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 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 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 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 AION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为AION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电刺激组,予以角膜电刺 激(刺激参数为:电流1 mA,频率20 Hz,波宽1 ms/phase,刺激时间1 h,隔日1次,刺激2周);假电 刺激组,电极安放位置与电刺激组相同,仅不接通电源。2周后5组大鼠进行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和视觉诱发电位,然后处死,行视网膜及视神经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数据采用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大鼠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为(211±13)μm, 糖尿病大鼠组为(206±16)μm,AION模型组为(240±54)μm,假电刺激组为(216±11)μm,电刺 激组为(198±4)μm,5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54,P=0.038)。其中AION 模型组视盘上半部视网膜厚度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电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正常组与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ON模型组与假电刺激组未见明显差异。视觉诱发电位示 AION模型组N1潜伏期较电刺激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001);AION模型组P1潜伏 期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假电刺激组、电刺激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5、2.6、3.2, P<0.05);电刺激组N1-P1波幅大于假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P<0.001)。结论:角膜电 刺激能促进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肿胀的视盘变薄,加速视盘水肿的消退,同时在 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白细胞介素7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人白细胞介素7(hIL-7)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人脾脏组织的总RNA中,用RT-PCR方法扩增出编码成熟hIL-7的cDNA,将其克隆于pMD18-T质粒中,并进行序列测定。再将hIL-7cDNA以正义及反义插入真核、原核双重表达载体pBK-CMV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最后将表达的lacz-hIL-7重组蛋白行SDS-PAGE电泳,并作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western blot鉴定。结果:hIL-7序列测定结果与预期一致。pBK-CMV-hIL-7(正义插入)的无隆表达重组蛋白,western blot证实此蛋白为IL-7。结论:成功构建了hIL-7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IL-7的抗肿瘤作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总责任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临床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2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90例(实施创伤骨科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10例(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包括成立医护合作小组、实施总责任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查房、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共同决策、疼痛管理、早期出院计划与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和医护合作满意度。对数据行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总责任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模式下,观察组患者术后72 h内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4.09±1.64)分,疼痛干预有效率为77.57%,对照组术后72 h内NRS评分为(5.15±1.69)分,疼痛干预有效率为57.9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的发生例数分别为2、1、3,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的发生例数分别为9、7、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4.296、6.812,P=0.027、0.036、0.009)。观察组术后康复开始时间为(21.48±6.41)h,术后住院时间为(11.08±2.19)d;对照组术后康复开始时间为(36.48±10.75)h,术后住院时间为(13.95±2.93)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70、-7.616,P值均小于0.05)。2组医护合作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信息的交流得分为(3.78±0.85)分,共同参与治疗或护理决策得分为(3.86±0.87)分,医师和护士的关系得分为(4.00±0.84)分,总分为(3.87±0.67)分;对照组患者信息的交流得分为(3.32±1.00)分,共同参与治疗或护理决策得分为(3.23±0.93)分,医师和护士的关系得分为(3.45±0.96)分,总分为(3.33±0.8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总责任护士主导的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以亚专科为核心,重新整合医护资源,共同参与制订患者的诊疗护理方案,共同聚焦患者安全与质量,加强了医护间的配合,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医护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基因转梁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II(MHC-II)的影响,方法:将IL-2基因质粒DNA导入人卵巢癌细胞系(3AO),用逆转录PCR(RT-PCR)观察转梁后3AO细胞IL-2mRNA表达,细胞免疫化学SP法观察细胞增残和MHC-II表达,原位末端标志法观察凋亡,结果:显示3AO细胞转梁60h后可表达IL-2mRNA,增残细胞核抗原表达减弱,MHC-II抗原表达增强,未观察到凋亡改变.结论:IL-2基因导入3AO细胞可通过抑制瘤细胞增残,增加MHC-II抗原表达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纳洛酮预处理大鼠后对其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短期对 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纳洛酮 ,然后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的含量 ,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 ,了解肝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 ,纳络酮预处理组血清中 AL T和 AST含量及肝组织中 MDA含量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而肝组织中 SOD含量则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 ,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卵巢上皮癌组织及细胞株中IL 7mRNA的表达 ,探讨IL 7是否参与了卵巢癌的局部免疫调节 ,为IL 7用于卵巢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以 6例正常卵巢组织为对照 ,采用RT PCR方法测定 4 2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及 2株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 3AOIL 7mRNA的表达。结果 :6例正常卵巢组织未能检测到IL 7mRNA的表达 ,4 2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只有 2例表达IL 7mRNA ,表达率为 4 .8% ,SKOV3和 3AO均不表达IL 7mRNA。结论 :卵巢上皮癌组织IL 7mRNA表达率低 ,推测IL 7未能在卵巢癌癌灶和腹腔局部发挥重要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难治性与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在美国每年卵巢癌新发病例为22220例,死亡病例为16210例,致死率为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由于卵巢解剖位置深居盆腔,卵巢癌早期又缺乏特异性症状,且迄今尚无成熟的卵巢癌早期诊断方法,故确诊时约70%已属晚期。卵巢癌的初次治疗包括最大限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经过初次治疗70%~80%的卵巢癌患者能获得临床缓解。然而不幸的是,60%~75%的患者终将复发,且大多数发生在初次治疗后的2年内。目前,对卵巢癌初次治疗的模式在国内外基本已规范化,然而,对难治性与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并无成熟…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具有物理抗菌功能的分子膜性结构材料喷涂在在导尿管表面和尿道口,观察其能否降低留置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方法: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男性患者,年龄68~7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用药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行尿道口护理,2次/d;用药组,按常规行尿道口护理后,加用“洁悠神”喷洒于导尿管与尿道口,2次/d。观察两组患者置留导尿管后第3、5、7 d膀胱内尿液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并比较。结果:用药组置管期间尿培养尿路感染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使用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进行导尿管表面和尿道口喷洒,可形成一层物理抗菌分子膜,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效降低CAU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留置导尿是解决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导尿管放置后伴随性尿路感染 (UTIC)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 ,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 3 7.3 %~ 5 6.0 %。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1] 。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 ,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探讨导尿管放置后伴随性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问题。王菊延等[2 ] 曾用复方阿米卡星凝胶预防留置尿管逆行性感染 ,因其需要自行配制 ,不易于掌握和推广。我们拟研究一种能够长效抗菌且使用方便的方法在尿道口局部喷洒 ,以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