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近年来产生了一些用于分析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却很少有关于评价聚类算法方法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建立一个定量的评价基因表达数据聚类结果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价聚类结果的方法,利用我们提出的实验均方误差F值对几个常见的聚类算法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F值对类质量的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对类进行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均方误差F值可以定量地评判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LA4Ig基因转染猪皮治疗中小面积浅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自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基因转染猪皮治疗组:伤后创面简单清创,去除水疱,用复温后的基因转染猪皮覆盖创面。对照组:创面简单清创,除颜面、会阴部位创面外,均予包扎治疗,保留水疱皮,其后常规换药治疗。结果基因转染猪皮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5~10d,对照组为8~14d。基因转染猪皮治疗组疼痛明显减轻,未观察到寒战、高热等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排斥反应。两组均未出现瘢痕,但对照组部分病例出现色素改变。结论应用基因转染猪皮治疗中小面积浅Ⅱ度烧伤创面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能明显减轻创面疼痛,减少换药次数,预防色素改变及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肿瘤抗原P815AB抗原肽为模式抗原,研究CpG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DN)对该肿瘤抗原表位肽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 用[^3H]-TdR掺入法研究CpG ODN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效应,用ELISPOT和[^3H]-TdR释放法检测不同构成形式的疫苗在体诱发特异性CTL应答的效应。结果 ODN1826在体外可刺激小鼠脾细胞显著增殖,经4次免疫,在“肽+ODN1826+IFA”组中,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19-9四项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良性肝病患者及健康者共281例,其中原发性肝癌组51例,肝硬化组67例,肝炎组88例,健康对照组75名。对入组对象进行了AFP、AFU、CEA及CA19-9四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并将各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CEA及CA19-9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P、AFU、CEA及CA19-9四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度,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以便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呼声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护理服务安全成为这个主题的要害,本文通过对影响医院护理服务安全的因素进行探讨,总结出防范对策,力求从源头抓起,强化护生在校期间的护理服务安全教育,喃保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王纶,字汝言,号节斋,明代浙江慈溪人。生卒年代不详。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举进士,迁礼部郎中,曾历广东参政、湖广布政,付都御史巡抚等职。《雍正志》载:“纶为人友爱,性刚方鲠介,不媚流俗,且为文平实雅淡,理明意远,尤精于医,所治无不瘳者”。《嘉靖府志》载:“外任时,昼听民讼,暮疗民疾,历著奇验”。王氏不是一个专业医生,因父病对医笃嗜,集一生之治验,著《明医杂著》、《本草集要》、《医学问答》诸书。王氏学宗丹溪,旁涉东垣,医论通达宏阔。本文据《明医杂著》一书的医论和治验,对其医学思想进行初步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基因转染猪皮作为覆盖物在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微粒皮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自体微粒皮移植中应用基因转染猪皮作为覆盖物,以新鲜猪皮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开放设计,观察猪皮覆盖物排异反应情况与相应微粒皮移植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基因转染猪皮开始发生排异反应的时间为第(19.6 ±3.4)天,对照组新鲜猪皮开始排异时间为第(15.2±3.7)天,试验组、对照组微粒皮移植术后6周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0.3 ±2.5)%、(71.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基因转染猪皮作为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排异反应发生时间延迟,微粒皮移植术后创面愈合较新鲜猪皮好.  相似文献   
8.
刘漪沦  孙静  彭杨  刘月明  马兵 《西部医学》2009,21(8):1336-1337
目的观察烧伤休克期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液体复苏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1例烧伤总面积(67.4±22.9)%、Ⅲ。烧伤面积(48.6±12.5)%的患者于入院后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并记录入院时及伤后8h、16h、24h、36h、48h的心率(HR)、右房压(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嵌压(PAWP)、心排量(C0)、心排指数(cI)和每搏指数(sI),并依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调整休克期复苏补液量。结果参照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调整,迅速纠正血容量不足,未产生液体超负荷并发症,患者平稳渡过休克期。结论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应用Swan—Ganz导管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为休克期液体复苏提供可靠而灵敏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敷贴放射治疗(PRT)后黄斑区形态变化.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4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48只眼行125I PRT.患者肿瘤均未累及黄斑区.视力0.02~1.0,平均视力0.4±0.2.治疗前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放射状6线扫描模式获取黄斑区形态图像.黄斑区形态表现为视网膜脱离者18只眼,占37.5%;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改变12只眼,占25.0%;水肿、前膜以及脱离伴水肿、渗出和RPE改变者7只眼,占14.6%;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基本正常11只眼,占22.9%.治疗后随访1~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4±5.9)个月.随访观察患眼肿瘤控制以及视力变化情况,并以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进行黄斑区形态的OCT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末次随访黄斑区形态的变化;分析黄斑形态变化与PRT以及视力变化的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 48例患者经PRT后肿瘤控制良好.视力提高2例,占4.2%;视力不变10例,占20.8%;视力下降36例,占75.0%.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8,P<0.05).末次随访OCT检查,黄斑区形态表现为视网膜脱离者13只眼,占27.1%;RPE改变9只眼,占18.8%;水肿,脱离伴水肿、渗出和RPE改变者17只眼,占35.4%;增生、萎缩、脱离伴出血渗出和水肿前膜者6只眼,占12.5%;黄斑视网膜形态基本正常3只眼,占6.3%.15例患者呈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黄斑区形态异常变化,占31.3%.结论 PRT后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黄斑区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脱离、RPE改变、黄斑水肿、渗出.黄斑区结构异常的比例增加,31.3%的患者呈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黄斑区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肺动脉栓塞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遇1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经多方面有关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并治疗有效的患者,结合文献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因胸闷,憋气1月余,加重伴双下肢浮肿,少尿5天于1995年4月10日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一个月开始无任何诱因出现活动时胸闷弊气症状,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曾来我院就诊,门诊行心电图检查发现T波有异常改变,考虑为冠心病,给予长效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