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9例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在子宫体部注射缩宫20U;治疗组则于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250ug。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欣母沛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产妇和新生儿因素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从孕28周到分娩前转归的影响因素,以及MRI检查对PPP术中出血量的可预测性。方法: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PPP的孕妇进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检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与术中出血量的相关性。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孕产妇及胎儿因素对PPP转归的影响。结果:在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PPP的孕妇中,合并妊娠期高血压(GHD)产妇在分娩前仍为PPP的风险增加了5.7倍(HR 5.723,95%CI 1.498~21.861,P=0.011);既往剖宫产次数每增加1次,增加8.2倍(HR 8.218,95%CI 2.751~24.554,P<0.001)的PPP风险。结论:孕28周超声检查提示为PPP的孕妇,43.9%在分娩时仍为PPP。且合并GHD、既往多次剖宫产的孕妇这一风险可能会更高。降低或严格把关第1次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手术是控制PPP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徒手扩张推举宫颈法在促进经产妇伴羊水胎粪污染产程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的健康头位经产妇,进入活跃期后,人工破膜发现羊水胎粪污染Ⅰ°-Ⅱ°280例中180例无妊娠期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80mg静脉推注,并施行徒手扩张推举宫颈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安定lOmg静脉推注。观察两组产程进展及围生期结局。结果:观察组经阴分娩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停滞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胎粪吸八性肺炎发生率及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徒手扩张推举宫颈法既能软化宫颈,加速产程进展,减轻产妇的痛苦,又能提高经阴分娩成功率及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冷刀锥切术或Leep术在治疗CIN2~3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4例LCT异常,高危型HPV阳性,阴道镜活检证实为CIN2~3的患者行Leep锥切或宫颈冷刀锥切,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病理、病变残留和复发率、高危型HPV转阴率等。结果①Leep锥切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冷刀锥切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冷刀锥切组;但术后出血量则明显多于冷刀锥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病理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无病变残留,其治愈率为100%。随访3年,两组均无复发,高危型HPV的转阴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Leep锥切术治疗效果和冷刀锥切术相同,Leep锥切术能有效进行创面止血,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但术后出血量则明显多于冷刀锥切组,因此,Leep锥切术和冷刀锥切术各有利弊,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84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6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及肌瘤剥除率。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其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剥除肌瘤数目占术前B超检测数目的94%,而开腹手术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卵巢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Western印迹检测组织中MACC1表达水平。以卵巢癌细胞A2780为研究对象,细胞转染MACC1小干扰RNA(MACC1 siRNA)、siRNA对照(siRNA control),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只加入转染试剂)、siRNA control组(转染siRNA control)、MACC1 siRNA组(转染MACC1 siRNA)。培养24 h后,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MACC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卵巢癌组织中MACC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siRNA control组细胞中MACC1、MMP-2、MMP-9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目与未转染组相比均没有差异,MACC1 siRNA组细胞中MACC1、MMP-2、MMP-9表达水平及细胞存活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目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结论 MACC1在卵巢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干扰MACC1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恶性间皮瘤(MM)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22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M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结合2022年5月前国内外报道的妊娠合并M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该类患者诊断、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均知情同意。结果①本例妊娠合并MM患者情况:女性,32岁,因"停经29+5周,不规律下腹痛2 d"入院,伴发热、肩部不适、贫血及血小板升高;因抗感染治疗效果差,行胸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巨大包块,经会诊考虑肿瘤及感染待排,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2次胸部穿刺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间皮瘤(肉瘤样型)伴深浅淋巴结及颅内转移T4N3M1cⅣB期(主要出院诊断)。给予抗血管生成及免疫治疗,于产后64 d,患者及家属签字自动出院。②文献复习结果:共计检索到5篇与妊娠合并MM患者相关文献,涉及5例患者(其中1例无法获取文献全文而不纳入分析),结合本例患者,5例妊娠合并MM患者临床特点如下。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3例为恶性腹膜间皮瘤、2例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均有腹胀、腹痛,腹壁包块及大量腹水;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主要表现为肩背部不适,胸痛及血小板升高。从发现首发症状至明确诊断需3~7个月,最终均以病变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5例患者仅1例术中完整切除肿瘤,3例采取化疗,1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5例患者共分娩5例活产新生儿,其中3例为早产儿,新生儿及胎盘均无肿瘤转移。2例患者产后死亡,本例患者产后2+个月时,尚存活。结论妊娠合并MM极其罕见,预后差。临床医师对腹痛、胸痛、胸腹腔积液者,应想到本病可能。尽早进行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手术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门诊针刺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产科门诊评估,中医科行针刺促宫颈成熟后成功经阴道分娩孕妇62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按产科指征入院,未行任何措施促宫颈成熟且成功经阴道分娩的孕妇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孕妇产时情况、新生儿结局,以及试验组刺前后宫颈Bishop评分。观察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针刺后宫颈Bishop评分较针刺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会阴侧切、宫颈裂伤及阴道血肿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使用缩宫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产程、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长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针刺1个疗程的孕妇新生儿体重、使用缩宫素比例均明显低于针刺2个疗程及以上的孕妇(P<0.05)。试验组无一例孕妇发生晕针、血肿、皮下出血、针刺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 门诊针刺能有效促宫颈成熟,降低缩宫素使用率,且使用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84例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6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及肌瘤剥除率。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其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剥除肌瘤数目占术前B超检测数目的94%,而开腹手术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