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妊娠期糖尿病与膳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母亲总热卡摄入量及三大营养物质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制定预防、预测和干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案,改善母婴结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应用标准化的程序和规范对妊娠28~32周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产检的全部孕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与膳食问卷调查。记录孕妇在行OGTT时连续3天的热卡摄入量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各自的摄入量,同时测量并记录孕妇的人口统计学参数。结果:①GDM组平均每天总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在控制相关混淆因素后,平均每天总能量摄入与OGTT0h血糖值显著正相关;平均每天总蛋白质供能百分数与OGTT2h血糖值显著正相关;平均每天总碳水化合物供能百分数与OGTT2h血糖值显著负相关。结论:①孕期的膳食总热卡和三大营养物质及其结构比例与GDM的发生发展有关。②妊娠期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能够降低不均衡饮食诱发GDM的风险,进而从整体上降低GDM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椎管内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时限分布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无椎管内分娩镇痛的12 789例单胎足月头位孕妇的病历资料。根据产次将研究对象分为初产妇组(9 517例)和经产妇组(3 272例),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基本资料、母婴结局及第二产程时限等;并比较初产妇[分为<1 h组(n=6 265)、≥1~2 h组(n=2 305)、≥2~3 h组(n=831)及≥3 h组(n=116)]及经产妇[分为<1 h组(n=3 144)、≥1~2 h组(n=102)及≥2 h组(n=26)]中不同第二产程时限的母婴结局差异, 再以Cramer’’s V分析随着第二产程延长, 母婴结局发生率的总体变化趋势。校正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重指数、妊娠期合并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混杂因素后再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第二产程延长与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初产妇和经产妇第二产程时限的第95百分数分别为143 min和52 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阴栓检查法、阴道涂片法和孕中期腹部触诊法判断SD大鼠受孕的准确性,为高效构建SD孕鼠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1月~3月选取50只未生育过的雌性SPF级SD大鼠,9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交配后分别用阴栓检查法、阴道涂片法和孕中期腹部触诊法检查大鼠受孕情况,以解剖发现子宫内存在仔鼠为受孕成功的标准,比较三种方法检出大鼠受孕的成功率。结果 腹部触诊法判断大鼠受孕的成功率为100.00%,阴道涂片法为90.00%,阴栓检查法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中期腹部触诊法对确定大鼠受孕成功的准确率最高,但是需结合确定大鼠交配成功准确率较高的阴道涂片法共同判断。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与羊膜上皮细胞(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AEC)共培养对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 SDF-1)/CXCR4 轴在AMSC 归巢、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人羊膜中分别分离、培养AMSC和AEC,进行扩增及鉴定。实验设AMSC与AEC共培养组、无血清AMSC培养组以及血清AMSC培养组,培养24、48、72 h 后,通过CCK-8 及锥虫蓝实验检测AMSC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检测CXCR4 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迁移实验检测AMSC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结果:48、72 h 共培养组及血清培养组细胞增殖活性及增殖率均高于无血清培养组(P<0.05);共培养组与无血清培养组AMSC细胞的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血清培养组(P<0.05),两组AMSC细胞依赖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血清培养组(P<0.05)。结论:与AEC共培养的AMSC细胞仍具备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且能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共培养能上调AMSC表面CXCR4,并在体外增强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国昆明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人口统计学和社会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昆明一所三甲教学医院和两家民营医院接受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8538例单胎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研究期间该地区GDM的总体发生率为12.5%(IGT 11.7%,GDM 0.8%);孕妇受教育程度最高组(硕士及以上)GDM的发生率最高(16.4%),显著高于大学大专组(16.4%vs12.8%,P=0.036)、高中中专组(16.4%vs 12.4%,P=0.028)和初中及以下组(16.4%vs 10.9%,P=0.002)。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孕妇年龄(OR=1.61,95%CI 1.42~1.83,P=0.000),OGTT时体重指数(OR=1.15,95%CI 1.11~1.20,P=0.000),一级亲属糖尿病(DM)家族史(OR=1.96,95%CI 1.45~2.64,P=0.000),受教育程度(OR=1.16,95%CI 1.02~1.35,P=0.047)是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昆明地区研究期间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与国外和香港的报道相似,受教育程度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昆明市不同血糖情况孕妇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孕期保健及围生期结局,以期指导孕妇孕前准备及孕期保健,降低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方法 收集2005—2013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定期产检至分娩单胎的21 76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及孕前糖尿病(PGDM)组3组。比较3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孕期保健情况、新生儿一般情况及围生期结局。结果 GDM和FGDM组平均年龄高于NGT组,GDM组平均身高低于NGT组,GDM组孕前/OGTT时/分娩前BMI高于NGT组,FGDM组孕前/OGTT时/分娩前BMI高于NGT和GDM组、受教育年限低于NGT和GDM组(P<0.05);GDM组年龄≥35岁、孕前BMI≥25 kg/m2、有DM家族史者占比高于NGT组,FGDM组孕前年龄≥35岁、BMI≥25 kg/m2、有DM家族史、受教育年限≤12年者占比高于NGT和GDM组(P<0.016 7)。GDM组孕期增重、分娩孕周小于NGT组,PGDM组孕期增重、产检次数、分娩孕周小于NGT和GDM组(P<0.05);GDM和PGDM组由外院转入者占比高于NGT组(P<0.016 7)。GDM组出生体质量、身长小于NGT组,PGDM组身长小于NGT和GDM组(P<0.05)。GDM组母亲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疾病、新生儿大于胎龄儿、巨大儿、早产、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低血糖、黄疸需蓝光治疗、围生儿死亡者占比高于NGT组,PGDM组母亲剖宫产、新生儿大于胎龄儿者占比大于NGT组,PGDM组母亲子痫前期、妊娠高血压疾病、新生儿早产、入住新生儿重症病房、低血糖、黄疸需蓝光治疗者占比高于NGT和GDM组(P<0.016 7)。结论 即使给予PGDM组规范的治疗与干预,母婴结局的负面影响仍明显高于NGT和GDM组,因此应强调孕前保健及PGDM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生活在昆明地区不同少数民族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期间在昆明3所医院接受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18195例单胎4个民族(包括汉族、回族、白族、彝族)孕妇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1999年 WHO 制定的 GDM 诊断标准,比较不同民族组间 GDM 发生率。结果该地区研究期间 GDM 的总体发生率为12.4%。GDM 发生率相比,回族显著高于汉族(17.5% vs .12.5%,P =0.026),而彝族显著低于汉族(6.4% vs .12.5%,P =0.003),白族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15.8% vs .12.5%,P =0.061)。Logistic 回归显示,母亲年龄(OR =1.12,95%CI :1.10~1.14)、孕前 BMI(OR=1.12,95%CI :1.06~1.17),OGTT 时 BMI(OR=1.45,95%CI :1.36~1.54)、一级亲属 DM 家族史(OR=1.96,95%CI :1.45~2.64)、白族(OR=1.63,95%CI :1.11~2.41)为 GDM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一生活背景时不同民族间 GDM 的发生率存在差异,提示 GDM 的筛查中民族背景可以作为高危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既往分娩史对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OLAC)患者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3月尝试TOLAC的瘢痕子宫孕妇的资料(妊娠≥28周),共506例,其中阴道分娩成功414例(TOLAC成功组),中转剖宫产92例(TOLAC中转剖宫产组)。比较两组前次剖宫产时间、剖宫产指征、阴道分娩史、新生儿存活情况等。结果:TOLAC中转剖宫产组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大于TOLAC成功组(P0.05),两组平均妊娠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妊娠间隔1年、1~2年、2~3年、3年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前次剖宫产指征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LAC成功组有阴道分娩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TOLAC中转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未存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有阴道分娩史是TOLAC成功的有利因素,而既往分娩史的其他因素对TOLAC的成功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Omentin基因表达的差异及其与糖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43例GDM孕妇与43例正常孕妇(NGT)按年龄、产次、分娩前BMI、分娩孕周配对后,测量两组产前空腹血脂水平,并于剖宫产术中留取研究对象腹部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部位脂肪组织OmentinmRNA表达水平,分析Omentin mRNA表达水平与OGTT结果和产前脂代谢的相关性。结果:①在GDM人群中,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的Omentin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NGT组对应部位的表达水平。②在单因素分析中,网膜脂肪组织的Omentin mR-NA表达量与OGTT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呈显著负相关;而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Omentin mRNA表达量则与OGTT餐后2 h血糖水平以及产前HDL-C水平呈显著相关性。③进一步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网膜脂肪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Omentin mR-NA表达量均是OGTT餐后2 h血糖水平独立预测因子,网膜脂肪组织Omentin mRNA表达量对OGTT餐后2 h血糖水平影响更大。结论:网膜脂肪组织Omentin mRNA表达与糖代谢的关系可能比皮下脂肪组织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以不记名问卷调查和查房后随堂测验两种形式,从主观感受和客观查房效果两个方面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差异,以明确PBL教学法应用于教学查房可行性和优越性,寻找符合临床教学需要的规范的教学查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