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DCTA)三胎选择性减胎的安全性以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在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产科因DCTA三胎要求RFA选择性减胎病例的患者资料,对手术经过、临床结局和并发症,以及其分娩胎盘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2例DCTA病例纳入本回顾性分析,RFA手术时孕周为(15.6±1.3)周,分娩孕周为(36.9±1.1)周(34+4~38+2周)。12例中8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与未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病例相比,两组从RFA手术到分娩的间隔差异以及分娩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娩新生儿23例,6例(26%)小于胎龄儿。无论是独立绒毛膜单胎还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MCDA)保留胎,出生体质量的平均百分位数明显低于单胎妊娠胎儿体质量的第50百分位数(P<0.001)。1例DCTA中的MCDA保留胎RFA术后4 h死亡(8.3%),死前保留胎一度出现胎儿心动过速伴胎动消失,分娩后胎盘检查显示MCDA保留胎侧胎盘苍白而减灭胎侧胎盘瘀血。收集10例DCTA中MCDA保留胎存活的胎盘,9例可见保留胎胎盘循环通过双胎之间血管吻合支不同程度灌注了减灭胎部分胎盘小叶,1例无明显灌注减灭胎胎盘的病例MCDA保留胎体质量百分位数最低。结论RFA减胎对于DCTA三胎减胎安全有效,减胎后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手术不影响RFA术后继续妊娠时间,术中监测MCDA保留胎心率和胎动异常与不良结局有关,胎盘检查有助于了解不良结局原因,保留胎生长潜能或许与双胎之间的血管吻合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 (VEGFR)KDR ,Flt - 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株NB4、K56 2、HEL ,Jurkat、HL - 6 0 ,THP的基因表达情况 ,为进一步研究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抗肿瘤靶点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RT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6种急性白血病细胞系肿瘤细胞进行VEGF及其受体的基因型和表型检测。结果   6种白血病细胞系均 ( 1 0 0 % )检测到VEGF基因表达 ,强度不同 ,其中 3种细胞株 ( 50 % )检测到受体Flt- 1基因表达 ,所有细胞株均未检测到受体KDR基因表达 ;6种急性白血病细胞株上清液中VEGF浓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结论  VEGF及其受体在白血病细胞表达 ,说明VEGF及其受体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是急性白血病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蒋莎义  马沛然  谢晓恬  石苇  张敏 《上海医学》2006,29(11):800-803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及致心肌病的机制。方法建立柔红霉素致大鼠心肌病的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ErbB mRNA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病理改变,采用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超声检查心脏射血功能,检测大鼠心肌组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柔红霉素损害的大鼠心脏组织ErbB2 mRNA表达下降(P<0.05),凋亡指数增加(P<0.01),病理积分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下降(P<0.05),ROS、MDA产生增加(P<0.05),SOD、GSH- PX活性减低(P<0.05)。结论Neuregulin-ErbB信号传导削弱所致的凋亡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参与柔红霉素心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门冬酰胺酶相关儿童急性胰腺炎诊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收集国内病例资料,分析和归纳儿童门冬酰胺酶(ASP)相关胰腺炎(AAP)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不断提高儿童AAP的早期诊断率和疗效水平。方法归纳我院和近年来国内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患儿诊治经过,参照国际AAP诊断标准,分析我国儿童AAP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规律以及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归纳66例儿童AAP资料可见:(1)最终疗效:病死率为36%(24/66例),其中24例死亡病例中19例(79%)死于休克。(2)流行病学:无高发年龄段和性别差异,大多数(79%)发生于首次接受ASP的诱导治疗期。(3)临床表现:腹痛、腹胀和呕吐分占91%、72%和69%:(4)血胰腺酶水平:血淀粉酶和血脂肪酶增高分别占89%和100%。(5)影像学检查:早期腹部B超和C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84%和82%。(6)综合治疗:奥曲肽为主要药物之一,但并未能降低病死率。(7)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和培门冬酶(PEG-ASP)两组中,坏死性胰腺炎分别占25%和50%,P0.05;病死率分别为36%和1I%,P0.05。结论多数AAP发生于诱导治疗期。腹痛并非必然症状,血脂肪酶的敏感度高于血淀粉酶,早期B超和CT影像学检查阳性率也有限,因此需要全面分析判断以助早期诊断。需要在奥曲肽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水平。PEG-ASP在预防AAP及降低其严重程度方面较L-ASP未见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远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远期疗效。方法 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作为儿童AML长期化疗中的早期和定期强化治疗,采用Kaplan-Metier法统计长期无病生存(DFS)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强烈化疗后并发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Ara-C浓度。结果 16例初治患者的6年以上DFS率达到62.5%(10/16例);持续完全缓解5年以上7例,3~5年2例。但复发病例疗效仍不理想。采用积极的化疗并发症防治措施,患儿均能够度过骨髓抑制期,未出现重要脏器明显损伤和化疗相关死亡。HPLC检测显示HD-AraC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血浆和脑脊液中Ara—C浓度。结论 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儿童AML可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患儿能够耐受该化疗方案的强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骨质破坏为主的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骨破坏为主的儿童恶性淋巴瘤临床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6例经病理活检,免疫分型和影像学检查后,选择化疗方案,观察疗效。结果:6例患儿经CT和MRI检查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免疫分型为B型,应用MCP方案化疗后1例死亡,5例持续完全缓解(CCR)。结论:以骨质破坏为主的儿童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经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和免疫分型可早期确诊,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可采用MCP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aggressive 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内阿糖胞苷(Ara-c),代谢关键酶——脱氧胞苷激酶(deoxycyfidine kinasekinase,DCK)胞苷脱氨酶(cytidine deaminase,CDA)活性,探索阿糖胞苷代谢关键酶活性与儿童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位素3H—Cytidine做为放射底物检测32例患儿(ALL19例,AML9例,晚期NHL4例)骨髓单个细胞内DCK、CDA酶活性,统计分析各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初发患儿DCK酶活性明显高于复发患儿(P〈0.05)。初发患儿CDA酶活性明显低于复发患儿(p〈0.05)。初发患儿cDA/DCK明显低于复发患儿(P〈0.05)。初发患儿ALL、AML、NHL中DCK酶活性来见显著差异(P〉0.05)。酶的活性与患儿年龄、性别未发现相关性(P〉0.05)。结论DCK活性增高,有利于Ara-C转化为具有活性的Ara-CTP。CDA活性增高,将促进Ara-C迅速降解,影响疗效。所以,初发与复发患儿DCK、cDA酶活性的显著差异(DCK活性降低和CDA活性增强),很可能是导致肿瘤复发的原因。因此,骨髓单个核细胞内DCK、CDA酶活性表达强弱与Ara—C的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t,G-CSF)是一种多肤链的造血生长因子,由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调节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使中性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生长和分化,保护中性粒细胞避免凋亡并加强它们的功能.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人工合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已被广泛地用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醉性镇痛药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严格限制,它的利用合理与否可产生不同的临床意义。为评价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我们对住院麻醉性镇痛药处方及晚期癌症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1 方法收集本院住院麻醉性镇痛药处方共3074张,统计处方总数,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科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