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尾加压素Ⅱ促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对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植块法培养家兔PASMCs,以MTT测定和[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观察U-Ⅱ对PASMCs增殖的影响,加入不同浓度的几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阻断剂,观察对U-Ⅱ效应的影响。 结果:U-Ⅱ(10-9 mol/L-10-7 mol/L)浓度依赖地促进PASMCs的A值增加及 -TdR掺入,以10-7 mol/L U-Ⅱ的作用最明显,A值和[3H]-TdR掺入量分别较对照组高42.9%和68.5%(P<0.05) 。10-10 mol/L U-Ⅱ对PASMCs增殖无作用。尼卡地平、W7、H7、PD98059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0-7 mol/L-10-5 mol/L)均可以浓度依赖地抑制U-Ⅱ诱导的PASMCs的A值增加及[3H]-TdR掺入增加。在浓度为10-5 mol/L时,其抑制作用最明显,A值的抑制率分别为42.3%、19.6%、23.2%和10.5%(P<0.05), -TdR掺入量的抑制率分别为46.6%、9.8%、21.7%和14.7%(P<0.05 )。 结论: U-Ⅱ具有较强的促PASMCs增殖的作用,其诱导PASMCs增殖是通过Ca2+、CaM、PKC、MAPK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红霉素干预对烟雾暴露大鼠肺部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小剂量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的氧化爆发,抑制炎性细胞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削弱肺部炎症反应[1]。长期吸烟会导致气道、肺部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本实  相似文献   
3.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例论述了PBL教学法运用于呼吸科临床见习的实施方案及效果反馈,分析了PBL教学运用于呼吸科临床见习的优越性及局限性,以期为在呼吸科临床见习中全面推行PBL教学和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典瞬时受体电位(TRPC)蛋白在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的表达.方法: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远端PVSMC,并通过形态学和免疫学鉴定PVSMC;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RPC蛋白在大鼠远端PVSMC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PVSMC呈长梭形,表现出典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特点,并对平滑肌细胞α-actin免疫荧光显色呈阳性反应;Real-time PCR显示,在已知的7个TRPC成员(TRPC1-7)中,大鼠远端PVSMC有TRPC-1、TRPC-2、TRPC-3、TRPC-4、和TRPC-6的mRNA表达,表达强弱顺序为:TRPC-6> TRPC-1> TRPC-4> TRPC-3>TRPC-2,不表达TRPC-5和TRPC-7;免疫印迹法进一步表明,在大鼠远端PVSMC有TRPC-1、TRPC-4和TRPC-6的蛋白表达,表达强弱顺序为TRPC-6>TRPC-1>TRPC-4.结论:大鼠远端PVSMC主要表达TRPC-1和TRPC-6,其可能与肺静脉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分离和培养成人肺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并鉴定该方法培养的传代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分次胶原酶消化法与传统胶原酶消化法进行细胞获得率、细胞存活率及培养成功率比较;绘制生长曲线对原代与传代细胞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细胞形态学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SMα-actin)测定及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法进行细胞鉴定及纯度计算;比较原代与第10代细胞形态、SMα-actin含量、染色体数量及形态。结果:分次胶原酶消化法优于传统胶原酶消化法,细胞获得率(3.10±0.29 vs 1.20±0.35)×108 cells/L、细胞存活率(69% vs 21%)及培养成功率(61.5% vs 16.7%)(P<0.01);传代细胞长至融合时间7 d快于原代细胞21 d;细胞显典型的“峰-谷”状生长,胞浆内表达SMα-actin,细胞纯度达98%以上;原代与第10代细胞形态、SMα-actin含量、二倍体数量(78.13% vs 76.47%)及形态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分次胶原酶消化法是一种简便、可行,获得高纯度、功能良好的成人肺微小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方法。经过此方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在10代以内传代培养细胞生物学及遗传学特性稳定,可用于实验。  相似文献   
6.
临床见习在临床教学中必不可少。将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见习能够克服单纯PBL教学的不足,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方法,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常压持续缺氧3周,观测大鼠体重、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LV+S)] 、红细胞比容,并观测肺血管病理学改变及血管壁相对厚度指数(RTI)。结果 缺氧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MPAP、RVSP、RV/(LV+S)、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检查示缺氧组大鼠肺内血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RT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常压慢性持续缺氧3周能形成较理想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匹阿尼酸(CPA)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远端PVSMC,并通过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利用荧光显微镜和InCyte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测高钾(60 mmol/L KCl)溶液及CPA对PVSMC的[Ca2+]i影响。结果原代培养的PVSMC表现出典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特征,并对平滑肌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反应;高钾溶液使PVSMC的[Ca2+]i显著升高,5μmol/L硝苯地平能完全阻断PVSMC的[Ca2+]i对高钾溶液的反应;10μmol/LCPA能使含5μmol/L硝苯地平的无钙Krebs溶液孵育的PVSMC的[Ca2+]i短暂小幅升高,恢复细胞外Ca2+至2.5 mmol/L后,10μmol/L CPA能使含5μmol/L硝苯地平的Krebs溶液孵育的PVSMC的[Ca2+]i迅速升高。结论 CPA能够使大鼠远端PVSMC的[Ca2+]i升高,其机制可能与Ca2+从肌浆网释放,并诱发细胞外Ca2+通过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C)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影响及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阻断剂硝苯地平的作用,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远端PVSMC,利用荧光显微镜和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测急性缺氧(4%O2)、高钾(60 mmol/L KCl)溶液对PVSMC的[Ca2+]i影响及硝苯地平的干预作用.结果:对照组PVSMC的[Ca2+]i随时间变化维持基线水平;缺氧组PVSMC急性缺氧后,[Ca2+]i迅速升高并维持平台水平,△[Ca2+]i达82.83 nmol/L士23.03 nmol/L;硝苯地平干预组PVSMC予急性缺氧和5μmol/L硝苯地平干预后,[Ca2+]i升高幅度较小;高钾溶液孵育PVSMC后,[Ca2+]i迅速增高,5 μmol/L硝苯地平能完全阻断PVSMC的[Ca2+]i对高钾溶液的反应.结论:急性缺氧可使大鼠远端PVSMC的[Ca2+]i升高,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VSMC的VDCC和另外的非VDCC依赖的钙通道导致细胞外Ca2+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鼠发病机制远端肺静脉平滑肌细胞(PVSMC)的原代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肺血管疾病提供实验材料.方法:采用显微操作和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大鼠远端PVSMC,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平滑肌α-ac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计算纯度.结果:镜下培养的细胞呈典型的"峰-谷"状生长,平滑肌细胞特异的平滑肌α-actin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纯度达98.5%.结论:用胶原酶消化法能够原代培养大鼠远端PVSMC,所获细胞数量多、纯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