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简称奥森公园)作为北京重要的公共场所,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奥森公园开展乙型脑炎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研究对北京市的乙脑监测和控制至关重要.本研究于7-9月在奥森公园设定的监测点采用CO2诱蚊灯监测三带喙库蚊,再用3S技术提取并建立蚊虫与环境因素数据库,最后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三带喙库蚊分布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 显示,奥森公园内三带喙库蚊的密度高峰值出现在9月份的湿地环境中;其密度与400 m缓冲距离内带水生植物的水体面积(GW_400)和100 m缓冲距离内低矮树林面积(LT_100)有关.本研究发现三带喙库蚊在奥森公园可以孳生,且其空间分布与周边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可为保护人群免受蚊虫叮咬、降低乙脑感染机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吡丙醚颗粒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对蚊幼的实验室药效测试方法测定吡丙醚对白纹伊蚊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经吡丙醚颗粒剂处理的试验组幼虫死亡率为59.68%,显著高于对照组(2.70%),尽管试验组化蛹率40.32%(对照组化蛹率为97.30%),但试验组羽化率为0,而对照组93.68%试虫正常羽化。结论吡丙醚对白纹伊蚊幼虫具有显著的羽化抑制效果,可用于现实防制。  相似文献   
3.
综合医院ICU老年败血症危险因素和耐药菌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ICU老年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间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21例老年败血症。结果有严重基础病与高危因素占95.84%(20/21)。高危因素包括介入性诊治、滥用抗药菌物、呼吸机的使用等;21例中G-菌9例(42.86%);G 菌9例(42.86%);真菌6例(28.57%)。细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严重。结论老年败血症病情危重,病死率高;G-菌有下降的趋势,但仍是老年败血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条件致病菌和真菌感染率明显增多;防治ICU老年败血症的关键在于及早治疗基础疾病,预防高危因素,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德国小蠊不同发育阶段(若虫到成虫)与北京地区不同野外种群中的活性水平。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与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GSTs活性与其抗性水平。结果德国小蠊GSTs比活力在若虫期随龄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在4周龄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羽化时酶活力降至最低,在成虫期略有升高。德国小蠊敏感品系成虫GSTs比活力为2.70 nmol(/min.mg),Km值与Vmax分别为2.26 mmol/L和0.33 nmol(/min.mg);9个区(县)野外种群GSTs比活力为2.76~8.69 nmol(/min.mg),Km值和Vmax分别为0.65~2.37 mmol/L和0.33~0.54 nmol(/min.mg)。与敏感品系比较,野外种群成虫GSTs比活力和Vmax均较高,Km值较低,且对2种常用杀虫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为1.50~8.37倍;对残杀威为1.04~3.34倍)。结论 GSTs活性随德国小蠊发育阶段不同(若虫到成虫)而变化,并可能参与德国小蠊野外种群的抗性形成。  相似文献   
5.
德国小蠊钠离子通道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小蠊在医学与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和危害性促使人们对其进行广泛的化学防治,但随之产生严重的抗性.该文以德国小蠊钠离子通道抗性即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为主题,重点论述了德国小蠊kdr抗性的发现历史、分子与进化机制,扼要介绍了钠离子通道结构特征、kdr突变的功能研究方法以及近期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结果.此外,概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及结果对德国小蠊防制、抗性监测与治理等的理论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状结肠为肠穿孔的好发部位,但乙状结肠穿孔缺乏典型、特有的临床表现,故容易被误诊,而结肠内充满了含有大量细菌的粪便,一旦穿孔便可形成严重的腹腔内感染,若不及时处理可造成严重后果。现对我院ICU2000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35例乙状结肠穿孔病例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据报道,SLE合并肺、胸膜损害的发生率高达50%~70%,但以急性狼疮性肺炎为首发表现的SLE比较少见,仅占SLE的1%~4%,且多发生在年轻患者[1-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城市环境中白纹伊蚊密度时空分布及刺叮节律。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和人诱停落法定期、定点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持续监测。结果北京市城区环境全年白纹伊蚊密度消长呈单峰规律,7月上旬及之前密度低于1只/(灯·h),随后迅速上升,在8月中旬密度达到全年最高,为4.657只/(灯·h),随后密度逐步降低,在10月下旬下降至0。居民区密度最高,全年平均密度为2.435只/(灯·h),其次为医院0.417只/(灯·h)、公园0.373只/(灯·h),旅游景点密度最低,为0.214只/(灯·h)。8月北京城区白纹伊蚊的刺叮节律呈双峰规律,05:00为全天最高水平,06:00-8:00处于较高水平,停落指数为6~9只/(人·15 min),随着日照强度增加,停落指数迅速降低并维持到13:00,随后从14:00密度逐步升高,17:00升高至下午时段最高水平,并一直维持较高的叮咬强度至19:00,而在20:00迅速降低。结论北京市城区环境白纹伊蚊密度呈单峰型季节消长规律,居民区密度水平高于其他环境类型;刺叮节律呈双峰规律,基于上述规律可指导伊蚊密度监测与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0.
德国小蠊是我国蜚蠊的优势种,在医学与经济方面的重要性和危害性,以及作为多种科学问题的重要研究模型决定了其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而在后基因组时代对功能基因的研究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础。RNA干扰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双链RNA诱发的在mRNA水平上进行的基因沉默现象,从而阻止某一基因功能在细胞或整体水平上的表达,具有高效性和特异性等优势。鉴于蜚蠊重要研究价值与RNA干扰表现出的技术优势,该文简要介绍RNA干扰技术分子机制,重点对德国小蠊功能基因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