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饲养层对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 cell)的培养与建系十分重要。实验选择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Priimary mouse embmy fibroblasts,PMEF)作为饲养层,这种饲养层能够较好地维持ES细胞未分化状态和二倍体核型。除选用经典的14.5d的孕鼠制做原代成纤维细胞外,我们还选了10d、18d、的孕鼠制成饲养层,通过ES-D3的传代培养结果表明:10-18d的PMEE均可作为饲养层用,10代内的饲养层培养细胞均适宜。  相似文献   
2.
动脉性鼻出血的不同方法治疗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门诊及急诊工作中动脉性鼻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鼻内窥镜下以传统的前鼻孔填塞法及电热烧灼法、微波凝固法治疗动脉性鼻出血。结果:共治疗鼻腔浅部动脉出血患者693例,其中前鼻孔填塞法治疗230例,抽纱条时停止出血患者193例(83.9%),两周以内原部位又出血者35例(18.1%);电热烧灼法治疗328例患者,包括65例呈持续性血管搏动性出血,均治疗成功;微波烧灼法治疗135例,在出血点暂时闭合时施行手术成功者95例(70.4%),40例患者在活动性出血状态下以微波烧灼术治疗失败,改用电热烧灼法治疗后获成功。电热灼法和微波法治疗后2周以内,鼻出血患者原部位均无再次出血。结论:(1)传统前鼻孔填塞法为治疗动脉性鼻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宜于不易暴露的嗅裂区出血点治疗,但此法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较大,填塞术后再次出血的机会较多。(2)微波烧灼法对于活动性动脉出血点很难奏效,这与微波不能有效凝结快速流动血液有关。(3)电热灼法对静止性动脉出血点或活动性动脉出血点均能有效治疗,为最迅速和可靠的止血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花瓣式泪小管切开术治疗下是否需要联合泪小管移植术才能达到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的125例(共131眼)泪小管阻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观察组的67眼术式只采取花瓣式泪小管切开术,对照组64眼采取花瓣式泪小管切开术并联合泪道植管术,术后7天拔除泪道植管。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4.03%,对照组治愈率为96.8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阻塞患者采取花瓣式泪小管切开术,无需进行泪道移植,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5.
对16例肺动脉瓣狭窄施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跨瓣压差平均下降71±12.2%。肺动脉瓣口面积平均增加95±44%。单、双球囊治疗各8例。结果表明:双球囊技术比单球囊技术优越、安全、并发症少。PBPV前后连续式多普勒探测肺动脉瓣最大瞬时压整、平均压差及瓣口面积与心导管相应测值比较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GCS评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260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分为手术组109例和保守治疗组151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并分析与入院时GCS评分的关系。结果 GCS评分3~5分和13~15分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S评分6~8分及9~12分手术治疗组预后优于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患者预后GOS评分超过4分患者比例为74.31%(81/109),重度致残率为25.69%(28/109),优于保守治疗组的37.08%(56/151)与62.91%(95/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预后效果好,病死率低,并发症易于控制,在手术选择和手术时机上应根据术前评价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作为新型他汀类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存活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5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2例)和瑞舒伐他汀组(10mg,睡前服,33例),随访12个月,测定患者在介入前、后12个月的血脂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并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摄取分数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及TNF-a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0.01),而99mTc—MIBI摄取分数均显著增加;且与辛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4.54±0.66)mmol/L比(3.21±0.53)mmol/L]、LDL-C[(2.71±0.53)mmol/L比(2.01±0.34)mmol/L]、CRP[(0.41±0.15)mg/ml比(0.28±0.13)mg/ml]、TNF—a[(1.48±1.15)ng/ml比(1.05±0.91)ng/ml]水平明显降低及99mTc-MIBI摄取分数[(1.66±0.38)比(1.99±0.46)]明显增加(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IMT较治疗前明显减小[(0.81±0.27)mm比(0.98±0.41)mm,P〈0.01],且优于辛伐他汀组[(0.81±0.27)mm比(0.93±0.33)mm],而辛伐他汀组IM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PCI术及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减小,并进一步改善存活心肌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四乙基铅中毒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乙基铅(tetraethyllead,TEL)为无色油状略有水果香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有机溶剂、脂肪和类脂质,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TEL是1921年发现的,1923年开始在车用汽油中使用,直至1959年被人们用作唯一的辛烷值改进剂.1960年TEL进入抗爆剂市场,催化重整工艺的发展使其使用量迅速增加.目前,TEL及其化学混合物和物理混合物仍作为重要抗爆剂在某些地区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40例鼓室成形术临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Ⅲ、Ⅳ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的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眼耳研究所从1992-2000年随访的40例鼓室成形术病人,其中Ⅲ型和Ⅳ型各20例.Ⅲ型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55岁(范围11-79岁).Ⅳ型中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5.11岁(范围12-74岁).Ⅲ型中9例有胆脂瘤.Ⅳ型中7例有胆脂瘤.20例Ⅲ型病人中4例采用金伯格人工听骨,16例采用自体-异体砧骨.20例Ⅳ型病人中10例采用金伯格人工听骨,4例采用理查德人工听骨,6例采用鲁森斯基人工听骨.所有的病人都行Ⅰ期听骨链重建.结果所有的病人在术后3月、6月、12月随访.Ⅲ型术后气骨导差距≤20dB者15例,占75%.Ⅳ型术后气骨导差距≤20dB者12例,占60%.结论Ⅲ、Ⅳ型鼓室成形术都能得到较好的听力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