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原位开窗和烟囱技术重建主动脉弓上分支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并采用原位开窗或烟囱技术重建弓上分支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支重建方法的不同分为原位开窗组和烟囱支架组,比较两组间的围术期及随访期间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钙离子(Ca2+)超载在高糖诱导成骨细胞株MC3T3-E1凋亡中的作用以及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影响。方法: 培养小鼠颅骨源性成骨细胞株MC3T3-E1,给予高浓度D-葡萄糖诱导细胞凋亡。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葡萄糖处理24和48 h后MC3T3-E1细胞的增殖情况; D-葡萄糖(35 mmol/L)处理24 h后,Annexin V-FITC/PI检测细胞凋亡;Fura-2/AM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Ca2+浓度; DCFH-DA荧光探针检测ROS的生成。结果: MC3T3-E1高糖处理后,细胞增殖明显抑制呈剂量效应关系,早期凋亡率和总死亡率分别增加至(24.16±3.53)%和(63.74±4.32)%。高糖处理后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增加,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在降低ROS水平的同时抑制高糖所引起的成骨细胞凋亡。细胞内游离Ca2+水平也明显增加,并且通过膜通透性Ca2+螯合剂BAPTA-AM处理后,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降低,同时成骨细胞凋亡率也明显降低。加入镧离子(La3+)离子抑制储量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 Ca2+ channels,SOCC)可以降低细胞内Ca2+浓度,减低高糖所引起的成骨细胞凋亡。在高糖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细胞内ROS和Ca2+的增加呈相互促进的关系。结论: 高糖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引起钙离子通过SOCC通道释放,造成细胞内Ca2+超载,从而诱导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铁超载提高人成骨细胞(hFOB1.19)活性氧(ROS)水平在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和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贴壁法培养成骨细胞hFOB1.19,将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100、300、500 μmol/L)加入细胞培养基,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活性;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成骨细胞ROS水平;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MAPK通路相关蛋白。结果:枸橼酸铁铵处理成骨细胞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早期凋亡和总死亡率显著增加;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铁铵处理成骨细胞后,其ROS水平分别增高至(35.73±2.52)%、(62.89±4.24)%和(76.06±3.55)%,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加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在降低ROS水平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同时抑制枸橼酸铁铵所致的细胞凋亡。结论:枸橼酸铁铵能使成骨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且通过增加细胞内ROS水平,激活MAPK通路,诱导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Lisfranc 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所有比较Lisfranc损伤关节融合术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随机对照实验(RCT)和临床对照实验(CCT),按Cochrane 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 分析。
结果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 篇RCT文献和3 篇CCT文献进行meta 分析。6 项研究显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发症低于关节融
合术(RRP=0.53,95%CI 0.34~0.83, P= 0.005);2 种术式在需再次手术及再次手术矫形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 P=1.16,95%CI
0.57~2.37, P=0.68;RRP=2.30,95%CI 0.73~7.22, P= 0.16);关节融合术在内固定物取出方面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RRP=
6.07,95%CI 3.01~12.23, P< 0.000 01)。治疗效果评分因不同研究采用的评分系统不同,无法进行合并分析。结论在并发症发
生率方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优于关节融合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在再次手术和再次手术矫形方面并无差异。在
内固定物取出方面,关节融合术要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目前已成为AAA的首选术式,但EVAR需要在动脉瘤近远端有足够的锚定区。保留或重建腹主动脉的重要血管是EVAR的前提和关键。近年来,开窗支架、分支支架的应用及烟囱技术、三明治技术、杂交技术的开展进一步拓展了AAA行EVAR的指征,肾上型AAA、主髂动脉瘤及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高危病人等逐步得到EVAR的机会。不同技术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术者应遵循重要血管的保留原则,根据病变特点、临床经验和不同技术的适应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分支重建策略,改善EVAR的中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米钙补肾中药对氢化可的松诱导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及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氢化可的松15mg/kg肌注,隔日1次连续8w,诱导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纳米钙补肾中药每日上午灌胃1次,连续8w后检测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及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纳米钙补肾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骨密度增高了14.19%(P〈0.01),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含量降低了74.60%(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磷、血钙含量,分别升高了43.84%、5.74%、26.96%(P〈0.01),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分别增加了48.46%、51.34%、6.02%(P〈0.01);骨小梁分离度(Tb.Sp)降低了4.04%(P〈0.01)。结论纳米钙补肾中药对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大鼠骨量减少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PBL教学模式在骨科创伤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异.方法 编写创伤学PBL临床病例教材,采用小测验及量表评估的方法 分析教学效果.结果 PBL教学模式并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要点和难点的掌握,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临床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自发学习动机和效果,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人际交往及协作能力.结论 PBL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相比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孤立性髂动脉瘤27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腔内修复治疗的指征是无症状患者动脉瘤直径>3 cm,有症状者动脉瘤直径可<3 cm.结果 无症状患者19例,有症状患者8例;择期手术25例,急诊手术2例.单纯人工血管内支架修复术17例,单纯栓塞修复术1例,人工血管内支架合并栓塞修复7例,杂交手术2例,技术成功率为100%.腔内术后无腹股沟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者,支架内血栓形成者2例,臀部间跛1例,性功能减退3例,术中DSA造影存在内漏者3例,无结直肠缺血及动脉瘤破裂病例.术后平均随访(33±18)个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肾癌复发.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近、中期疗效较好,选择合适的腔内修复方案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正>β-榄香烯在作为化疗药使用时表现为毒副作用小,极少产生耐药性[1]。但是榄香烯治疗骨肉瘤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榄香烯作用于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控氯吡格雷代谢活性相关基因CYP2C1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 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共纳入单纯行股浅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的ASO患者(TASCⅡA-C)74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双联抗血小板治疗5 d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按照是否携带CYP2C19等位基因缺失型分为LOF携带组和LOF非携带组,同时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反应性。术后1、3、6和12个月分别评估支架的通畅程度。 结果50例(67.6%)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9.8 ± 2.1)个月(1 ~ 30个月)。携带组患者与经二磷酸腺苷(ADP)途径的血小板反应性降低相关(P = 0.022)。携带1个或2个CYP2C19等位基因缺失型[CYP2C19*2和(或)CYP2C19*3]患者可增加下肢再缺血事件的发生(P = 0.008、0.002)。两组患者12个月支架总通畅率为56.0%,LOF携带组和LOF非携带组分别为34.6%和73.1%(P = 0.006)。ADP途径血小板反应性与再缺血事件具有相关性(P = 0.012)。 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和ADP途径血小板反应性密切相关。CYP2C19等位基因缺失型是预测ASO腔内治疗后再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