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为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分期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为64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大于或等于65岁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32),小于65岁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巨大包块(平均径线≥10 c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年龄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经手术确诊的311例来源于卵巢的巨大包块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将患者按年龄和包块平均径线进一步分层,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包块平均径线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1)患者中位年龄44(24,60)岁。首发症状依次为体检发现卵巢包块、腹痛、腹胀、自觉腹部膨隆、出现压迫症状。(2)手术方式依次为:单侧卵巢切除术(30.5%,95/311),卵巢囊肿剥除术(28.9%,90/311),肿瘤分期或肿瘤细胞减灭术(28.0%,87/311),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12.5%,39/311)。(3)病理类型为:良性(49.5%,154/311)、恶性(31.8%,99/311)、交界性(18.7%,58/311)。(4)<20岁组患者因发现腹部膨隆就诊者,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50岁组的卵巢切除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20岁组患者的单侧卵巢切除率仍高达30.1%(15/49)。(5)包块大小与病程的长短相关,病程1~6月时,包块径线>30 cm者最常见(P<0.05)。>30 cm组交界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巨大包块以卵巢黏液性及卵巢交界性黏液肿瘤多见。包块大小随病程的延长有增大趋势,且随着包块增大,交界性肿瘤发生率随之升高。同时应加强年轻群体的健康宣教,当出现腹痛、腹胀,尤其是下腹膨隆时应及时就诊,以避免因交界性肿瘤等切除卵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Foley尿管水囊与普贝生栓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12月在本院待产的孕足月、单胎头位、有引产指征、阴道清洁度≤Ⅱ度、胎膜完整、官颈Bishop评分<6分的初产妇,签署随机对照研究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2组,最终纳入分析的共126例,分别予Foley尿管水囊(64例)和普贝生栓(62例)促官颈成熟,Foley尿管水囊组与普贝生栓组孕妇的孕周、引产前宫颈评分、引产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t、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儿结局. 结果 Foley尿管水囊组与普贝生栓组宫颈评分改善、引产成功率、阴道分娩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ey尿管水囊组较普贝生栓组引产24 h内阴道分娩率低[28.1%(18/64)与56.5%(35/62),t=10.37,P<0.05],宫缩过频过强发生率也较低[0.0%(0/64)与17.7%(11/62),P<0.05],但缩宫素使用率高[87.5%(56/64)与21.0%(13/62),x2 =56.27,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妇无一例发生产褥感染. 结论 严格掌握Foley尿管水囊促宫颈成熟的指征及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以取得与普贝生栓相似的促官颈成熟效果及引产母婴结局,未发生过频过强官缩,具有安全性高及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孕妇21岁,妊2产0,汉族,因"停经31周余,发热咳嗽2 d"于2008年3月23日入院.入院前2 d受凉后出现低热伴咳嗽,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第2天症状加重,高热40℃,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5×109/L,血小板70×109/L.  相似文献   
5.
子(癎)前期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研究发现辅助性T淋巴细胞1和2(T helper 1/T helper 2,Th1/Th2)免疫状态向Th1漂移是子(癎)前期发病的重要免疫机制[1-4],因此研究子(癎)前期产生Th1型漂移的免疫调控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中胚叶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mesodermal tumors,MMMTs的临床特点、诊治难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年至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2例生殖系统MMM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子宫体MMMTs15例,输卵管卵巢MMMTs6例,宫颈MMMTs1例。子宫体MMMTs主要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排液;输卵管卵巢MMMTs主要表现为腹痛、盆腔包块;53.3%(8/15)的子宫体MMMTs在相对早期诊治,但首次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仅31.8%(7/22),95.5%(21/22)的患者分别接受了1~2次肿瘤切除手术。其中临床病理分期Ⅰ期患者1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Ⅲ期患者1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Ⅳ期患者1例,术后11个月复发,术后22个月死亡。结论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多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需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卢先艳  韩克  凌静娴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4978-4980
目的:分析25例确诊为剖宫产术后疤痕早期妊娠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MTX于超声引导下孕囊内注射,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结果:20例药物治疗成功,5例行髂内动脉栓塞成功,1例最终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下段疤痕妊娠应尽早做B超检查明确诊断,采用MTX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子宫下段疤痕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必要时介入治疗也可作为保留子宫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51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516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46例复发,复发率为8.91%。年龄、体重、血压、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ER及PR低表达与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存在相关性(P<0.05)。糖尿病、脉管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切除、腹水细胞学检查与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 。年龄、体重、血压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年龄、体重、血压、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ER及PR表达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高龄、低体重、高血压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对Ⅰ~Ⅱ期高龄、低体重、高血压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密切随访,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手术及放疗作为宫颈癌的经典治疗方法目前已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随着化疗药物及化疗途径的不断发展创新,人们也开始运用化疗这一途径,包括术前及放疗前的新辅助化疗。2001年8月~2002年11月,笔者选择宫颈癌Ⅰb2 期局部肿瘤巨大(>4cm)或桶状宫颈患者共10例,先予介入化疗,术后3周左右再行手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 ,剖宫产率普遍呈上升趋势 ,国内不少医院已达 40 % ,甚至更高[1 ] 。在众多的剖宫产指征中 ,胎儿窘迫 (简称胎窘 )作为第一指征者越来越多。我院 1 998年共分娩产妇1 72 3人 ,剖宫产 40 8人 ,占 2 3 68%。其中以胎窘为第一指征者 1 0 7例 ,占 2 6 2 6% ,居所有剖宫产指征首位。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旨在恰当掌握手术指征 ,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1 临床资料1 0 7例产妇平均年龄 2 7岁 ,除 2例经产妇外 ,均为初产妇 ,其中高龄初产妇 5例。均为单胎头位。平均孕龄 392 /7周 ,其中 <37周 2例 ,≥37周 <42周 1 0 4例 ,≥ 42周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