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 (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 IgM ,对MP IgM≥ 1∶80确诊为MP感染的 4 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及结论  4 9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 ,2 3例 (46 .9% )肺外脏器受累 ,其中年长儿 19例 ;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 ,分别为 39.7%、34.8%、2 6 .5 % ,皮肤损害 (4.3% )少见 ;并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 ,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 ,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 ,更易造成误诊 ;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 ,应注意有无MP感染可能 ,及时进行相关检测 ,以及早确诊 ,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明娟 《吉林医学》2014,(24):5345-5346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8例儿童MP肺炎并发肺外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肺外并发症108例,发生率为46.35%,表现在全身各系统均有分布,其中以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累居多,分别占合并肺外并发症MP肺炎患儿的42.59%和41.67%。CRP、ESR、肺实变影及发病7 d后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合并肺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若临床发现CRP、ESR水平升高,且肺部有大片实质变影,应考虑为合并肺外并发症,因此,可及早给予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以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慧  张旭卉 《吉林医学》2014,(36):8114-8115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器官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MP感染多集中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158例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62例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全部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3~4周后,达到临床痊愈。结论:对于不典型儿童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测,早确诊,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 对本院儿科确诊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MP肺炎的高发期为秋冬季(83例,67.5%),高发年龄段为2~3岁共62例(50.4%).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咳嗽87例占70.7%,实验室诊断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阳性110例,阳性率达到89.4%.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时对肺外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小儿MP肺炎检测MP-IgM阳性率高,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时对肺外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 的流行特点,提高对小儿MP肺炎的诊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 月至2008 年12 月876 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CALRTI )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患者急性期血清MP IgM, 滴度≥1:80为血清学诊断标准。结果876例患儿,急性MP感染177例 (20.2%), 6个月~14岁,平均5.1岁。3岁以上儿童占79.7%,有88/119例MP IgM滴度≥1:320;3岁以下有25/58例,差异显著(χ2=16.1, P<0.005)。持续性咳嗽、发热是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特征,但婴幼儿多见中度发热、喘憋多、肺部体征明显;胸部X线以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改变为主,大叶性肺炎改变很少;肺外并发症少。儿童期多见高热、干咳为主,咳嗽顽固剧烈,肺部体征少,胸片以大叶性改变为主,合并胸腔积液多,肺外并发症多。结论肺炎支原体是CALRTI住院儿童重要的致病原, 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MP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春、秋、冬季为感染发病高峰季节。婴幼儿与儿童MP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10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闫军  叶海燕 《重庆医学》2008,37(11):1224-1226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临床及并发症特点,进一步明确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和学龄前儿童,6~14岁占44.4%,3~6岁占33.3%;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儿占95.4%,部分年长儿可伴胸痛,婴幼儿可伴喘憋;胸片均有明显改变,但无特异性;40.7%有肺外并发症表现,以肝损害、肾炎、心肌缺血、皮肤黏膜损害多见;MP痰培养阳性率偏低(28.2%),血清MP-IgM检测均为阳性;所有病例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尚未发现耐药情况。结论MP肺炎主要为学龄和学龄前儿童发病,并且好发年龄有提前趋势,临床和胸片表现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炎无显著差异,肺外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血清MP-IgM检测可用于确诊和早期诊断,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肺炎及肺外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MP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结果132例MP感染患儿中,有肺外并发症33例。结论MP感染能引起小儿肺炎,并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易造成漏诊、误诊,我院采用金标免疫斑点试剂法监测MP-1gM,使误诊率下降,有并发症者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均痊愈。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肺外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105例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MP感染中,23例有肺外并发症,发生率为21.9%。主要并发症有支原体脑炎、心肌炎、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损害、皮疹、关节炎等。结论: MP感染可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部分患儿可同时合并2个系统或以上的损害。少数病例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易误诊、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MP)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473例小儿MP肺炎中有肺外并发症的7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小儿MP肺炎肺外并发症占18.6%,年长儿多见,肺外表现常累及多个系统,如消化、神经、血液、心血管、皮肤黏膜、肌肉关节、肾脏等。结论:MP可引起肺外多种并发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不典型病例合并肺外表现或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如其他感染不能完全解释,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无效者,应想到MP感染可能,及早做相应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4年3月~2005年4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有肺外并发症的58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发病年龄以儿童为主,3~15岁占46.55%,发烧伴刺激性咳嗽患儿占93.8%,且有症状与体征不相平衡,表现MP痰培养阳性率低,仅为13.79%,肺外并发症以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为主,所有病例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强的松龙治疗效果良好,未发现耐药者。结论 小儿MP好发于学龄儿童,肺外并发症与免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胡小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38-39,4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感染规律,为小儿MP肺炎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7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调查肺炎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并对入院的118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道疾病患儿抗-Mp-IgM阳性率为60.0%(450/750),女性患儿阳性率(68.0%),高于男性患儿(54.7%,χ2=48.1,P0.01)。婴幼儿MP肺炎以气促、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啰音多见,发热并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少;年长儿患儿的MP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外并发症多。51.7%的患儿有肺外合并症。结论小儿MP肺炎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多样性改变,肺外合并症多,因此对疑似患儿应常规检测MP-IgM抗体,有利于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了解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系统损害,提高儿科医生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收治的病例,总结第一诊断为呼吸系统以外疾病的35例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特点加以归纳,结合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转归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受累,除呼吸系统外,临床主要以结缔组织、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组织、耳鼻喉科疾病等系统损伤为首发症状.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且不易早期诊断.因此提高对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全面认识,对早期诊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3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6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1~3岁的婴幼儿为主。发热162例(82.65%),持续性咳嗽124例(63.27%)。多数肺部可闻及湿哕音,两肺呈斑片状阴影105例(53.57%),呈间质性损害35例(17.86%),大片状阴影23例(11.73%)。多数患儿(60.7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外并发症主要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儿童MPP好发于婴幼儿,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徐建名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495-14,961,49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992年9月到2006的10月本院儿科115例MP感染患儿..筛选出其中有并发症患儿15例作为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并发川畸病9例,占60%(9/15)均发热大于5天,其中6例眼结合膜充血、口唇皲裂、颈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形性红斑、肛周潮红脱皮.2例掌跖红斑、肛周潮红脱皮.1例仅心脏B超示冠状动脉扩张.除1例转院外,其余均用“阿奇霉素”、“阿斯匹林”及“丙种球蛋白”治愈出院;并发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4例,占26.6%(4/15)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3例肝脾肿大.1例全身出猩红热样皮疹.均经“阿奇霉素”治愈出院;并发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2例,占13.3%(2/15),2例均有水肿及血尿.经“阿奇霉素”抗MP,辅以对症亦全治愈出院.结论:MP感染肺外并发症多种,其中川畸病占多数60%(9/15).各类并发症均有其相应临床特征及特定治疗方案.临床医师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时要高度警觉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以免漏诊或误诊,错过相关的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盐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20082010年儿科住院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儿中33例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ALT升高或合并肝肿大,或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11例合并心肌损害: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气促等,实验室检查示特异性心肌酶谱升高,或心电图异常。3例合并肾功能损害。3例血常规检查呈现类白血病反应,12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2例患儿出现惊厥史。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肺外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合并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故临床医生应全面观察,完善相关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损害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5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MP感染中,22例有肺外脏器损害,发生率为39.29%,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皮肤,分别为36.36%、31.82%、22.73%、22.73%、18.18%。结论:MP感染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可同时有1个或1个以上肺外脏器受累,对有多脏器受累的患儿,应考虑MP感染可能,及早确诊,积极对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小儿支原体肺炎23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36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以1~3岁的婴幼儿为主.发热148例(62.7%),持续性咳嗽113例(47.9%).多数肺部可闻及湿哕音,两肺呈斑片状阴影114例(48.3%),呈间质性损害31例(27.2%),大片状阴影21例(1...  相似文献   

18.
黄文 《医学综述》2009,15(11):1754-1755
目的提高对支原体肺炎(M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6例M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39例(69.4%),其中以学龄儿童居多,≤5岁17例(30.6%),年龄最小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部X线检查均有改变,以一侧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为主;有肺外合并症15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MP在学龄前儿童中患病率最高,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及发热,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重或多重感染肺炎患儿病原学与临床方面的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支原体 (MP)DN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方法检测各种病毒特异性IgM。结果 :检出双重或多重感染肺炎 32例 ,阳性率 2 8.1% ,均有MP感染 ,结合临床出现 ,双重或多重感染以婴儿为主 ,且有两个多发年龄组 :<1岁 18例 (56 .3% ) ,3岁~ 7岁 10例 (31.3% )结论 :MP与病毒是双重或多重感染肺炎的主要致病原 ;临床表现上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 ,学龄儿主要表现MP肺炎。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MP感染既有呼吸道症状,又可导致肺外多系统损害,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依然是目前临床诊断MP感染的主要手段,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用于MP感染的早期诊断。大环内酯类仍是治疗小儿MP感染的首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可用于重症MP感染,MP肺炎合并肺不张应争取在病程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