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度痔PPH手术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30例重度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Key Med扩张器治疗食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eyMed扩张器治疗食管狭窄黄奕华曾润莲詹文华王永红陈正煊徐革1991年10月~1996年10月,我院用KeyMed扩张器对33例食管狭窄病人,作了117次内镜下扩张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食管狭窄33例,其中男26例,女7...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自体腹膜桥接管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建立比格犬盆腔自主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以自体腹膜管填充胶原蛋白海绵+BMSC桥接于缺损神经两端;对照组改BMSC为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为自体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材,标本切片行HE染色和神经纤维(NF)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选定数据进行测量.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再生神经纤维总数[(1742±185)根比(1131±262)根,P<0.01]、密度[(168±14)根/104μm2比(124±17)根/104μm2,P<0.01]、直径[3.83±0.22)μm比(3.28±0.41)μm,P<0.05]、面积百分比(0.32±0.07比0.21±0.0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结构清晰,形态接近正常.结论 BMSC与自体腹膜桥接管联合移植修复盆腔自主神经缺损再生神经纤维生长好,方法可行,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笔者最近对 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伴上消化道大出血患儿治疗时 ,采用了一种新的术式 ,即用胃右静脉或胃冠状静脉与肝左静脉分支吻合的方法 ,操作方便 ,分流效果好 ,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例 1:女 ,5岁 ,因反复上消化道出血3年 ,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术后不到 1个月又出血 ,再次手术。术中测得门静脉压 4 7cmH2 O ,行肠腔端侧吻合术。术后迅速出现大量腹水 ,再次大出血 ,经食道镜下注射硬化剂 ,止血效果不佳 ,再次行断流术。术后 ,腹水有增无减 ,不久又呕吐大量鲜血 ,再次手术时 ,术中放腹水36 0 0ml,切开胃前壁 ,见胃后…  相似文献   
5.
胃癌同时性肝转移手术治疗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结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之间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寻找结肠腺癌相关的蛋白质,筛选结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方法】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8例结肠癌患者(伴有腺瘤)的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提取的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2-D),分析凝胶图片选择两两间差异表达超过2倍的蛋白质进行MALDI-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结肠正常粘膜、腺瘤、腺癌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在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3066、2986和3289,其中两两间表达差异超过2倍的斑点共有31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18种蛋白质,包括keratin 8、S100A6、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等。从功能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与癌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转移等相关。【结论】比较蛋白质组学能较好地提示结肠腺癌与腺瘤及正常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而对相关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有可能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向。  相似文献   
7.
22例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8-1998年收治的22例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胃窦部12例,胃体7例,胃小弯1例,胃大弯2例,根治性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4例,化疗1例,术后予CHOP,COAP方案化疗5-8疗程,随访10年,1年存活率14/21,3年存活率9/16,5年存活率6/12,结果表明,对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特征性溃疡应常规免疫组化,能提高术前确诊率及减少误诊率,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因"大便习惯改变1月余"于2008年5月4日入院.患者1月余来反复出现便秘,大便4~5 d一次,门诊肠镜检查及病理提示:横结肠近肝曲管状腺瘤、局部癌变(腺癌),收治入院.既往11年前曾因"乙状结肠癌、低位完全性肠梗阻"在我院急诊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近端肠造口、远端肠封闭(Hartmann术) 部分膀胱切除术(肿瘤侵及膀胱壁)",术后病理:乙状结肠黏液腺癌,膀胱及淋巴结未见癌.病理分期:Dukes B期,术后用5-FU LV化疗4周,1年后择期行"造瘘关闭 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对直肠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high ligation,HL)对直肠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8年12月间收治的369例直肠癌患者。结果:HL组158例(42.8%)和非HL组211例(57.2%)。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失血量及输血量、大体标本类型、病理组织学类型、肿瘤占据肠腔周径及Astler-Co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胸、经左胸腹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优缺点,探讨淋巴结清扫的最佳手术径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经胸(96例)和胃肠外科经左胸腹入路(117例)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二组的胸、腹淋巴结清扫数、各区域淋巴结转移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恢复时间、生存率.结果 经左胸腹组和经胸组在上纵隔及No.1、2、3、4和No.7、8、9、11的淋巴结转移度比较,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死亡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恢复时间、生存率,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段食管癌根治术经胸入路对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有优势,而经左胸腹入路对腹腔淋巴结清扫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