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规律。方法:对21例RMPP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随诊。结果:21例RMPP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值(CRP)明显增高,血沉增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实变、肺外并发症,其中8例伴胸腔积液,以肝功能的损害为多见;经大环类酯类抗菌药物加用糖皮质激素,并辅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其疗效较满意;8例恢复期肺部病变迁延不愈,给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其症状恢复正常。结论:儿童RMPP病情重、进展快,一但确诊,在治疗上予大环类酯类药物治疗外,应及早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仍有肺实变者,应尽早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同时要重视肺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以免造成误诊、漏诊及儿童永久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前臂远端尺侧沿尺骨与尺侧腕屈肌间隙于腕上4~9 cm范围内设计皮瓣。皮瓣面积最大4.0 cm×3.0 cm,最小2.5 cm×1.5 cm;修复创面的面积最大为3.5 cm×2.5 cm,最小为2.0 cm×1.5 cm。皮瓣供血动脉为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上行支,皮瓣静脉为前臂尺侧浅静脉,皮瓣的神经为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终末支。结果临床应用16例,术后皮瓣均成活,外形不臃肿,感觉恢复良好,其中S_4 4例,S_3~+9例,S_3 3例,S_2及以下0例,S_3~+及以上者81.25%。结论微型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不牺牲主要血管,创伤小,术后手指的外观及感觉功能较好,是修复手指创面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婴幼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度CAP组40例,轻度CAP组40例,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结果 血清25-(OH)D3水平:重度CAP组及轻度CAP组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63、-28.32,均P<0.05),重度CAP组低于轻度CAP组(t=-8.7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CD4、CD8、CD4/CD8:重度CAP组及轻度CAP组低于对照组(重度CAP组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35.78、-28.94,-26.18,均P<0.05;轻度CAP组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26.03, 49.38、-47.27,均P<0.05),且重度CAP组低于轻度CAP组(t值分别为21.63、-28.07、-53.31,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CAP组及轻度CAP组CD8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9.52、31.13,均P<0.05),且重度CAP组高于轻度CAP组(t=-27.1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球蛋白IgA、IgM、IgG:重度CAP组及轻度CAP组低于对照组(重度CAP组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30.75、-17.99、19.97,均P<0.05;轻度CAP组与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28.71、-16.40、-26.78,均P<0.05),且重度CAP组低于轻度CAP组(t值分别为-52.29、-17.45、-28.79,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生素缺乏可导致婴幼儿免疫功能损伤,继而影响婴幼儿C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第1跖骨颈部跖侧动脉分布及吻合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足底第1跖骨颈部附近的动脉吻合特点,为临床涉及该部位动脉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侧成人足标本,动脉乳胶灌注,制作血管显微解剖标本,对第1跖骨颈部跖侧的动脉分布及吻合进行观察。结果:在第1跖骨颈部跖侧,由第1跖底动脉向胫侧和腓侧分为两支,两者与第1跖底动脉主干呈‘Y'型分布。两个支在长屈肌腱下,分别向胫侧和腓侧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两侧的上行支和下行支分别与各自的发起动脉又各自形成一个‘Y'型。以上三者相互联系形成立体型的"3Y吻合"。第1跖骨中远1/3交界附近,还有第1跖骨胫侧动脉自第1跖底动脉发出,该动脉也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形成第4个"Y",考虑到该处则共形成"4Y吻合"。结论:第1跖骨颈部跖侧的动脉吻合的参与血管较多,结构较复杂,本文中作者引入"3Y吻合或4Y吻合",能够较形象地描述该处的动脉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_3]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婴幼儿CAP提供数据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门诊常规检查的60例婴幼儿作为A组;选取同期因患CAP住院患儿,单次CAP 60例作为B组,两次及以上CAP患儿30例作为C组,对3组儿童的血清25-(OH)D_3、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进行检测,探讨组间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清25-(OH)D_3水平明显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明显高于B、C组,CD8水平明显低于B、C组,且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gA、IgM及IgG水平均明显高于B、C组,且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血清25-(OH)D_3水平缺乏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C组血清25-(OH)D_3水平缺乏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与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病率呈负相关,适度补充VD3有利于降低婴幼儿CAP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分析其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总IgE)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组、42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及总IgE含量,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 D3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总Ig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 D3与总IgE呈显著负相关(r=-0.937,P<0.01)。结论: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25-(OH) D3对总IgE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指蹼皮瓣滑移术治疗先天性不完全性皮肤性并指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博  王增涛 《山东医药》2006,46(18):17-18
目的 观察指蹊皮瓣滑移术治疗先天性不完全性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 采用指蹊皮瓣滑移术治疗先天性不完全性皮肤性并指畸形5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指蹊外形满意,均滑移至理想位置。指蹊处无明显瘢痕形成,无挛缩。5例患者术后指蹊外展均达到Ⅰ度。结论 指蹊皮瓣滑移术是治疗先天性不完全性皮肤性并指畸形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及肺外并发症的特点。方法: 分析438例儿童MP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肺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38例中319例为学龄前期(3~6岁);153例肺外并发症中年龄≥ 3岁143例,3岁以下10例;并发症中以心血管、消化、神经系统多见,分别为51.0%、29.4%、17.6%;所有病例经阿奇霉素治疗14天左右好转。辅助检查:血MP-IgM均≥ 1:80,咽拭子MP培养阳性率32.6%。胸片肺间质改变238例,肺泡炎症121例,混合病变79例。结论: 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并发症,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对于治疗不理想且伴有肺外并发症的肺炎,应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测,早确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冷冻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只暴露股动、静脉,不离断肢体;余两组制作深低温保存断肢再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药物组洗脱液中含依达拉奉0.5mg/kg。选取相同时点骨骼肌标本,提取骨骼肌线粒体,测定线粒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及抗氰呼吸,并对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冷冻组与药物组线粒体中的MDA显著增高,抗氰呼吸显著增加,SOD显著降低,呼吸控制率显著下降。与冷冻组比较,药物组的MDA水平及抗氰呼吸显著降低,SOD显著增高,呼吸控制率显著升高(P均〈0.05);病理改变在冷冻组最为严重,药物组再灌注骨骼肌大部分线粒体完整。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深低温保存大鼠断肢再植骨骼肌线粒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与依达拉奉直接抑制羟自由基,提高骨骼肌线粒体内SOD活性,减少MDA的产生,使细胞进行正常的氧化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解剖1例成年男性新鲜尸体左前臂标本时,发现小鱼际肌变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