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腺苷对幼猪急速升高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上海种白猪10头,3~4周龄,利用低氧(FiO212%)建立幼猪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于肺动脉心内测压管内持续滴注不同浓度的腺苷[(0、10、25、50、75、1μg)kg-1·min-1],在各时相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持续滴注腺苷50~100μg·kg1·min-1可明显降低mPAP、PVRI、TPG、Pp/Ps、Rp/Rs(P<0.01),50~75μg·kg1·min-1可明显增加CI、SI(P<0.05).结论静脉持续滴注腺苷可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幼猪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同时还可增加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2.
小儿心胸手术后膈肌麻痹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损伤性膈肌麻痹对小儿心胸手术恢复的影响及其诊断和治疗,将 2000年 7月~ 2002年 6月,心胸术后经 B超或 X线透视诊断损伤性膈肌麻痹 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呼吸机支持呼吸, 5例行膈肌折叠术.结果显示,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 5~ 1138 h,平均 (286.05± 117.32) h;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9例;呼吸机依赖 6例; ICU滞留时间 5~ 58 d,平均( 16.55± 5.76)d; 5例于手术后 21~ 57 d,平均( 40.67± 5.33) d,接受膈肌折叠术;膈肌折叠组体重小于非膈肌折叠组,折叠组术前、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 ICU滞留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提示对于小年龄、低体重、营养不良等高危病儿,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行膈肌折叠术.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下小儿腔肺吻合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总结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的两组病例行双向腔肺吻合(M.Glenn)术后的转归,以客观评价小儿施行非体外循环腔肺吻合术的可行性,将2000年5月--2002年11月行单纯M.Glenn术的32例患儿(年龄0.33--ll岁,体重6—32kg)分为两组,A组(n=16)为体外循环组,B组(n=16)为非体外循环组。所有病例监测术后1、6、12、24、48h氧合指数(OI);测定人ICU即刻(T1)、呼吸机撤离前、后(T2和T3)3个时间点的中心静脉压(CVP)、跨肺压(TPG)、跨脑压(TCP);记录两组病例手术时间(OT)、术后并发症、术后12h用血球量、呼吸机使用时间(VT)、ICU滞留时间(IT)以及住院费用。结果显示,B组术后OI均高于A组,尤其在术后lh和6h,OI分别为A组的1.4倍和1.3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尽管撤机前B组CVP为A组的1.3倍(P<0.05),TCP明显低于A组,但撤机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VT、IT差异虽无显著性(P>0.05),但B组术后12h用血球量、并发症明显降低,住院开支亦较A组节省了约30%(P<0.05)。提示非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小儿双向腔肺吻合术是可行且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大动脉转换术治疗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采用大动脉转换术治疗右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Taussin-Bing综合征)。方法:5例2-7月龄,体重4.5-6.5kg的Taussig-Bing综合征病儿经大动脉转换术纠治。其中2例因肺炎,心衰急诊手术。所有病例在深低温停循环或低流量下行室间隔缺损至肺动脉心内隧道补片方法修补和大动脉转换术方法纠治。其中1例冠状动脉畸形,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该例术后心功能不全,尿量少。余4例恢复良好,术后10-24d出院,结论:大动脉转换术治疗Taussig-Bing综合征,能防止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避免了心外管道应用,减少了术后病死率,提高了术后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七年来4例原因不明肺部疾患的儿童,经各种非创伤性检查不能明确诊断,在慎重选择、仔细考虑下进行开胸肺活检,明确了诊断。作者根据临床体会认为,若病例选择适当,操作熟练,开胸肺活检方法简易、安全,不失为诊断原因不明肺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还就适应症、禁忌症、开胸肺活检的优缺点、并发症等问题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5年来我院共收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2392例,20余病种,5岁以下患儿占总致62%。通过体外循环、深低温暂停循环、心肌保护、手术、监护和不用血技术的研究以及心肺机、氧合器微滤网等体外循环基本设备的改进,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开展了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纠治。医院总死亡率由6.8%(15年)降至3.6%(1987)。  相似文献   
7.
动脉转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总结动脉转位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和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ASO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32例,其中TGA22例,伴室间隔完整型(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IVS)9例,伴VSDl3例;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VSD(Taussig—Bing)10例。结果TGA/IVS9例中死亡1例,TGA/VSD13例中死亡4例,Taussig-Bing10例死亡3例,总手术死亡率25%(8/32)。术后随访3个月~2年,所有患者紫绀消失,活动能力明显增强。1例Taussig—Bing术前二尖瓣轻-中度反流,术后仍为中度反流;2例TGA主动脉和肺动脉瓣上狭窄,压差40mmHg(1kPa=7.5mmHg),1例肺动脉瓣下狭窄和残余VSD,3个月后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ASO已广泛应用于TGA的纠治,手术效果满意;应用于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瓣下VSD的早期纠治,不但可防止发生肺血管阻塞性病变,而且避免了心内修补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完全性血管环的早期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完全性血管环的早期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3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完全性血管环病儿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3月龄~3.2岁,平均(2.2±1.7)岁.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ECHO)和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包括双主动脉弓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和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10例.术前麻醉诱导后和术毕行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双主动脉弓通过切开次弓后部进入降主动脉的位置,将环离断;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韧带者,双重结扎离断动脉韧带或者离断后缝合两残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处会有Kommerell憩室予切除,切下左锁骨下动脉转移至左颈总动脉作端侧吻合.结果 除1例病儿因术后2个月不能脱离呼吸机放弃治疗外,余病儿均生存.术后经支气管镜检查,受压迫的支气管腔均明显改善,7例病儿出现呼吸道并发症,术后监护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28~129 h,5例病儿由于肺血管阻力高,吸一氧化氮(NO)治疗1周后好转.随访3个月~2年,左锁骨下动脉移植至左颈总动脉者术后彩色超声检查显示血流通畅,左侧桡动脉搏动良好.结论 术前或术中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进一步明确气管软化或支气管软化的部位.早期完全性血管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尤其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在近降主动脉处横断后转移至左颈总动脉病例,远期随访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婴幼儿期主动脉弓中断一期矫治手术早、中期效果以及有关死亡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连续72例主动脉弓中断伴有合并畸形的一期矫治手术效果,其中63例手术中采用改良端侧直接吻合技术重建主动脉弓,9例在吻合的前壁用补片扩大成形;采用Logistic多元线形回归分析和评估早、中期结果以及有关影响手术后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总生存率83.4%,手术后0.5、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96%、96%、95%.与术后死亡有关危险因素是大年龄(P=0.018)、合并复杂畸形(P=0.001)、术前状况(P=0.01)和肺动脉高压危象(P=0.014).结论 一期矫治主动脉弓中断以及合并畸形的早、中期预后好,重建主动脉弓采用直接端侧吻合技术以及适宜补片扩大效果佳,术前年龄和状况影响术后早期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总结新生儿患危重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先心病 )手术纠治的围术期护理经验 ,探讨新生儿先心病手术纠治的围术期监护方法、并发症 ,用合适的护理对策来提高新生儿先心病的围术期监护质量。方法 :选择 2 4例患危重先心病新生儿 ,进行围术期护理的质量跟踪 ,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 4例患危重先心病的新生儿中 1例死亡 ,死亡率 4 .2 % ,其余2 3例全部治愈。随访 1~ 2 0个月 ,均恢复良好。结论 :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对策主要有新生儿转运、前列腺素E1(PGE1 )应用及护理、术后早期镇静、心功能监测和护理、呼吸管理、基础护理及预防感染、对家属的指导和培训 ,这些措施可明显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护理意外及喂养不当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