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进EB作为核酸染色剂中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江  刘敬忠 《华夏医学》2000,13(4):536-536
溴乙锭(EB)是最常见的核酸电泳染色剂,使用该试剂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EB加入电泳缓冲液或琼脂糖凝胶中,一是核酸电泳后再在EB溶液中染色。笔者设想电泳前首先将EB与DNA结合为复合物,电泳后就可以直接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这不仅背景清晰干净,节约EB用量,减少EB污染,减轻对实验人员的健康危害,也简化了操作。1 材料和方法1.1 溴化乙锭及pBR322/MSPI(0.5μg/μl):亚美公司生产。1.2 方法:1常规铺2%的琼脂糖凝胶。2将溴化乙锭配成10mg/μl的母液,然后分别将母液稀释成1/25,1/50,1/100,各取2μl,与等体积的pBR322/MSPI混合(则…  相似文献   
2.
面部皮损激光术后积雪甙乳膏治疗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面部皮损激光术后应用积雪甙乳膏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1例病人的面部皮损随机分为积雪甙乳膏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面部皮损激光术后,创面每日应用0.5 g/L碘附消毒1次,消毒后创面涂积雪甙乳膏适量;对照组创面每日应用0.5 g/L碘附消毒1次并保持创面清洁。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1月与6月后创面情况积分。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3.30,P<0.01)。两组1月后创面情况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4,P<0.01);两组6月后创面情况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1,P<0.01)。结论积雪甙乳膏具有促进创面愈合、防治病理性瘢痕形成的作用,面部皮损激光术后应用积雪甙乳膏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卫星及在血友病甲基因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江  龙桂芳 《华夏医学》2006,19(3):595-597
血友病甲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微卫星在其基因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血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  朱春江  彭娟  王昕 《华夏医学》2007,20(3):485-486
目的:研究小儿EB病毒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确诊为EB病毒感染的97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EB病毒感染的患儿中有70例出现血液学改变(72.2%),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65%),贫血(15.5%),粒细胞减少症(13.4%),血小板减少(14.4%),类白血病反应(6.2%),全血细胞减少(3.1%)。绝大多数患儿的血液系统症状可随原发病的好转而改善或消失。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多种血液学改变及血液系统并发症,多数是可逆的,临床上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5.
侧柏叶炭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丁安伟  朱春江 《中药材》1994,17(11):24-2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侧柏叶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侧柏叶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70℃煅制40min,该炮制品的多种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炮制对槐米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槐米生品及用正交试验法炮制的9种炮制品进行槲皮素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炮制品中槲皮素的含量高于生品,且以180℃炒制11min(A2B2C2)炮制品的槲皮素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7.
40例胃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40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40例胃间质瘤,其最常见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和腹痛.其中行胃镜检查35例,超声胃镜检查26例,B超检查21例,CT检查16例,MRI检查6例,钡餐透视4例.40例全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抗体为CD34、CD117、VIM、SMA、NES、DES、S-100等.结果发生部位胃底大弯侧14例(35.0%),胃窦大弯侧9例(22.5%),胃底小弯侧9例(22.5%),胃窦小弯侧5例(12.5%),胃底近贲门3例(7.5%),以胃底、胃窦部多见.病理示恶性18例(45.0%),良性12例(30.0%),潜在恶性10例(25.0%).向平滑肌分化15例(37.5%),向神经分化11例(27.5%),向平滑肌神经双向分化3例(7.5%),缺乏分化9例(22.5%).CD117(+)37例(92.5%).结论胃间质瘤的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超声胃镜等影像学检查以及CD117等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等进行,诊断一旦明确,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8.
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遗传病之一,从表现上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杂合子亦有轻微贫血症状,其在广东、广西等地区发病率约为3.4%~5.8%[1].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发现的β地贫突变类型达29种以上[1-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三烯D4是否参与调节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eotaxin-3,Eot-3),探讨白三烯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在气道变态 反应性炎症中的作用。 方法用白三烯D4预处理支气管上皮细胞1h,然后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细胞24h,RT-PCR法检测Eot-3在mRNA水平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 培养上清液中Eot-3蛋白的表达。 结果未经处理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仅表达微量的Eot-3,用IL-4刺激细胞并培养24h后,在mRAN和蛋白水平的Eot-3表达明显增强,白三烯D4预处理 细胞1h,可以使IL-4的这种诱导作用加强。 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不仅是一种屏障细胞,也是一种效应细胞,在炎症介质的刺激下能表达Eot-3,参与支气管炎症的产生。白三烯D4通过上调 IL-4诱导Eot-3在上皮细胞的表达可能是其参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桂林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桂林地区建卡的孕妇进行α地中海贫血筛查,对双方都是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夫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以杜绝重型α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方法 在孕16-24周时对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获得胎儿细胞,运用多重PCR法确定胎儿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结果 1574个建卡孕妇中,179例为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其中8例其配偶亦为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对这8对高危夫妇进行了产前诊断,其中Hb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基因型:-- SEA /-- SEA)3例,α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基因型αα/--SEA)3例,正常(αα/αα)2例。结论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快速、准确地确定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和进行产前诊断,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