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脑机接口(BCI)技术的研发及潜在应用因与人脑密切相关,故与其相关的伦理规范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从非BCI研发人员和科技伦理的角度思考了BCI相关伦理问题,但少有从BCI研发人员的角度出发探讨该问题,因此有必要从BCI研发人员的角度研究和讨论BCI技术伦理规范。本文分别阐述了以用户为中心和以不危害他人及社会为前提的BCI技术伦理规范,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本文认为人类能够应对BCI技术所产生的伦理问题,随着BCI技术的发展,其伦理规范将不断完善,期望本文可以为BCI技术相关伦理规范的制定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选择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对16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了2~10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eleandCharnley分区法对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进行影像学评定分析。结果16例(24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9~64分,平均32.0分,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51~89分,平均81.6分。优4例(6髋),良7例(12髋),中3例(4髋),差2例(2髋),优良率为75.0%。髋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的0°~58°,平均34.8°提高到了术后的73°~105°,平均85.5°。X线片示9髋假体松动,有疼痛症状2髋。结论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法、切口和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重建髋关节、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人群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广州市共有1711名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重复感染病例发生率3.36%,每次感染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 05例,首次感染不同的肠道病毒后,二次感染手足口病病毒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5.233,P<0.001).结论 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实验室结果证实了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之间感染后不能形成有效的交叉保护,同一类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后是否能获得持久性特异性免疫力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宫红梅  杨伟  刘晓娟  丁鹏 《安徽医药》2020,41(12):1461-1464
目的 比较容量目标压力控制通气(VTPC)联合压力控制通气(PC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9例NRDS患儿,按机械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50)与PCV组(n=49),联合组采用目标容量通气(VTP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PCV模式进行通气治疗,PCV组则仅采用传统PCV+SIMV模式,治疗前、治疗6小时、治疗1天、治疗2天均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患儿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体积分数(FiO2)的变化,上述相同时间点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酸碱值(pH)的变化,统计有创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上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AP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小时、1天、2天两组患者a/APO2、PaO2/FiO2均较治疗前上升,不同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6小时、1天、2天a/APO2、PaO2/FiO2均高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R、RR、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2天HR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1、2天RR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pH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联合组治疗2天HR,治疗6小时、1天、2天pH均高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上机时间均短于PCV组(P<0.05),其低碳酸血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均低于PC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PC+SIMV+PCV通气模式较PCV+SIMV模式可较好改善NRDS患儿氧合状态,缩短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系统性地评价单用内镜下球囊扩张(EPBD)与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维普数据库(VIP),纳入所有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9个研究,共848例患者,其中EPBD组432例,EST+EPBD组416例,Meta分析显示,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高于单用EPBD患者[MD=2.27,95%CI(1.15,4.49),P=0.02],且EST+EPBD组的取石时间也较单用EPBD短[MD=-1.04,95%CI(-2.00,-0.09),P=0.03]。但两者在总取石成功率[OR=1.42,95%CI(0.80,2.51),P=0.23]、机械碎石率[MD=0.76,95%CI(0.47,1.21),P=0.25]、并发症[MD=0.90,95%CI(0.60,1.35),P=0.60]方面是相似的。结论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时,EST+EPBD术可以缩短取碎石时间和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其总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用EPBD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2年6月期间因膜性或短段闭塞性IVC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及可回收支架治疗患者的疗效。结果 128例患者中,9例行搅拌溶栓治疗(搅拌溶栓组),56例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预开通组),63例行可回收支架治疗(可回收支架组)。除可回收支架组有1例患者于术中发生支架断裂、行外科手术外,其余127例患者的介入手术均成功。术后可回收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余2组无并发症发生。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回收支架组的住院费用高于预开通组(P〈0.01)。术后12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18-66个月,平均44.2个月。随访期间,搅拌溶栓组有1例、预开通组有6例、可回收支架组有6例患者发生原闭塞处的再次狭窄闭塞,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的再次狭窄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未再发生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搅拌溶栓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新鲜血栓形成安全而有效;小球囊预开通技术及可回收支架技术治疗IVC型BCS合并IVC陈旧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满意,且前者更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青光眼大鼠视网膜Mü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情况及可能的意义。方法:采用烧灼涡静脉的方法制作大鼠青光眼模型,分别于术后2h;1,3d;1,2,3wk取材,制作视网膜矢状位冰冻切片和视网膜铺片,进行GS/GFAP免疫荧光双标。提取视网膜总蛋白行GFAP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结果:视网膜矢状位切片可见,正常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染色只出现在神经节细胞层的星形胶质细胞上,而Müller细胞不表达GFAP。制作青光眼模型术后2h,Müller细胞上出现GFAP阳性染色,术后1,3d,GFAP的表达显著增加,到术后1wk,GFAP在Müller细胞上的表达量达到高峰,一直持续到术后3wk,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与以上结果吻合。术后1wk视网膜铺片中清晰可见Müller细胞足板出现GFAP的诱导表达。结论:高眼压时GFAP在Müller细胞上的诱导表达尤其在足板处的强烈表达是Müller细胞对眼压升高产生的一种反应,GFAP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有用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其受体CCR2在骨髓基质细胞(MSC)体内、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大鼠MSC,取第五代MSC行免疫荧光鉴定;免疫组化、RT-PCR检测纯化MSC表达CCR2情况;Boyden小室法检测趋化因子MCP-1(5~500ng/mL)对MSC的趋化迁移作用及其特异性。42只成年大鼠用于体内研究(脊髓全横断组24只,假手术组9只,正常大鼠9只),分别于术后1,3,7.14d取材,行免疫组化检测MCP-1表达,或行MCP-1的Real-timePCR定量分析,或颈内静脉注射荧光标记的MSC,观察MSC向脊髓迁移情况。【结果】第5代MSC都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Vimentin、Laminin及Fibronectin;细胞免疫荧光、RT-PCR证实MSC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2;MCP-1(5~500ng/mL)体外可趋化MSC迁移(P〈0.05),抗MCP-1抗体可对抗其趋化迁移作用(P〈0.05)。脊髓全横断组、对照组脊髓均表达MCP-1,但细胞分布、染色存在差异。影响MCP-1定量。脊髓损伤后趋化因子MCP-1RNA在1d、3d及7d较对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时MCP-1 RNA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其变化,脊髓损伤区迁移MSC较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体内、外可趋化MSC迁移.MCP-1/CCR2通路参与MSC向脊髓全横断损伤区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