,脂蟾毒配基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百分率与剂量、时间呈正相关,其IC50分别为3.9,2.0,1.5μmol/L。②随脂蟾毒配基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延长,癌细胞核荧光强度减弱,细胞核DNA含量明显降低。③0.1,1μmol/L脂螗毒配基作用24~48h后癌细胞阻滞在S期,5μmol/L脂蟾毒配基作用72h时,细胞阻滞在G2+M期;盐酸阿克拉霉素与癌细胞作用24~48h,细胞阻滞在S期,作用72h时细胞阻滞在G2+M期。④脂蟾毒配基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⑤脂蟾毒配基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释放人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增多,促进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活化,抑制Bel-2蚤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结论:体外实验条件下,脂蟾毒配基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机制与线粒体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双硒唑烷-1的动物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Eb)的动物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1ewislung cancer,LLC)皮下移植瘤C57/BL鼠动物模型,选取25.0 mg/kg和12.5 mg/kg两个剂量的Eb作为实验组,以2.0 mg/kg剂量的顺铂(DDP)作为阳性对照,以溶剂5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阴性对照,于接种肿瘤后第2天开始向C57/BL鼠腹腔连续注射药物7 d,探讨Eb对荷瘤鼠的存活期、肿瘤的生长速度、浸润级别、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Eb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和侵袭(高剂量Eb的肿瘤抑制率为80.31%),延长荷瘤鼠的存活期;形态学观察发现,给予Eb后肿瘤细胞核浓缩深染,分裂相细胞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Eb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结论:新型有机硒化合物Eb在C57/BL小鼠体内能够明显抑制LLC的生长和侵袭,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谱蓝菌素对口腔鳞癌及口腔正常粘膜内源性脂肪酸合成活性的抑制特点。[方法]切除口腔鳞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的癌组织及正常口腔粘膜组织块,将组织块剪成细块,分变蓝菌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用[U-^14C]乙酸钠示踪,液体闪烁计数^14C的参入量,以显示脂肪酸合成活性。[结果]口腔鳞癌组织块在变蓝菌素处理1h时脂肪酸合成活性约下降19%,2h下降约64%,4h下降约87%;对照组轻度上升。口腔粘膜在变蓝菌素处理后脂肪酸合成活性略下降,至4h时仅下降20%;对照组略微上升。[结论]变蓝菌素能明显抑制口腔鳞癌组织的内源性脂肪酸合成,但对口腔正常粘膜组织作用轻微,提示口腔鳞癌脂肪酸合成途径有可能成为研发抗肿瘤治疗药物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均匀双轴机械刺激对SD大鼠乳鼠成骨细胞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了均匀双轴机械刺激模型,对成骨细胞给予不同时间(2,4和8h)和不同强度(20000 mierostrain,100000 mincrostrain,200000 microstraln)的机械刺激。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均匀双轴机械刺激对成骨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COX-2表达主要位于胞质,在核周聚集明显,Western blot检测2h机械刺激无显著增多,4和8h机械刺激后COX-2的表达显著上调,但随刺激强度增加4h的表达逐渐增多,8h的逐渐降低,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一致。结论 均匀双轴机械刺激在一定时间和强度范围内能促进大鼠乳鼠成骨细胞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自7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DNA损伤修复在生命活动如老化和肿瘤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一些学者广泛研究了DNA修复与动物年龄、细胞代数以及动物寿命之间的相关性,但研究结果仍不甚相同。而且罕见有同时研究DNA修复与动物年龄和细胞代数关系的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DNA修复在老化过程中的确切作用,本文同时研究了大鼠纤维母细胞DNA修复与动物年龄和细胞年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细胞)离体或脱离体外培养条件后,维持细胞活性、且延长细胞存活时间最适宜的液体.方法 将5代以上hRPE细胞(本实验室保存)按常规冷冻、复苏培养于DMEM/F12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 EGF 20μg/L 和 bFGF 20μg/L条件下,至80%以上汇合,经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细胞、计数,置于6种不同保存液中(平衡盐液、Quinn's advantage medium、生理盐水、18氨基酸液、5%葡萄糖液和人工脑脊液),用Annexin V/FITC Kit染色,利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死亡或凋亡.采用2h至8h之间3个时间点,检测hRPE细胞在6种不同细胞保存液中的细胞状态.结果 室温状态下,hRPE细胞30min内均发生坏死.4℃状态下,2h平衡盐液组凋亡率最低(0.9%);各组分别与平衡盐液组相比,显示人工脑脊液组与平衡盐液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h至8h,hRPE细胞凋亡率从26.74%上升至41.36%.各组总死亡率与凋亡率基本一致.结论 4℃状态下,6种溶液中,平衡盐液是维持hRPE细胞脱离培养条件后保持细胞活性,且延长细胞存活时间最适宜的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