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Wolffe 和 Matzke[1]首次提出了当前广为认可的表观遗传定义,它包含三个要点:DNA 序列不变,表型改变,这种改变是可遗传的。经典遗传学信息提供了各种蛋白(包括表观遗传学修饰蛋白在内)、RNA 的结构信息,而表观遗传学信息则提供何时、何处合成何种蛋白及 RNA 的指令,从而严密地控制着蛋白及 RNA 的功能。表观遗传学赋予生物灵活而又强大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与人体的发育和疾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矫形手术中静脉输注丙泊酚镇静对术后认知功能以及脑脊液中相关生物标记物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矫形手术的ASAⅠ ~Ⅱ级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镇静深度随机分为P-50组和P-80组,于手术前1日、手术后第3日及第7日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Luminex XMAP液相芯片技术分别检测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成功后(T0)、插入喉罩后即刻(T1)、手术后6h(T2)、24h(T3)和48h(T4)不同时间点脑脊液中相关生物标记物Aβ(1-42)、T-Tsu、p-Tau的浓度.结果 认知评分结果显示,手术前MMSE量表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0组和P-80组术后24h、3d与术前1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P-80组的得分显著高于P-50组;手术后6h(T2)、24h(T3)和48h(T4)与To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 Aβ(1-42)蛋白水平、T-Tau、p-Tau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之间Aβ(1-42)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木后24h Aβ(1-42)蛋白水平、T-Tau、p-Tau,P-80组明显高于P-50组(P<0.05).结论 丙泊酚用于老年下肢矫形手术术中镇静时,不同的镇静深度对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当CSI保持在80时,术后认知功能显著优于CSI保持在50,且浅镇静可减少相关生物标记物的释放,降低神经元损害,从而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闭手术中的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且拟行腹股沟斜疝嵌闭手术的患儿86例,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在其他操作均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应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研究组应用七氯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两组围术前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麻醉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结果:在麻醉前、切皮时以及手术结束时,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MAP、HR虽有所差异,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以及离开PACU时间明显更短,两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相关不良反应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研究组出现相关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闭手术中应用七氯醚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不仅能够保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而且其麻醉诱导迅速,术后患儿苏醒和恢复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蛋白的高级结构、折叠进程是由一级结构确定的 ,而大量数据表明 ,蛋白的平均荷电数 (E ,D ,K ,R的数目 )、转角形成残基数 (G ,S ,N ,P)、半胱氨酸数 (C)等是影响蛋白折叠进程和可溶性的主要因素。根据上述不同氨基酸对蛋白可溶性影响大小的统计规律 ,我们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 ,并设计了一种程序CalSorINS。利用该程序 ,可以根据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预测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可溶性指数。以分子伴侣如GroELS ,DnaK ,GrpE ,折叠酶系如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一些分子内伴…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是一种对造血细胞有重要作用的因子,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前体细胞移植、肿瘤放化疗的辅助治疗、贫血和其他血液病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分析所制备的rhSCF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别测定了制品的纯度、分子量、氨基酸组成,紫外光谱等,并用TF-1细胞测定了液相色谱等方法分别测定了制品的纯度、  相似文献   
6.
内含肽作为宿主蛋白的组成成分,不仅可将自身从宿主蛋白中剪切,而且还可催化外显肽的连接。内含肽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三大领域及病毒蛋白中。蛋白质剪接是由内含肽介导的一种翻译后自催化加工过程,整个过程不需要酶或辅因子的参与。蛋白质剪接包括四步分子内的反应及内含肽和外显肽中部分发挥关键催化功能的氨基酸残基。表达蛋白质连接( EPL)和蛋白质反式剪接( PTS)技术是借助内含肽及蛋白质剪接发展起来的。该文主要就这两项技术在生物合成主链环肽文库方面的应用领域及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鼠肝再生启动阶段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3(CEBPβ)mRNA、miR-369-3p和mo-Rmdn2_0006调节肝细胞处于G0期还是G1期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大鼠2/3肝切除(PH)模型,按Smedsrod等方法分离肝细胞,用大规模定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肝再生中肝细胞竞争性内源RNA(ceRNA)表达的变化,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ceRNA的相互作用网络,用ceRNA综合分析等方法解析它们表达的相关性和作用相关性.结果 PH后0h和6h时,CEBP3 mRNA的比值为1.11±0.11和2.57±0.10,miR-136-3p为0.70±0.22和0.28±0.03,rno-Rmdn2_0006为1.26±0.34和2.62±0.70.CEBPp促进的G0期相关基因生长停滞和DNA损伤诱导型β(GADD45β)为0.12±0.09和2.50±0.4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为0.39±0.07和0.93±0.15,抑制的G0期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相关蛋白2(CDK2AP2)为2.55±0.42和0.74±0.11,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为2.57±0.13和1.32±0.13.CEBPβ促进的G1期相关基因ETS变异转录因子6(ETV6)为0.77±0.05和2.22±0.68,血红蛋白加氧酶1(HMOX1)为1.05±0.21和4.57±0.8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为1.01±0.15和2.01±0.32,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为1.03±0.07和2.50±0.19,抑制的G1期相关基因红细胞衍生核因子2样蛋白2(NFE2L2)为0.66±0.09和0.35±0.05.结论 PH后0h时,CEBPβ mRNA未上调,有利于CEBPβ抑制的G0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0期.相反,PH后6h时,rno-Rmdn2_0006和miR-369-3p通过相互作用解除了后者对CEBPp mRNA的抑制,有利于CEBPp形成,有利于CEBPβ促进的G1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肝细胞处于G1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体内借助Npu DnaE内含肽(intein)的高效反式剪接作用获得环式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Cyc-EGFP)。方法对构建的融合表达载体pET/Npu DnaE intein/EGFP-28a(+)进行诱导、表达,之后利用亲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Cyc-EGFP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并对二者的荧光强度和热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 NpuDnaE内含肽环化效率可达98%以上,明显优于Ssp DnaE内含肽,环化后的EGFP热稳定性提高了4~5℃。结论 Cyc-EGFP这一明显优势使蛋白环化在蛋白质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CCTC结合因子(CCCTC-binding factor,CTCF)在细胞核内的定位以及该基因表达水平的细胞类型特异性.方法 通过蛋白质印迹技术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不同细胞组分中CTCF蛋白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应用蛋白质免疫荧光技术,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系统对CTCF在MCF-7单细胞中的定位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技术和RT- qPCR技术分别对CTCF在正常外周血白细胞、MCF-7以及淋巴瘤细胞Jurkat和Ramos等不同类型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 蛋白质印迹和蛋白质免疫荧光技术的分析结果表明CTCF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蛋白质印迹和RT-qPCR技术的分析结果表明CTCF在这些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水平各不相同,与正常细胞相比较,CTCF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在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结论 CTCF是一种细胞核内特异定位的蛋白因子,CTCF的表达水平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 2013 年 10 月— 2015 年 10 月在我院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治疗的 12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手术前后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于患者术前和术后 1 周, 1、3、6、12 个月给予), 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于患者术前及术后 6 个月给予)。 疗效评定采用改良 MacNab 标准。 结果 患者 VAS 评分术前为 7.02±0.64, 术后 1 周, 1、3、6、12 个月时分别为 3.13±0.32、2.11±0.67、2.62±0.89、2.37±0.34、2.31±0.50, 术后均较术前降低(P < 0.05)。 患者术前SF-36 评分为 48.32±7.46, 术后 6 个月(82.03±5.89)较术前增加(P < 0.05)。 术后 6 个月改良 MacNab 标准评定结果显示患者优良率为 89.17%。 结论 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