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患者女,48岁。左鼻渐进性鼻塞半年余,无涕血、发热、头痛。查体:外鼻无畸形,左侧鼻腔可见半透明息肉状物,表面光滑,无分泌物,嗅觉正常,在内镜下摘除左鼻腔新生物,术中见肿瘤基底位于中鼻甲,组织脆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反流性咽喉炎(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所致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对440例慢性咽炎患者行胃镜检查,符合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al refax disease,GERD),并确诊LPRD,且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肠动力药。观察组:在前述方案基础上应用康复新液含潄后咽下早晚各一次。以三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喉镜,并就症状,体征,及内镜检查进行评价,评价两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显效(75)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77.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质子泵抑制剂、胃肠动力药治疗LPRD的疗效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及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属良性病变,临床较少见,易与恶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和真菌性上颌窦炎等相混淆.术前确诊颇难,常致误诊而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将本科1993年2月~2006年6月收治的57例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上颌窦及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腭咽成形术(UPPP)后咽部容积的变化与发音的相互关系,找出较为理想的容积范围,既能解决病症,又不影响发音。方法:在充分改善患者病症的前提下,测量210例腭咽成形术后咽腔的横径、前后径、上下径,并计算出容积数,应用计算机语言工作站测量其语言学特征,并与30例正常人语言学相比较,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5.0cm3<咽腔容积<15cm3时,其发音与正常人的发音有显著差异(P<0.01),出现发音不清晰及鼻音等症状;而咽腔容积在5.0cm3~15cm3范围内时的发音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腭咽成形术,在手术中对咽腔的扩大不能随意而为,应在5.0cm3~15cm3之间的范围内进行,既能改善症状,对发音的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5.
喉癌患者血清CCA和IAP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喉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笔者对喉癌患者的肠癌相关抗原(Colorectalcarcinomaantigen,CCA)和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mmunosuppressiveacidicprotein,IAP)进行检测,并对喉癌患者围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SLIT)过程中患者生活质量( QOL)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接受粉尘螨滴剂SLIT治疗满1.5~2年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变应性鼻炎( AR)患者的资料。采用迷你型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RQLQ )在治疗前、治疗半年、治疗1年和1.5~2年后,评估患者的QOL,并记录药物评分( TMS)的变化。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活动受限和其他症状这两个维度在治疗半年后与治疗前相比得分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055和-1.607, P>0.05),经过1年的免疫治疗后,得分开始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3.595和-5.949, P<0.05)。在治疗1.5~2年时得分进一步下降。其他维度及总均分均在治疗半年后下降(Z值分别为-3.854,-4.732,-2.903,-4.149, 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评分进一步下降。结论 AR患者QOL最受影响的方面为鼻部症状(如鼻塞、流鼻水、打喷嚏)和实际问题(反复擤鼻涕或擦、揉鼻眼),SLIT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QOL。  相似文献   
7.
乳突根治术是处理中耳、鼓窦及乳突病变的最常见手术,面神经颞骨内的鼓室段及垂直段位于术区内,由于病变的破坏或解剖的变异,手术可能导致面神经的损害。国内报道的面瘫发生率为0.6%-3.7%,而面瘫也是该手术常见的较严重的并发症,这给患者及医生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我院1994年1月-2001年12月间行乳突根治术并发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G)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听力下降43/43例,耳闷感29/43例,咖啡样耳漏12/43例,耳鸣26/43例。蓝鼓膜为典型体征36/43例。颞骨高分辨CT(HRCT)主要表现为中耳乳突软组织阴影,可伴有听骨链破坏(17/43),手术中发现(13/43)与术前符合率76.47%(13/17)。结果手术方法选择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鼓室置管术31例,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11例,单纯鼓室置管术1例。术后随访0.5~3.0年,无复发。术后1~2个月鼓膜颜色恢复正常,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骨气导间距平均减少(25.0±3.5)dB。结论C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感、耳鸣、咖啡样耳漏和蓝鼓膜。HRCT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断及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明确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及乳突的通气、引流,并重建听力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经CT明确诊断的额窦病变33例(56侧),以CT扫描成像为基础在鼻内镜下以鼻丘气房、钩突附着上缘及筛泡前上缘为标记开放额隐窝及额窦。结果 所有手术最终找到并开放额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鼻内镜检查,随访3~18个月。27侧痊愈,额窦口开放引流良好,炎症全部消失;21侧有效,症状明显改善;8侧无效。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病变应密切参考CT扫描影像,准确定位额窦口。去除额隐窝处病变,充分开放额窦口引流是治疗额窦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4 8岁。左鼻渐进性鼻塞半年余 ,无涕血、发热、头痛。查体 :外鼻无畸形 ,左侧鼻腔可见半透明息肉状物 ,表面光滑 ,无分泌物 ,嗅觉正常 ,在内镜下摘除左鼻腔新生物 ,术中见肿瘤基底位于中鼻甲 ,组织脆弱。病理检查 :灰白色破碎组织 6 .0cm× 2 5cm× 2 .0cm ,质嫩 ,切面灰白色 ,镜下观察 :肿瘤由细胞稀疏区和细胞密集区组成 ,组织形态多样 ,肿瘤细胞呈短梭形 ,卵圆形、浆少 ,核无明显异型 ,未见核分裂像 ,瘤细胞以杂乱无章式排列为主(图 1) ,可见富于血管区域 ,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 ,波浪状神经瘤样区 ,瘤细胞之间可见大量粗细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