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00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探讨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同时比较了1,6-二磷酸果糖和卡托普利对心肌缺血再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FDP和CP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效果。但FDP仅在缺氧开始给药,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二者联合用药对心肌保护有更好的效果。(2)缺血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着再灌注损伤的 程度,改善缺氧影响是防止再灌注损伤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2.
3.
不同试剂脱除猪主动脉瓣细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用不同方法去除猪主动脉瓣的细胞并比较效果,为组织工程瓣膜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方法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脱氧胆酯酸钠(SD)、曲拉通(Triton)X-100制备猪主动脉瓣脱细胞基质。标本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观察,DNA提取、力学性能的检测并比较。结果 SD无法完全脱除主动脉瓣瓣根内的细胞。TritonX-100和SDS可以完全脱除瓣膜细胞。TritonX-100较好的保持了主动脉瓣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原有排列和分布,并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SDS对瓣叶和瓣根血管壁中的纤维支架都造成了一定的损伤。SDS和TritonX-100脱细胞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TritonX-100可以成功脱除猪主动脉瓣细胞,并较好的保持了主动脉瓣的结构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郭建军  刘维永  卢春蓉  刘慧玲 《医学争鸣》2001,22(15):1381-1383
目的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家兔胸部火器伤后各组织中TNF-α的表达,探讨其伤后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64只家兔随机均分8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用5.56mm小口径步枪距离6m射击兔右下胸第八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处造成前后胸贯通伤,经指袢排气及消毒缝闭胸壁伤口等简单救治,致伤7组家兔分为伤后0.5,1,6,24和72h,7d,30d取材组,每只均取伤肺距伤道2mm处、1cm处,邻叶中部、与伤道对应的对侧肺处、左室壁、肝肾、脑、垂体、肾上腺取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TNF-α表达。结果 伤后0.5h各组织中TNF-α表达即升高(P<0.01),6h已达高峰,持续数天,7d后降低,30d后与伤前无明显差别。不同时间组同一组织TNF-α表达定位基本相同,而表达强度有所不同。结论 家兔胸部火器伤后各组织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并与损伤时间密切相关,同一组织TNF-α表达定位基本相同,TNF-α在各组织中表达强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物伤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检测风心病患血清中Ⅰ,Ⅲ型的胶原PCⅠ,PCⅢ含量作为临床判断风心病心肌纤维化程度时血清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患血清中PCⅠ,PCⅢ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心肌中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并将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血清中PCⅠ,PCⅢ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且与心肌中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Ⅰ,Ⅲ型原原前体水平,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GRP)对缺氧状态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 用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缺氧模型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在缺氧状态下细胞膜流动性 ,5 1铬释放率 ,台芬蓝摄取率和细胞内钙 ,镁含量的变化以及 1× 10 - 9,1× 10 - 8,1× 10 - 7mol.L- 1 CGRP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结果  1× 10 - 9,1×10 - 8,1× 10 - 7mol.L- 1 CGRP可降低缺氧 12 0 min时细胞膜流动性 ,5 1 铬释放率 ,台芬蓝摄取率及减少细胞内镁的丢失 ,1× 10 - 8mol.L- 1 CGRP的效果最好 .结论  CGRP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移植对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于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分离、培养Wistar大鼠的MSCs,用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VEGF165转染MSCs。45只近交系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转染组(MSCs/VEGF组)、对照组(MSCs组)、无血清培养基组(DMEM组),结扎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在梗死区边缘区行5×106细胞移植,DMEM组行等量培养基注射。细胞移植前行CM-DiI标记。移植1个月后行心脏B超测量射血分数值,组织化学染色评价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培养的MSCs呈典型贴壁生长成纤维样外观,pcDNA3.1(-)/hVEGF165能有效转染大鼠MSCs,移植1个月后MSCs/VEGF组较其余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再生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VEGF基因转染MSCs移植能显著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进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李悟  刘维永  金振晓 《心脏杂志》2006,18(3):296-299
目的研究去细胞带瓣牛颈静脉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并观察其形态结构。方法取新鲜牛颈静脉48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4条。对照组为新鲜牛颈静脉;实验组为去细胞牛颈静脉,用40 g/L脱氧胆酸钠+50 m l/L Triton-X-100为主要成分的试剂进行处理,去除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HE染色、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弹力纤维染色、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查、基因组DNA检测,观察其形态结构,评价去细胞效果。结果实验组瓣膜及血管壁中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去除完全,无细胞核碎片;瓣膜及血管壁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呈波浪状排列、整齐,结构完整;瓣膜、血管壁基因组DNA含量,分别较对照组下降97.58%、97.25%。结论脱氧胆酸钠+Triton-X-100是一种有效的去除牛颈静脉细胞,制备组织工程带瓣管道支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两种分离方法及其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免疫磁珠法和贴壁换液法分离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可行性和条件,并比较两种方法优缺点.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和贴壁换液法从骨髓中分别提取内皮祖细胞,体外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通过检测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表达、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情况和超微结构等进行鉴定.同时,流式细胞检测分离所得细胞的纯度、细胞计数测定分离所得细胞的数量及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况等,对两种分离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用免疫磁珠法和贴壁换液法从骨髓中分别提取的细胞,体外培养后细胞呈铺路石形,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具有特征性的W-P小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相关抗原VEGFR-2, Ⅷ/vWF 呈阳性,同时细胞摄取Ac-LDL,证实为内皮祖细胞.免疫磁珠法与贴壁换液法相比,分离所得内皮祖细胞数量是后者2倍,纯度为76%,明显高于贴壁换液法的29%;同时,两者对细胞增殖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利用免疫磁珠法和贴壁换液法均可分离得到骨髓内皮祖细胞,它将成为新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免疫磁珠法分离得到细胞纯度更高、数量更大,但步骤复杂、价格昂贵;贴壁换液法得到细胞纯度和数量偏低,但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循环中EPCs与VEG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循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祖细胞(EP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55例入选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冠状动脉狭窄而分为两组:冠心病组30例,对照组25例.采集入选者外周血,体外培养扩增内皮祖细胞,7 d后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水平,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VEGF水平,分析冠脉组病人VEGF与EPCs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19.6±6.9 )pg/mL vs (35.4±9.4)pg/mL,P<0.001)];冠心病组血循环中EPC-CFU数量也较对照组降低(12.4±4.2 vs 19.0±5.1,P<0.001);血循环EPCs数量与VEGF浓度成正相关(r=0.493,P< 0.01).结论: VEGF的下降可能是导致血循环中EPCS的减少的原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