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无菌性松动是导致人工关节置换后失败和降低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无菌性松动治疗新靶点.小分子干扰RNA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阻断技术,被广泛用于新基因筛选、基因功能鉴定、信号转导研究以及基因治疗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构建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U937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干涉作用.方法:将合成的2对小分子干扰RNA寡核苷酸链分别退火形成双链,连接入pSilencer4.1-CMV neo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pSilencer-T1和pSilencer-T2,经酶切及测序鉴定.电转染法转染重组质粒入U937细胞,G418筛选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mRNA的干涉效果.结果与结论: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siRNA真核表达载体,经电转染法转染U937细胞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所构建的干涉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成功地抑制了目的基因的表达,U937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提示成功构建了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RNA干涉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T1和pSilencer-T2,并在U937细胞中有效地发挥了对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干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外辛伐他汀对钛颗粒刺激单核细胞形成破骨细胞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成5组,A组为钛颗粒刺激组(单核细胞和磨屑混合培养),B组为10^-5mol/L辛伐他汀组(单核细胞、磨屑混合培养+10^-5mol/L辛伐他汀),C组为10^-6mol/L辛伐他汀组(单核细胞、磨屑混合培养+10^-6mol/L辛伐他汀),D组为10^-7mol/L辛伐他汀组(单核细胞、磨屑混合培养+10^-7mol/L辛伐他汀),E组为单核细胞组。各组细胞培养24h后取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分别培养10d、18d后进行TRAP染色阳性细胞计数,采用扫描电镜检测骨磨片的吸收陷窝,观察钛颗粒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磨屑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溶骨因子,辛伐他汀抑制磨损颗粒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TNF-α及MCP-1;且破骨细胞数明显减少,骨吸收陷窝数减少,与钛颗粒组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抑制TNF-α、MCP-1的释放而有效防止磨屑诱导的骨溶解,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一种有潜力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德国小蠊不同发育阶段(若虫到成虫)与北京地区不同野外种群中的活性水平。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与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GSTs活性与其抗性水平。结果德国小蠊GSTs比活力在若虫期随龄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在4周龄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羽化时酶活力降至最低,在成虫期略有升高。德国小蠊敏感品系成虫GSTs比活力为2.70 nmol(/min.mg),Km值与Vmax分别为2.26 mmol/L和0.33 nmol(/min.mg);9个区(县)野外种群GSTs比活力为2.76~8.69 nmol(/min.mg),Km值和Vmax分别为0.65~2.37 mmol/L和0.33~0.54 nmol(/min.mg)。与敏感品系比较,野外种群成虫GSTs比活力和Vmax均较高,Km值较低,且对2种常用杀虫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为1.50~8.37倍;对残杀威为1.04~3.34倍)。结论 GSTs活性随德国小蠊发育阶段不同(若虫到成虫)而变化,并可能参与德国小蠊野外种群的抗性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阐述穿刺活检术在可疑四肢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选择四肢软组织肿物及骨质破坏、临床可疑肿瘤患者 35例 ,软组织肿物用Quick -core弹枪式活检针弹枪取材 ,骨质病变用COOK环钻式骨活针钻取适量骨质。结果 35例患者均为一处多向取材成功。取材量为 1 0mm× 1 0mm× 5 0mm骨柱和 1 0mm× 1 0mm× 10mm的条索状软组织块 ,组织块数目由 3~ 7块不等。 35例患者中 ,2例未见特征性改变 ,33例均有明确病理结果 ,穿刺成功率为 94 %。手术治疗的 2 3例患者中手术前后病理符合率为 91%。认为影像监视下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活检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分析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8例资料。患者平均年龄24.4岁,平均随访2年6个月;手术均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钢板固定15例,交叉克氏针固定11例,单纯螺丝钉固定15例;采用Neer分类及评分方法评价手术结果。结果:两部分外科颈骨折优良率为64.7%,无头坏死及不愈合,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切开复位的满意率较低。结论:两部分骨折和三部分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但尽量避免使用钢板;对四部分骨折,内固定满意率较低且肱骨头坏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昆虫酪氨酸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酪氨酸酶 (tyrosinase)又叫多酚氧化酶 (polyphenoloxidase ,PPO或 phenoloxidase ,PO ) ,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1〕。酪氨酸酶是二价铜离子 (Cu2 )与酶蛋白相结合的一种金属酶 ,兼有加氧酶和氧化酶的双重功能 ,能将单酚加氧成二酚 ,又可以将二酚等多元酚氧化成醌〔2〕,酪氨酸酶的这种双重反应功能 ,对生物体黑色素的形成和外来物侵入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产生至关重要〔3 -4〕。 2 0世纪 3 0年代 ,Bodine和Allen在异黑蝗 (Melanoplusdifferentialis)的卵中发现了酚氧化酶〔5〕。后来 ,对酪氨酸酶的酶学和分子生物学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德国小蠊抗性及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生化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研究德国小蠊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羧酸酯酶(CarE)生化性质上的差异,旨在从生化水平上确定CarE在德国小蠊抗性中的作用,初步揭示德国小蠊抗性机制。方法 参照Asperen(1962)和高希武(1991)方法测定CarE活性。结果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中的CarE活性要高于敏感品系中的CarE活性。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对α-乙酸萘酯(α-NA)的亲和力要大于对β-乙酸萘酯(β—NA)的亲和力,而敏感品系CarE对α—NA的亲和力要大于抗性品系CarE。时间进程曲线显示,在以α-NA为底物时,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CarE时间进程曲线趋势不一致。对9种德国小蠊野外品系CarE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除1种品系外,其余品系均使CarE活性提高,幅度在1.23~2.83倍之间。结论 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在CarE生化特征上的差异,显示出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对几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的高度抗性,与其体内CarE活性的提高有密切关系,表明CarE活性的提高是北京地区野外德国小蠊品系普遍存在的一种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毒鼠强、氟乙酰胺、甘氟等急性剧毒鼠药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004年我国重点整治以毒鼠强为代表的急性剧毒鼠药之前,每年仅在公安部门备案的由杀鼠剂导致的死伤案件就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北京不同地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乙酰胆碱酯酶 (AChE)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s)活性上的差异 ,以初步揭示其生化抗性机制。方法 :分别参照Gorun等 (1976)和Habig等 (1981)方法测定AChE活性和GSTs活性。结果 :不同野外品系间AChE和GSTs活性呈现差异。有 4种品系可使AChE和GSTs活性提高 ,其中KFQ品系、LD品系与敏感品系相比 ,AChE的活性分别提高了 1.5 7倍和 1.44倍 ;BYS品系使GSTs活性提高了 2 .3 3倍 ;有 3种品系可使AChE活性提高 ,使GSTs活性下降 ;另有一种品系使AChE和GSTs活性均下降。结论 :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在AChE和GSTs活性上的差异 ,一方面表明AChE和GSTs参与了部分野外品系抗性的形成 ,另一方面也显示野外品系中存在着抗性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在诊断脊柱疾患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阐明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是脊柱疾患取得病理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方法 对临床不能明确诊断的56例脊柱疾患患者行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结果 56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取材,穿刺活检的阳性率为89%,脊柱肿瘤检出率为57%。其中10例脊柱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可靠、微创的活检方法,是脊柱疾患取得病理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脊柱疾患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