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MOOC教学方法提高骨科住培医生初期工作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以30名骨科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由同一带教老师实施教学。实验组采用MOOC教学方法,学员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在互联网终端学习课程内容,观看完视频讲解后必须在网上完成习题;如有任何疑问,可至讨论交互区与同学及指导老师互动。对照组采用传统学习强化方法学习相同的内容,可采用的方法包括书籍、网络、翻阅笔记、相互交流等。规定学习时间结束后对两组同时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笔试及实际操作考核,评价两组学员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笔试和技能操作成绩分别为(80.23±7.32)分、(73.36±6.41)分,实验组笔试和技能操作成绩分数为(89.58±6.32)分、(88.87±6.23)分;实验组两次考核成绩和考试评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OOC教学方法对骨科住培医生工作初期实操能力有明显提升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360°融合术(CF)在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61例不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严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腰椎后外侧融合组(PLF组,81例)和腰椎360°融合组(CF组,80例)。PLF组行腰椎后侧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后外侧融合术;CF组行腰椎椎间盘切除联合后侧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及360°融合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腰腿痛VAS、ODI、腰痛JOA评分评估临床症状;比较2组患者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融合率评估术后腰椎矢状位平衡及腰椎稳定性。结果术后2组患者的VAS、JOA、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恢复了腰椎前凸角和椎间隙高度,且2组术后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比PLF组更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2组共有8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PLF组1例(1.23%),CF组7例(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严重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侧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及后外侧融合术后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实现手术节段间骨性融合,达到与腰椎椎间盘切除联合后侧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及360°融合术同样的手术效果,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负载脊髓匀浆蛋白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hpDCs)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促修复作用.方法 通过局部或腹腔注射hpDCs,并设立对照,利用BBB功能评分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其对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病变范围、空洞大小、胶质瘢痕厚度等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 注射后第84天,腹腔注射hpDCs组BBB评分为16.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腹腔或局部注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pDCs可延长Nestin表达时间,缩小损伤区范围、空洞面积、胶质瘢痕厚度.结论 腹腔或局部注射hpDCs均可改善局部环境并促进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地震严重多发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汶川地震灾区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在24例四川地震灾区严重多发伤伤员救治中的经验,研究损害控制的方法、时机.结果 本组24例全部存活,5例截肢,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行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在顺利康复中.结论 地震灾区严重多发性损伤特点与平常不一样;骨科损害控制有利于提高地震灾区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特别是前线和后方二级医院联合采用可有效地控制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肉瘤细胞(OS)能否脱逸化疗至细胞衰老和再增殖;评价逃逸衰老的细胞成瘤能力,从新的角度解释骨肉瘤复发的机制。方法多柔比星(DOX)诱导骨肉瘤细胞U2OS和MG63制备衰老的细胞模型,SA-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分子。更换成不含DOX的培养基培养75 d,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和计算脱逸率。而后分为3组:对照组、衰老细胞组和脱逸衰老细胞组,琼脂糖克隆实验检测集落形成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成瘤能力。结果超过90%的U2OS和MG63呈SA-Gal染色阳性;衰老相关的细胞分子p-p53、p-Rb和p-γH2AX明显升高(P<0.05)。75 d后,观察到有细胞重新增殖(脱逸率百万分之一),具有集落形成和裸鼠成瘤能力。结论衰老的骨肉瘤细胞能够脱逸细胞衰老状态重新增殖并具有成瘤能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作用。方法 8例颈胸段脊柱损伤患者,损伤部位为第6颈椎至第1胸椎,损伤类型为椎体爆裂性骨折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压缩性骨折伴脱位1例。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别经后路颈胸段椎板减压椎弓根或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完全融合,所有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伴有交感神经节刺激症状者有所缓解。结论颈胸段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颈胸段脊柱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后路椎弓根螺钉及侧块螺钉固定系统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的细胞疗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CI)通常导致灾难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以干细胞为代表的细胞移植治疗在SCI中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脊髓损伤的细胞疗法进展。文献显示,SCI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最终的解决之道可能在于采用多种方法联合的治疗策略,包括干细胞移植、减少胶质瘢痕、清除抑制分子、免疫调控及组织工程支架桥接损伤区等,而干细胞移植联合免疫学调控干预SCI是令人期待的方法之一。而如何在损伤脊髓组织营造一种有利于干细胞存活并向神经元分化的微环境,如何调控免疫干预的时效性将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Ⅱ型胶原(collagen Ⅱ)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软骨细胞的定向分化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BMSCs,分不同collagen Ⅱ接种浓度组(25、50、100、200 μg/mL)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BMSCs 7、14、21 d,采用CCK-8法检测各不同浓度组对BMSCs活性的影响;qPCR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浓度组处理BMSCs后,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llagen Ⅱ、SOX9及aggrecan 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①CCK-8检测结果显示各浓度组在7、14、21 d D(4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qPCR检测结果显示21 d后,不同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ollagen Ⅱ、SOX9及aggrecan mRNA表达量均升高(P<0.05),以100 μg/mL组最高(P<0.01);14 d时,各浓度组collagen Ⅱ、SOX9及aggreean mRNA以100 μg/mL组上调最明显(P<0.05),而在7d时,各组之间三者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浓度组21 d时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100 μg/mL Ⅱ组collagen Ⅱ、SOX9及aggrecan mRNA蛋白的表达量较其他各组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 collagen Ⅱ可在体外促进大鼠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其中以100 μg/mL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牵张-屈曲型损伤的经验和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一期后路棘突间钢丝固定、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板系统内固定术式治疗陈旧性下颈椎牵张-屈曲型损伤病例22例(第3~4颈椎、第5~6颈椎20例,第6~7颈椎2例),随访时间0.5~9.5年。分析手术前、后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及影像学资料,总结术式经验及远期效果。结果 22例患者中,20例颈部疼痛明显缓解并达到骨性融合(91%),2例尚在随访中。手术后神经根功能恢复良好,2例残留有神经根症状(9%)。2例第6~7颈椎手术患者复位部分丢失,1例接受翻修手术(后路固定改为侧块钉-棒),另1例患者因无症状拒绝翻修手术。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牵张-屈曲型损伤方法可行、有效,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对于第6~7颈椎的陈旧性牵张-屈曲型损伤采用后-前-后路手术方式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