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获得性纯红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获得性纯红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 ,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细胞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用抗人CD3、CD4、CD8、IFN γ及IL 4单抗结合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流式细胞术分析单个核细胞中CD3 +、CD4+、CD8+细胞数Th1、Th2、Tc1、Tc2细胞数以及CD4+/CD8+、Th1/Th2、Tc1/Tc2比值。结果 贫血组患者 ,外周血CD3 +细胞和CD8+细胞明显增加 (P <0 .0 1) ,CD4+/CD8+比例倒置 (P <0 .0 5 ) ;Tc2细胞明显增加 (P <0 .0 5 ) ,Tc1/Tc2比值降低(P <0 .0 5 ) ,治疗后血象恢复的患者各增高的亚群细胞均有所恢复 ,接近正常。结论 在获得性纯红再障患者T细胞明显增高 ,其中主要是CD8+细胞 ,而在CD8+细胞中 ,是Tc2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治疗有效的患者 ,其增高的T细胞亚群降低 ,提示以纠正病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的治疗方案有益于获得性纯红再障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探讨周期性双轴力学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合成功能的影响。将正常 3月龄雌性 SD大鼠和骨质疏松大鼠颅顶骨分离的成骨细胞分别在含 10 %胎牛血清的 F- 12培养液中培养 ,并接种在双轴力学应变装置中。当细胞生长至亚融合状态 (Subconfluence) ,给细胞施加力学刺激 ,频率为 1Hz,力学刺激分别为 4 0 0、10 0 0、4 0 0 0μ strain;作用时间分别为每天 30 m in,2、4、8h,共加载两天。以未受力学刺激的细胞为对照组 ,受力学刺激的细胞为实验组 ,并进行比较。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增殖变化 ;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I型胶原 C端前肽 (PICP)和总蛋白的分泌量。结果表明 :1)在静态培养条件下 ,3ovx组与 3control组比较 ,其细胞功能活性无明显变化 ,但 3ovx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 ,这与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的高转换率相一致。 2 )4 0 0、10 0 0 μstrain力学刺激可以促进 3control组成骨细胞 I型胶原、骨钙素和总蛋白的分泌量增加 ,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在 10 0 0μstrain力学刺激下 ,成骨细胞合成骨基质的能力增加最为明显。同时 ,在 4 0 0、10 0 0μstrain力学刺激的初期也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 ,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的作用大于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 3)在4 0 0 0 μ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患者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grin熏CD18)、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CD5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的表达;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显著增加穴P<0.05雪;(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显著增加穴P<0.05雪;(3)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1熏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以及IL-6和IL-8水平增加,可能是支气管哮喘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外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CD54)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及其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清sICAM-1的水平,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见—6和IL—8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肝炎患外周血清sICAM-—1水平显增加(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肝炎患血清IL—8水平显增加(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外周血清sICAM-—1表达和IL—8水平的增加,提示血清sICAM-—1和IL—8水平,可作为衡量病毒性肝患肝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同时可能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红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改变,作者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水中和空气中经历6天的血凝块和保存不同时间的血纱布上红细胞的形态。发现在水中和空气中经历了6天的红血球形态保存较完整,红细胞直径为548~588μm。在保存长达14年的血纱布上的红细胞明显变形,有的出现破碎,但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识别红细胞膜的结构。作者对扫描电镜下的红细胞的形态和法医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恶性骨肿瘤细胞P27蛋白表达与DNA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取骨肿瘤新鲜标本52例(骨软骨瘤10例,骨巨细胞瘤10例,骨肉瘤20例,其他恶性肿瘤12例),运用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定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瘤细胞P27蛋白表达、S或细胞百分数(SPF)及DNA含量(DI),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52例骨肿瘤P27蛋白表达的平均FI值为1.37(骨软骨瘤2.24±0.38,骨巨细胞瘤1.79±0.36,骨肉瘤1.06±039,其他恶性骨肿瘤1.01±0.45);P27<1.37组25例,均为恶性骨肿瘤;P27<1.37组的DI、SPF均明显高于P27≥1.37组(P<0.001)。结论:P27蛋白表达减少,导致细胞周期失调,S期细胞增多,DNA合成增强,细胞过度增生、恶度,可能是骨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流式细胞术PI、Annexin V/PI和APO2.7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咏秋  姜愚  雷松  阚兵 《华西医学》2005,20(3):505-506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PI法、APO2.7法以及Annexin V/PI法三种凋亡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PI法、APO2.7法以及Annexin V/PI法三种方法同时对槲皮素处理后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进行凋亡检测对比研究。结果:三种方法不同时间组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P〉0.05),0.949(P〈0.05),0.994(P〈0.01)。药物作用24小时组APO2.7法与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系数为0.925(P〈0.05),48小时组相关系数为0.993(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时可以选用Annexin V/PI法和APO2.7法,不推荐选用PI法。  相似文献   
8.
七氟醚和缺氧预适应对乳鼠心肌细胞生存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和缺氧预处理诱导乳鼠心肌细胞产生预适应的差异。方法 第2代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A/R组)、缺氧预适应组(I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均缺氧2h,复氧48h。取复氧1h心肌细胞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分别取复氧0、1、2、24、36和48h的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1)S组和IP组细胞超微改变不明显,未见凋亡细胞;A/R组改变明显,可见凋亡细胞;(2)在各个时点,S组和IP组的细胞生存能力显著低于C组(P<0.05),显著高于A/R组(P<0.01),S组和IP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S组和IP组的细胞生存能力有上升的趋势;(3)在各个时点,S组和IP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组(P<0.01),显著低于A/R组(P<0.01);S组和IP组间的细胞凋亡率只是在复氧0h和1h处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S组和IP组的细胞凋亡率有下降的趋势,A/R组的则逐渐升高;(4)S组和IP 中的细胞生存力和凋亡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结论 七氟醚预适应和缺氧预适应对缺氧/复氧损伤细胞可产生早期和延迟保护作用,且两者之间的作用相似,提示在体外实验中七氟醚预适应可取代缺氧预适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骨骼肌TnI-fast基因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为利用TnI-fast基因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和RT-PCR制备TnI-fast cDNA,构建TnI-fast基因克隆质粒,测序证实后将TnI-fast cDNA插入到pSecTag2B构建分泌型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然后用TnI-fast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转染COS-1细胞,检测TnI-fast基因体外表达。结果:DNA测序证实,我们从人骨骼肌总RNA和cDNA文库中扩增的TnI-fas cDNA序列与NCBIGenebank TnI-fast cDNA序列完全一致。ELISA检测证实,TnI-fast/pSec Tag2 B转染后目的基因可在真核细胞中分泌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TnI-fast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可进一步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0.
在正常情况下,质子可自由通过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形成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Ψm).在一些因素作用下,MPTP异常开放,△Ψm下降或丧失,因此检测△Ψm是观察线粒体变化的敏感指标[1].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碱性蕊香红)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色是检测△Ψm的方法之一[2],目前尚少见两种染料组合染色的最佳浓度报道.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PI和Rh123组合染色检测阿糖胞苷(Ara-c)和三氧化二砷(As2O3)分别作用NB4和HL60细胞后的△Ψm,寻找双染色测定△Ψm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