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小鼠同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ptn)的表达情况及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 CsA)的抑制作用。 方法: 改良Banff评分系统判断同种小鼠移植心急性排斥反应程度,RT-PCR检测移植心组织内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心脏移植小鼠脾细胞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活性。 结果: C57BL/6-Balb/c急性排斥组小鼠移植术3 d后脾脏显著增大。术后第5、7 d移植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2.667±0.577和2.333±0.577。C57BL/6-Balb/c+CsA组小鼠移植术后脾脏肿大明显减轻,术后第5、7 d心肌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分别为1.000±0.000和1.333±0.577。急性排斥组和CsA处理组小鼠移植心脏在术后第5 d和第7 d都可检测到Lptn mRNA阳性表达,但CsA处理组Lptn 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急性排斥组。治疗剂量的CsA可以完全抑制NFATc1活性。 结论: Lptn在早期移植免疫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sA仅能部分抑制Lptn mRNA的表达。活化T细胞Lptn的表达调控存在NFAT以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钾离子与心电图诊断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方法:用离子电极法测定血清钾,同时(24h内)行12导程心电图检查。结果:血钾与心电图诊断不一致,血钾〉0.5mmol/L,心电图无高钾波形。结论:疑似高血钾病例不能单凭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3.
万云乐 《家庭医生》2008,(15):15-15
70%的胆囊癌和胆结石存在相关;胆囊癌病人中,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者。是无结石者的13.7倍;而直径3厘米的结石的“行凶”率,又是1厘米结石的10倍。这些数字。让你想到什么?  相似文献   
4.
S108结合丹参对抗异品系大鼠腹主动脉移植硬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云乐  沈文律  罗义刚 《广东医学》1999,20(12):916-918
目的 在大鼠腹主动脉移植硬化模型上,探讨S108、丹参对抗移植动脉硬化的作用。方法 大鼠35 只随机分为:A组为非移植SD组,B组为同品系移植缺血< 30 min 组,C 组为异品系移植缺血< 30 min 对照组,D组为异品系移植缺血<30 min S108 加丹参处理组,术后60 d 切取植入的腹主动脉行光镜、电镜检查,并采用MIAS- 300 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自动测量移植腹主动脉管腔面积、内膜面积及中膜面积。结果 B组和A组比较,术后60 d 时动脉内膜未见明显增厚(P>0-05) ,C组内膜明显增厚( 与A组、B组比较,P< 0-05) 。D组与C组比较,内膜增厚有所减轻(P<0-05)。病理观察表明,C 组、D 组增生的内膜均由单核/ 巨噬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构成。C组动脉有较严重的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坏死,弹力纤维膜断裂。D 组动脉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S108 加丹参可以延长异品系大鼠腹主动脉移植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背景:肝、肾移植中,供者肝、肾切取和修复手术中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肝、肾血管的损伤.同时在术中的分离、牵拉和解剖过程中容易造成损伤,影响供肝和供肾的质量.目前如何修复和处理供者肝、肾血管损伤,以提高供体器官的利用率还是临床难题.目的:探讨肝、肾移植供体严重血管毁损后进行显微血管重建的价值.方法:利用发生供体血管严重损伤的3例肝移植和1例肾移植供体,应用显微血管重建技术,对严重毁损的供肝、肾的重要移植血管进行重建,采用常规移植方法完成肝、肾移植,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血管重建后移植物功能和血运良好,肝、肾移植患者术中尿管即引出清凉淡黄色尿液,术后每天尿量1 500~12 500 mL,尿色清,颜色淡黄.肝移植患者术后血胆红素正常,引流管内液体胆红素定性未检出胆红素.术后4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在1.3~2年的随访时间内,4例患者均健康存活,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在各种原因造成的肝、肾供体血管严重毁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精细的显微血管重建技术挽救血管严重毁损的供肝、肾,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llicin on rat nature killer (NK) cell activity in vitro under acidic microenvironment,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 CD3- NKR-P1+ NK cells isolated from the rat spleen were cultured in the complete RPMI 1640 medium ( pH 5. 6, pH 6. 5, or pH 7. 2 respectively), and treated with allicin at final concentration of 30 mg/L.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supernatant interferon (IFN)-γ levels. The percentage of NK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apopotosis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NK cell cytotoxicity toward YAC-1 tumor cells was detected by LDH release assay. Results Prolifer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NK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acidic microenvironment in vitro. Under the cultured condition of acidic pH below 7. 2, allicin seemed to promote NK cells proliferation, which reached to highest level of 33% at pH 5. 6 cultured for 16 h. Correspondingly, at pH of 5. 6, allicin induced a marked increase of IFN-γ concentration in the supernatant from (50. 07 ± 0. 38) (cultured for 4 h) to (64. 59 ± 0. 09) ng/L ( cultured for 16 h). The cytotoxicity of NK cells toward YAC-1 tumor cells was also found strong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 5. 6 cultured for 16 h. Conclusion Allicin favored to enhance the cytotoxicity of NK cells under the acidic cultured condition,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 of IFN-γ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各种影响因素,为建立更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SD大鼠87只,完全随机法分组,其中移植组48只、非移植组36只、假手术组3只,实验共分胆管-胆管重建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胆管重建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肝动脉结扎非移植组、胆管-十二指肠重建非移植组和假手术组7组.各手术处理组以出现明显胆道并发症或移植后14 d作为观察时间终点.通过肝脏大体标本肉眼观察、病理学检测和血清学分析等判断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移植组总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69.6%,明显高于非移植组(25.0%)和假手术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移植组和非移植组中,胆管-十二指肠重建组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管-胆管重建组(90.9%比50.0%,38.9%比11.1%,均P<0.05).非移植组中,结扎肝动脉组的胆道并发症高于不结扎肝动脉组(38.9%比11.1%,P<0.05).结论 经典"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尚不完善,仍需进一步改进.就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而言,胆管-十二指肠重建方式并非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样息肉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B)及组织蛋白酶D(CatD)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2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胆囊良性病变(其中胆囊腺瘤样息肉10例,慢性胆囊炎10例)组织中CatB及CatD的表达.结果 CatB、CatD在胆囊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 (30/32)、90.63% (29/32),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分别为60.00%、60.00%,P<0.05)和慢性胆囊炎组织(分别为60.00%、50.00%,P<0.05).CatB、CatD的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标本Nevin分期、病理学分级、病理学类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B与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34,P <0.05).结论 CatB和CatD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可作为胆囊癌组织学标志物.胆囊组织中CatB和CatD的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CatD与CatB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后发生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右上腹不适半年,体检发现肝尾状叶占位病变1周”入院。患者近半年来感右上腹不适伴疼痛,以钝痛为主,可自行缓解,偶向右肩部放射。入院前1周前于当地医院B超检查发现肝尾状叶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并巨脾和脾功能亢进病人行逆行脾切除术、门奇静脉断流术的优越性。方法 :比较分析逆行脾切除术 (逆切组 ,38例 )与经典脾切除术 (经切组 ,5 1例 )加门奇静脉断流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巨脾、脾功能亢进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临床经验。结果 :逆切组无术中大出血 (平均失血量 2 92mL) ,无手术死亡 ;经切组2 1例大出血 (>10 0 0mL) ,最多达 2 0 0 0mL ,平均失血量 935mL ,手术死亡 3例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术后随访 3个月~3年 78例 ,均未见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复发出血。结论 :逆行脾切除术加门奇静脉断流较经典脾切除术出血少 ,死亡率低 ,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