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血管灌注后观测10例尸颅的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及其毗邻与血供。结果: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与海绵窦上段背侧紧邻海马钩回,内侧与视交叉、后交通动脉毗邻,外上与脉络膜前动脉相邻,腹侧紧贴鞍背突。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80%未见神经外营养血管,可见20%后交通动脉发出1~2根分支进入神经。结论:海绵窦上段动眼神经毗邻结构复杂,滋养血管细小;在海绵窦上缘手术时,应特别注意辨认和保护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GS)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后海马CA1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放血的方法制成大鼠不完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以还原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变化及GS对其的影响.结果单纯缺血组海马CA1区在缺血30min时NOS阳性细胞数最高(44.5±7.42),为假手术组2倍,再灌注2h、12h、24h、3d后逐渐下降,5d时恢复正常水平(21.12±3.50),缺血再灌注3d、5d时出现神经细胞损伤.GS能抑制缺血30min及再灌注各时程中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并能预防缺血再灌注后迟发的神经元损害.结论GS对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程后海马CA1区NOS的异常表达有抑制作用,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解剖学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语教学将是今后医学课程改革的热点 ,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首先在系统解剖教学中重视英语解剖学名词的教学 ,然后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试行英文教学 ,逐步推进解剖学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大鼠第三脑室一氧化氮合酶阳性触液神经元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脑室系统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结果发现,NOS阳性触液神经元主要见于第三脑室。根据胞体所在位置,第三脑室NOS阳性触液神经元可有3种形式:(1)室管膜内触液神经元;(2)室管膜下或远位触液神经元,其突起伸入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之间,这些NOS阳性触液神经元有的来自室旁核或室周核;(3)室管膜上触液神经元,其胞体位于室管膜表面。本文首次报道了第三脑室NOS阳性触液神经元,这种触液神经元的分布类型基本和其他递质触液神经元相类同,并讨论了NOS阳性触液神经元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皮质和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情况,应用无血清和单克隆培养技术,分别从皮质和中脑组织中分离克隆、扩增NSCs,然后分成3组诱导分化:①对照组用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②IL-1α组在10%胎牛血清的基础上加IL-1α诱导分化;③联合因子组在10%胎牛血清的基础上加IL-1α、IL-11、LIF及GDNF进行诱导分化。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多巴胺神经元。在100倍镜下随机取5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中的TH阳性神经元数;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处理TH阳性神经元的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皮质对照组中仅见极少的TH阳性神经元(0.25±0.163),中脑对照组中见少量TH阳性神经元(2±0.378);而皮质IL-1α组有较多的TH阳性神经元(15.5±0.866),中脑IL-1α组中的TH阳性神经元则为皮质IL-1α组的150%(22.875±1.517);皮质联合因子组中的TH阳性神经元数(25.75±0.940)与中脑联合因子组中的TH阳性神经元数(28.875±2.125)接近,无显著差异。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的结果显示出IL-1α组和联合因子组大于对照组、而联合因子组又优于IL-1α组的趋势。上述结果提示,中脑来源的NSCs本身具有一定的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区域特异性,而皮质来源的NSCs在IL-1α、IL-11、LIF及GDNF等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改变其区域特异性而分化为较多较为成熟的多巴胺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促进骨再生的能力,但从胎牛血清中提取的外泌体是否可以促进骨形成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胎牛血清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治疗骨破坏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从胎牛血清中提取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法验证外泌体是否提取成功;然后用10 mg/L胎牛血清外泌体干预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通过CCK-8实验检测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对成骨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以不含外泌体的胎牛血清培养的MC3T3-E1细胞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①胎牛血清外泌体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层膜结构,大小在30-150 nm之间,外泌体表面标记因子CD81表达呈阳性,而微囊表面标记物CD40表达呈阴性;②外泌体组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外泌体组成骨标志性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胎牛血清外泌体对成骨细胞的增殖起促进作用,可为临床治疗骨破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复氧后海马CAI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低压氧舱仿海拔8000米高空缺氧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方法并结合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预防性应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对缺氧24h复氧0h、24h时段海马CAI区GABA、Glu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24h复氧卟组海马CAI区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荧光强度分别较常氧对照组减少和减弱,复氧24h后上述变化更加明显。预防性应用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后海马CAI区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在复氧0h和24h时较常氧对照组多,以复氧0h时增加最明显;Glu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荧光强度在复氧0h、24h时段也较缺氧复氧实验组相应时段增加。结论:人参银杏复方制剂可增加缺氧复氧后海马CAI区GABA表达及防止Glu过度释放,对缺氧复氧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及脑室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后,对大鼠海马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切割右侧穹窿海马伞,两组切割后即时及第2d、4d向侧脑室分别注射NGF和人工脑脊液, 并在术后第3~7d每日腹腔注射2次BrdU.于术后28d灌注取脑、冷冻切片,行BrdU/NF-200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 海马齿状回内BrdU阳性细胞数,给药组和对照组切割侧明显多于正常侧,给药组切割侧和正常侧分别多于对照组切割侧和正常侧;海马齿状回内的BrdU/NF-200双标神经元数,给药组切割侧最多,给药组正常侧和对照组切割侧较少,而对照组正常侧则无.结论 切割穹窿海马伞后,可致大鼠海马齿状回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加快并向神经元分化,脑室施加 NGF可促进其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综述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发现、生化特性、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Ⅱ(NT-3)属于同一基因家族以及靶源性等概念:总结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多巴胺神经元及感觉等其它神经元的效应作用,并展望了应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变及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后肢体缺血 /再灌注是否诱发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HO - 1)的表达。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脂麻醉大鼠行后肢体缺血 /再灌注后 ,测量心脏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应用Northern和Western杂交方法分别检测HO - 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肢体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 ,心脏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加 ,而超氧歧化酶的活性降低 ;单纯肢体缺血并不引起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mR 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但缺血 /再灌注增强心脏血红素氧合酶 1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 肢体缺血 /再灌注不仅提高心脏中丙二醛的含量 ,降低超氧歧化酶的活性 ;而且上调血红素氧合酶 1在心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