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预防医学   1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广东省SARS流行株M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广东省不同流行时期13份SARS病毒(SARS CoV)标本的M基因序列,通过分析该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初步了解广东省SARS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异。方法:提取病毒RNA,用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将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13份标本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99.7%~100%,M基因核苷酸序列只在2个位点(80和203位)发生变异,1株80位点的变化引起编码的氨基酸从苯丙氨酸(F)变为半胱氨酸(C),3株203位变化为无义突变。结论:M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不大,初期和后期M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流行高峰期的毒株相差1个碱基,但氨基酸序列相同;从香港感染病人分离的1株病毒M基因与广东本地感染分离株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1990~200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1990-2000年登革热病例的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测定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结果 1990-2000年间,广东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9747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在0/10万-9.75/10万之间,平均为1.27/10万。流行多呈爆发,疫情涉及13个市(占全省21个市的61.9%)。主要集中在广州,潮州,肇庆和佛山市,呈现高度集中而相对分散特点,敏月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其中1-6月份为散发输入病例,7-12月份为流行期,男性:女性为1.04:1,所有年龄组均易感,四个型别的登革病毒均发生过流行,同一地区不同年份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同一年份不同地区也可流行不同型别病毒,广东省12株登革Ⅰ型病毒地方分离株E/NS1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显示广东省登革Ⅰ型代表毒株可分为两个基因亚型。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为主,广东省存在有利于登革热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 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同国外登革热流行程度相关联。流行呈输入性流行的特征,至今仍无证据表明已成为地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广东1990~1993年艾滋病检测确认情况分析曾常红,温寿如,赵茜茜,林恺生,江立敏,周惠琼,林鹏我们从1990年开展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确认工作,1991年8月卫生部正式批准我实验室为HIV检测确认实验室。几年来收到本省各HIV检测筛选实验室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对乙型脑炎病毒包膜糖蛋白(E蛋白)的B区多肽抗原进行高效表达、纯化及血清学评价。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乙脑减毒活疫苗中扩增编码B区的DNA片段,酶切消化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上,用此连接产物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并表达B区多肽抗原,表达产物经液相层析纯化;用乙脑病人血清对纯化后的B区多肽抗原进行评价。结果重组质粒pET22b-JEB经双酶切,其插入的外源基因片段为372 bp,与预期DNA片段大小一致。将纯化前与纯化后的蛋白作SDS-PAGE电泳,均可见一条约16kD的外源基因蛋白带,与计算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经WB和ELISA血清学评价,表明重组B区多肽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2b-JEB,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的B区多肽抗原具有良好的血清学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8例艾滋病病例调查分析广东省艾滋病监测检验中心(广州市510300)林鹏江立敏曾常红温寿如赵茜茜林恺生周惠琼我省自1986年开展艾滋病监测工作以来,截至1994年12月共检测各类检材376605份,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17例,其中本省公民53...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能用当年标准血清进行鉴定的甲3(H3N2)亚型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用交互血凝抑制试验对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提取病毒RNA,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A1(血凝素重链区)基因片段,产物纯化后测序并分析结果。结果:发现两株从鸡胚分离到的甲3(H3N2)亚型“D”相毒株与2株从MDCK细胞分离到的“0”相毒株抗原性已明显不同;其中1999年分离的“D”相与“0”相2毒株的抗原比大于25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抗原决定簇A区和B区氨基酸位点相差分别为50%及35%;受体结合部位(RBS)有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左侧壁1个、前壁3个、右壁2个)。结论:人群中存在没有发生“0”相变异的甲(H3N2)亚型“D”相毒株,其抗原性与当前流行的“O”相变异株已明显不同,提示今后在鉴定甲3(H3N2)亚型毒株时,需根据毒株的来源和相特性选择适合的标准血清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
1996年8月,我们采用改良的正常人PBMCs与病人PBMCs共培养法,从一名HIV/TB双重感染者的PBMCs中分离出1株HIV—1病毒,命名为GD—3.该毒株毒力强,在正常人PBMCs中培养能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其HIV—1p24抗原滴度超过阈值,但对H_9细胞不敏感.该毒株经基因序列分析为HIV-1E亚型,与广东省其它经性途径感染HIV人群中的HIV-1亚型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敏感、特异和成本低的HIV-1亚型亚型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的异源双链泳动法(HMA)与DNA序列分析法对14份HIV-1抗体阳性者样本进行亚型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 用HMA改良法明确测定了14份样本中的13份样本的亚型。在14份样本中对13份样本进行DNA序列分析有12份的结果与HMA的相符,符合率达92.3%。结论 改良的HMA测序法是一种简单、敏感、特异和经济的HIV-1亚型测定方法,可在广大的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全长HIV-1 p24抗原,并对其抗原性进行鉴定。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IV-1全基因质粒(BH-10)中扩增p24抗原基因,通过酶切消化后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2b上,用此连接产物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p24抗原。运用双酶切技术、SDS-PAGE电泳检测插入基因片段的正确性,并用W estern B lot(WB)及ELISA法对表达产物的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PCR产物和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2b-p24经双酶切插入的外源基因片段均为690 bp,与预期p24抗原全基因片段大小一致。纯化蛋白SDS-PAGE电泳,可见1条相对分子量约26×103的外源表达蛋白带,与预期大小一致,未见杂蛋白带。WB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与HIV-1阳性血清呈特异性反应,与健康人血清没有反应。ELISA检测p24抗原灵敏度为93.94%(62/66),特异性为93.33%(28/30)。结论构建了HIV-1 p24表达载体pET22b-p24,并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其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研制HIV抗体确认试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登革重组包膜蛋白(E蛋白)抗原与登革病毒IgG抗体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将登革1-4型重组E蛋白抗原包被ELISA反应板,用间接法ELISA检测登革病人及其它血清样本登革病毒IgG抗体。结果重组抗原能检测出登革病人体内IgG抗体水平和变化情况,对2004年中山登革热疫情病人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检出率达100%,无一漏检;在曾流行过登革热的疫区,能检出登革病毒IgG抗体阳性血清;重组抗原与乙脑病人血清没有交叉反应;评估结果显示“登革病毒IgG抗体检测试剂”的灵敏度为95·93%,特异度为96·86%。结论登革1-4型重组E蛋白抗原对登革病毒IgG抗体具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登革病毒IgG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开发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