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经导管瓣膜置换提供正常人主动脉瓣膜及肺动脉瓣膜的相关应用解剖.方法解剖测量40例(男28,女12)外形大小正常的成年人心标本.结果测得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周径分别为(63.25±8.43)mm、(66.52±11.25)mm;瓣膜游离缘长度分别为(26.25±3.84)mm、(27.51±5.15)mm;瓣膜附着缘长度分别为(20.36±3.51)mm、(21.27±4.64)mm;游离缘距窦底的距离分别为(15.15±2.67)mm、(16.54±4.33)mm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距主动脉根部距离分别为(16.59±4.16)mm、(17.23±3.26)mm.主肺动脉长度(33.54±8.15)mm.结论带瓣膜支架的大小和形状的设计应根据主动脉以及主肺动脉开口的大小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来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的可行性以及6个月的实验效果.方法 以新鲜的羊心包为材料,给予0.6%戊二醛浸泡36 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并将其固定在镍钛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肺动脉支架.选择体重为(23.5±3.1)kg的健康羊,通过开胸穿刺右心室前壁,将带瓣膜支架经导管植入至肺动脉瓣处,置换自身肺动脉瓣膜,随访6个月,观察实验效果.结果 1只羊术后4个月死于肺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4只羊随访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右心室以及肺动脉瓣上造影证实支架的位置及瓣膜功能良好,64排CT检查发现支架无移位.结论 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方法可行,随访6个月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窦房结细胞自体移植到右室前壁心肌内,治疗心脏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取健康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安置电子心脏起搏器后,获取移植组犬窦房结组织并制成细胞悬液,经荧光标记后注射到移植组自体右心室前壁心肌内.对照组窦房结行Van Gieson染色,并与心耳肌组织比较.对照组右心室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培养液.两周后射频消融希氏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并进行心脏电生理研究.对移植组犬经股静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研究心律变化.结果 急性分离的成年犬窦房结细胞多为长梭形,细胞活性好.获取的窦房结组织行Van Gieson染色后可见其典型结构特征.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犬模型1 h后,移植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此室性自主心律起源于细胞移植部位.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移植心室律变化明显(P<0.05).结论 成年犬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室前壁心肌内,能够提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的心室律,并对异丙肾上腺素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证实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HCN)电流在调控心脏的自发搏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HCN2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及电生理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学体外观察,于2007-07/2008-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Yorkshire猪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所提供,HCN2质粒由意大利Dario DiFrancesco教授惠赠,重组腺病毒Ad.HCN2由本实验室采用Ad5系统构建并保存。 方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感染复数=50进行Ad.HCN2转染,同时设立未转染组和转染Ad.Null组。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RT-PCR、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HC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各组细胞电生理学变化。 结果:未转染组和转染Ad.Null组均未见扩增片段,而Ad.HCN2扩增后在250~500 bp可见扩增片段,与携带HCN2基因的质粒扩增出的片段位置相同。转染后细胞核染色强度明显弱于胞膜和胞浆,与HCN2蛋白的分布相符合,未转染组及转染Ad.Null组无HCN2蛋白阳性表达。全细胞膜片钳可记录到起搏电流,其激活电位约为-60 mV,完全激活电位-140 mV,呈电压依赖性,当给予4 mmol/L CsCl后,内向的起搏电流即被明显抑制;未转染组及转染Ad.Null组细胞均无起搏电流。 结论:通过起搏基因HCN2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成功转染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能够表达HCN2通道蛋白,全细胞膜片钳可检测到起搏电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主动脉瓣膜的可行性及术后短期疗效.方法:新鲜猪心包以0.6%戊二醛浸泡36 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并将其固定在哑铃型镍钛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选择健康杂种犬8只,通过开胸穿刺左心室心尖部,超声引导下将带瓣膜支架经导管植入至主动脉瓣处,置换犬自身主动脉瓣膜,术后定期行心电图、心脏彩超、CT及DSA造影检查,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成功制作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经导管植入置换主动脉瓣膜后5只犬成活;心脏彩超及DSA造影检查证实术后支架位置及瓣膜功能良好,冠脉血流未受影响,术后3个月CT检查未发现支架移位,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开胸经导管途径植入自制带瓣膜主动脉瓣支架可有效置换犬主动脉瓣膜,短期随访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养成人脂肪干细胞(ADSCs)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取成人脂肪组织分离得到ADSCs并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根据培养细胞形态结构与生物学特性,长梭形细胞符合ADSCs的特点.结论:从脂肪组织中可分离得到ADSCs,具有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证实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HCN)电流在调控心脏的自发搏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HCN2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及电生理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一基因学体外观察,于2007-07/2008-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Yorkshire猪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所提供,HCN2质粒由意大利Dario DiFrancesco教授惠赠,重组腺病毒Ad.HCN2由本实验室采用Ad5系统构建并保存.方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感染复数=50进行Ad.HCN2转染,同时设立未转染组和转染Ad.Null组.主要观察指标:通过RT-PCR、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HC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各组细胞电生理学变化.结果:未转染组和转染Ad.Null组均未见扩增片段,而Ad.HCN2扩增后在250-500 bp可见扩增片段,与携带HCN2基因的质粒扩增出的片段位置相同.转染后细胞核染色强度明显弱于胞膜和胞浆,与HCN2蛋白的分布相符合,未转染组及转染Ad.Null组无HCN2蛋白阳性表达.全细胞膜片钳可记录到起搏电流,其激活电位约为-60 mV,完全激活电位-140 mV,呈电压依赖性,当给予4 mmol/L CsCI后,内向的起搏电流即被明显抑制:未转染组及转染Ad.Null组细胞均无起搏电流.结论:通过起搏基因HCN2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成功转染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能够表达HCN2通道蛋白,全细胞膜片钳可检测到起搏电流.  相似文献   
8.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1],约30%~65%合并重症肌无力(MG).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胸腺切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术.因此术后采取合适的机械通气治疗的尤为重要.我院2008年1~12月,采取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治疗的方法,使1 2例胸腺瘤并肌无力切除术患者成功脱机,并安全度过并发肌无力危象高峰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本组共12例胸腺瘤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53.7岁.所有12例胸腺瘤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经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或肌电图递减试验阳性诊断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9.
兔静脉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新西兰大白兔后腔静脉,拟行内皮细胞培养的静脉,使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直接通过贴块方法培养;拟行平滑肌细胞培养的静脉血管,先将其翻转后置于0.1% Ⅰ型胶原酶中消化去内皮细胞,使用M199完全培养基通过贴块方法 培养.获得的细胞通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方法 鉴定.发现原代培养出的纯化的兔静脉内皮及平滑肌细胞,10~12 d可第1次传代,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鉴定来源准确,可连续传代,满足体外实验需要.认为本方法 简单易行,成功率高,且可避免细胞分离纯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观察咪达唑仑注射液联合舒芬太尼注射液在EICU镇静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急诊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瑞芬太尼,对照组则行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结果对照组用药后,临床基本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而Ramsay镇静评分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常规组有明显差异,且药物起效、机械通气与EICU滞留时间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用于EICU患者治疗中,其镇痛镇静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