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外科学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去势术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前列腺癌去势术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患者分两组.去势组31例,为前列腺癌患者,行去势治疗;药物组33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连续6个月口服5α-还原酶抑制剂.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行骨密度(BMD)、X线片、血清睾酮、血生化及尿钙、磷检查,依照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去势组术后6个月时血清睾酮由术前(16.2±4.2)nmol/L降至(0.4±0.2)nmol/L,P<0.01.药物组治疗6个月时血清睾酮(15.4±4.0)nmol/L,与治疗前的(15.8±4.1)nmol/L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去势组术后6个月时4个部位所测BMD平均值与术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药物组治疗6个月时BMD平均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去势组术后6个月血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BMD平均值低于同性别BMD峰值2.5个标准差,同期X线检查显示骨小梁疏松、变细,符合骨质疏松诊断. 结论前列腺癌去势术后血清睾酮的急剧降低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升高,需引起重视并予积极的治疗干预.与骨质疏松发生有关的雄性激素主要是血清睾酮而非双氢睾酮.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It remains controversial whether patients with ARCO stage III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should be treated with femoreal head preserving surgery, and wha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femoreal head preserving surgery is.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 2002年6月至2009年8月,因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接受股骨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42髋,男11例,女24例;年龄28~68岁,平均(47.4±9.61)岁.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类型、发生率及导致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84个月,平均24.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60.42±14.41)分,末次随访平均(81.58±26.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5,P=0.0382).共18髋发生并发症21髋次,并发症发生率42.9%(18/42);其中20髋次出现于2008年以前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65.4%(17/26).包括骨折11髋(26.2%),血管并发症2髋(4.8%),神经并发症4髋(9.5%),截骨不愈合2髋(4.8%),术后脱位及假体松动各1髋(2.4%).行预防性钢丝环扎的10髋均未出现骨折,未行预防性环扎32髋中11髋出现骨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7,P=0.031).Hartofilakidis C1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0%(11/20),C2型为23.1%(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87,P=0.070).结论 对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行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发生率高.周密的术前设计和规范的手术操作可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介入+异体腓骨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介入 异体腓骨移植冶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疗效。方法 12例18髋,结合影像学分期:Ficat Ⅰ期11髋,Ⅱ期6髋,Ⅲ期1髋,分别先进行介入治疗,2周后行病灶清除 异体腓骨移植手术。结果 按成人股骨头坏死疗效的百分评价方法,对12例18髋随防12~48个月,平均随防29个月,优9髋,良8髋,差1髋,优良率94.4%。结论 介入 异体腓骨移植不但改善股骨头血运,同时彻底清除死骨,减压植骨增加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的机械支撑,有利于股骨头坏死的重建修复,适用于Ficat Ⅰ、Ⅱ期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本组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探讨行全陶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体会。方法本组在2000年3月~2008年4月间,对行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的有202例(269髋),其中男123例(178髋),女79例(91髋),平均年龄46岁,随访时间平均41(24~122)个月。所有这些患者均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3.47(3~85)分,术后平均为90.66(59~100)分。术后随访无患者有关节异响的主诉,未见假体松动,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翻修患者。无可观察到的磨损和骨溶解,无明显异位骨化。本组患者术中出现1例边缘崩裂。四种不同公司的髋臼对患术后Harris评分无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的短期随访结果显示,现代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年轻的骨质量较好的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需更长期的随访以验证其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水泥间隔物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应用方法 及作用.方法 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假体取出时年龄34~80岁,平均52岁.置换术后至出现感染的时间为2周~19年.34例在一期手术中取出全部假体,2例分次取出假体.骨水泥间隔物内加入5%~10%的万古霉素.对有脓性分泌物者留置出入管进行灌洗,一般维持3~7 d,术后1周可下地活动,但患肢至少免负重2个月.术后常规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 选用敏感抗生素,2周后改敏感抗生素或口服利福平巩固4~8周.结果 34例患者的感染在术后3~19个月内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例间隔物折断(支架为髓内钉),1例间隔物脱位;2例患者(以斯氏针和原股骨假体为支架者各1例)在感染控制后拒绝翻修.2例感染持续存在,1例行间隔物取出、股骨上端旷置,术后感染获得控制;1例行间隔物取出、股骨上端旷置,术后因并发症死亡.使用间隔物后的感染治愈率为94.7%.结论 骨水泥间隔物可通过局部缓慢释放高浓度抗生素明显提高感染的治愈率,同时可维持关节的稳定性,限制瘢痕形成,避免下肢不等长,便于再次进行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8.
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4年8月,采用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39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2~60岁。术前疼痛时间2~12个月,平均6、5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5d,3个月和6个月行双髋关节功能、常规X线片、ECT、CT和MRI检查。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74个月,平均31.4个月。17例临床症状缓解明显,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78分升至术后91.6分。18例X线片显示髋关节形态基本保持完好,无明显坏死进展。ECT、CT和MRI检查均见植骨成骨征象。有2例4髋于1年半后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另有3例4髋症状有所加重,但未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股骨头髓心减压加异体腓骨移植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手术损伤小,术后关节功能2~4周即可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临床症状改善。其短期疗效肯定,中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下(导航)的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3~12月对连续无选择病例22例30髋在计算机辅助下行MIS—THA,术中采用导航定位髋臼。术前、术后常规拍摄下肢全长X线片及双髋关节正位片,测定术后髋臼倾斜角。结果手术切口长7.8~10.5cm,平均8.8cm。术后X线片示髋臼倾斜角30^o~54^o,平均41.6^o,仅1例为54。,其余均在30^o-50^o范围内。结论计算机辅助下MIS—THA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可以在THA术中将髋臼假体安放的更精确,减少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服用激素所引发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成功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动物模型,有助于从根源上认识激素相关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为预防股骨头坏死(ONFH)的发生及塌陷奠定良好基础。虽然有很多学者选择不同的动物,采用不同的方法,致力于寻找与人ONFH病理变化相似的动物模型,但目前的现况不能令大家十分满意。本文总结了SONFH动物模型病理、影像学诊断及模型动物的选择、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SONFH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