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Tayor首次将一种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定义为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该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曲张、瘀血引起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见于经产、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足无规律的盆腔疼痛持续至少6个月,在妇产科患者中比较常见,占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的10%-40%。约50%的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患者存在慢性盆腔疼痛。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体征,常常被临床医师误诊或漏诊。本研究应用MRI平扫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探讨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屈颈MRI对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21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远端肌萎缩。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21岁男性8例。2组均行常规及屈颈颈椎MR平扫,矢状、轴面SE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结果常规颈椎扫描:5例患者下段颈髓变细;屈颈位MR扫描:下颈段颈6以下脊髓前屈、变扁平,矢状径4~6mm,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后间隙明显增宽,可见多发条状、迂曲流空信号影及软组织信号。对照组:常规扫描,下颈段脊髓(颈6~胸2)可见颈膨大,屈颈位脊髓略变细(6~7mm),硬膜囊后壁无前移,硬膜后间隙未见扩张血管影。结论屈颈MRI有助于显示下颈段脊髓及硬膜囊改变,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纹状体MRT1WI高信号病变的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机制及病理改变。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纹状体MRT1WI高信号病变的影像表现,包括亚临床性肝性脑病,钙化、脑梗死及CO中毒性脑病。结果亚临床性肝性脑病患者表现为多个部位的T1WI高信号,主要累及部位有苍白球,壳核,中脑红核周围,T2WI及CT上未见异常,T2WI梯度回波上呈明显或较低信号;钙化表现为纹状体对称的T1WI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不均匀,T2WI上表现为稍低、等或高信号,CT表现为高密度;脑梗死后病变表现为纹状体点片状T1WI高信号,T2WI上可见比,T1WI上范围大的高信号;CO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双侧纹状体对称性T1WI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不均匀,主要累及苍白球,T2WI上其周围深部白质可见大片状高信号。结论纹状体T12I高信号主要与金属顺磁性物质(锰、钙、铁等)的沉积有关。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正确地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1825年Ribe首次报道了脑静脉血栓形成(CVT)。CVT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我们应该熟悉CVT患病的高危因素以及诊断和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作好CVT的预防。然而我们对其诊断及治疗尚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为此,我们将CVT诊治及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处理的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的猫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蛋白(NTP)的表达,探讨bFGF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家猫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bFGF治疗组。采用左侧眼眶入路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前和再灌注24h、48h和7d,采用Philip的猫脑缺血神经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的脑组织MAP-2及NTP蛋白表达,进行免疫阳性细胞计数。结果:缺血再灌注48h后,治疗组动物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MAP-2及NTP蛋白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也显著增加。结论:bFGF通过诱导MAP-2及NTP蛋白的表达,减轻了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神经元损伤和促进了神经纤维生长,从而改善受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读片窗     
患者男,14岁。间断腹痛1个月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有胆汁。腹痛以上腹为重,阵发性绞痛难以忍受。无发热。体检:神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坦、柔软,上腹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WBC11.5×109/L,RBC2.09×1012/L,Hb64.2g/L,PCT122×109/L。血淀粉酶不高,尿淀粉酶升高(600~700U/L,正常<400U/L)。CT表现:左上腹胰腺前方见大小约14cm×7.8cm×8.0cm不规则偏实性肿块,与胰尾部及脾脏分界不清楚(图1、2),增强扫描示轻度强化,密度较均匀(图3、4)。请分析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7.
王领娣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3,25(4):269-270
目的 了解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对7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生素治疗证实的后颅窝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瘤27例(35%),听神经瘤17例(22%),脑膜瘤8例(10%),血管网状细胞瘤8例(10%),室管膜瘤6例(8%),表皮样囊肿5例(6%),脑脓肿4例(5%),蛛网膜囊肿2例(3%),结核瘤1例(1%)。结论 后颅窝占位性病变以肿瘤居多,大多数病变缺乏CT特征性表现,必须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徐海旺  刘怀军 《河北医药》2003,25(4):280-280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二者的鉴别。方法 对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50例与单发脑转移瘤44例的CT表现进行总结性回顾分析。结果 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征象,如发生部位、病灶形态、囊变坏死、水肿占位及增强改变各有特点。综合分析这些CT征象,能够提高二者的鉴别诊断。结论 CT在星形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氧乐果急性中毒猫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方法将健康家猫腹部皮下4点等量注射40%的氧乐果乳油0.3mL/kg,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对照组和染毒后3、6、24h和3、7d猫脑顶叶、基底节、海马等部位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结果染毒后各时点,猫脑顶叶、基底节、海马出现GFAP染色加深,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突起增多、不规则。顶叶和基底节在染毒后3d时上述反应达高峰;7d时染色程度较3d时减退。结论猫星形细胞在氧乐果染毒后出现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磁共振成象(MRI)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诊断工具,与 X 线成象原理明显不同,因而可得到独特的诊断信息,由于 MRI 无辐射、无损伤,且能得到多层面、多角度的清晰图象,在胸部已得到广泛应用,对胸腔入口处、纵隔、肺门、肺实质、肺血管、主动脉和心脏等部位的多种病变,均可得到精确图象,且不需要经血管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