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9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发音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行颅外支架式上颌骨牵引成骨术(rigidexternaldistraction,RED)唇腭裂患者治疗前后的错误发音数量变化、不同发音部位、不同发音方法以及不同类型错误发音发生特点及其变化评价,分析上颌骨RED对患者发音方式的影响。方法:1999年至2001年行上颌骨RED的唇腭裂术后上颌发育不足患者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15.05岁。所有患者RED前后进行语音测听并分类。治疗前后错误发音的差异性用非参数检验。结果:RED术后42.9%患者错误发音数较RED前增加,19.0%减少,38.1%无变化。从发音部位,舌尖前音错误发音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舌面音。从发音方法,错误发音多发于塞擦音。错误发音类型以咽喉摩擦/爆破音为主,其次为腭化构音和声门爆破音。上颌骨RED后腭化构音累及音节数减少,但咽喉摩擦/爆破音和声门爆破音反而增加,尤其是咽喉摩擦/爆破音。结论:唇腭裂患者经RED前移上颌骨后,会对患者发音方式产生影响,在行语音治疗前需考虑全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颌骨畸形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收集自 1 997年 1 0月~2 0 0 2年 9月共 46例颌骨畸形伴OSAHS少年儿童 ,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经夜间多导睡眠监测证实。年龄从 4~ 1 8岁 ,平均年龄 1 1 4岁 ,其中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 32例 ;小下颌畸形患者 9例 ;第一、二鳃弓综合征 2例 ;Crouzon综合征 3例。患者术前常规拍照、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全景片。每位患者根据畸形情况 ,采取单侧或双侧牵引成骨治疗 ,根据侧位片预测 ,一般牵引到略微反覆盖为准。牵引幅度为 5~ 35mm ,平均牵引幅度 1 8 34mm。比较患者术前后颅颌面形态、呼吸道测量分析、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术后颌骨畸形明显改善 ,头影测量分析提示上呼吸道狭窄得以显著缓解 ,最小后气道径 ( x±s)由 (5 48± 2 76)mm增加到 (9 97± 2 0 5)mm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hypopneaindex,AHI, x±s)从术前 (66 31± 1 7 1 5)次 /s降低到 (3 1 6± 1 70 )次 /s,以上结果统计分析表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牵引成骨治疗颌骨畸形继发OSAHS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贯彻落实国家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资源的各项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以及管理医院环境内有毒、有害危险因素 ,减少和降低职业损害 ,保护医院环境内的所有人群的身体健康。方法 按照ISO14 0 0 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与使用指南 ,及OHSASl80 0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结果 通过体系运行使医院的环境管理、能源资源的合理应用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并通过认证公司的认证审核并推荐注册。结论 通过贯标认证提高了员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与资源的意识 ,加强了职业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羟基磷灰石假体/可塑性医用树脂对恢复颧上颌骨畸形患者外形的精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颅颌面缺损畸形患者17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25.6岁。接受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羟基磷灰石假体治疗。术后6个月CT扫描重建影像与术前虚拟设计进行几何学差异分析,判断植入物设计的精确性,并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7例患者中,除1例因术后反复感染取出植入物外,余16例恢复良好,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几何学差异分析显示,差异率为90.5%±3.1%,患者对面型表示满意。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定制羟基磷灰石假体/可塑性医用树脂治疗颅颌面缺失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可为颅颌面缺损修补的推荐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原位注射纤维蛋白凝胶对SD大鼠上颌扩弓成骨矿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中,将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BMSCs)在不同凝血酶浓度制备的纤维蛋白凝胶环境下进行共培养,通过CCK-8、 ALP染色和活性定量以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梯度浓度凝血酶制备的纤维蛋白凝胶降解产物对rBMSCs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将rBMSCs分别采用共培养、二维表面培养和三维培养方法与纤维蛋白凝胶进行结合,观察细胞形态和黏附情况。体内实验中,构建SD大鼠上颌扩弓模型(n=12),以100 g作为扩弓力,扩弓7 d,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将仅配戴14 d保持器作为对照组(R组),将原位注射纤维蛋白凝胶联合配戴14 d保持器作为实验组(R+FG组),通过显微CT(Micro-CT)三维重建和分析,比较新生骨量和骨矿化密度的差异。通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TRAP染色和顺序荧光染色,观察腭中缝的组织学差异。采用GraphPad Prism 8.0.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凝胶降解产物对rBMSCs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无显著影响(P>0.05),且以上述3种方式培养的rBMSCs均具有良好的细胞延展性。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骨量(P<0.001)和骨小梁矿化密度(P<0.01)较对照组显著提升,腭中缝内可见大量矿化程度更高的新生骨小梁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减少,矿化沉积速率显著加快(P<0.001)。结论 纤维蛋白凝胶降解产物对rBMSCs增殖、分化无影响。SD大鼠上颌扩弓后,腭中缝组织可通过原位注射纤维蛋白凝胶,促进新骨生成和矿化速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胎儿超声异常时染色体异常情况,以指导脐血穿刺的选择。方法:对我院胎儿超声异常的598例妊娠中、晚期孕妇取脐血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及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及异常染色体分类。结果:598例孕妇中,染色体异常61例,检出率10.20%,其中三体儿42例,占染色体异常的68.85%;超声结构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P0.05);2项、3项及以上超声软指标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软指标异常胎儿(P0.05);鼻骨缺失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1.67%,单脐动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2.24%;超声异常合并高龄孕妇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合并低孕龄组(P0.05);超声异常合并羊水过多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合并羊水正常组(P0.05)。结论:当有胎儿超声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鼻骨缺失、两项及以上软指标异常、超声软指标异常合并高龄或羊水过多的情况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建议行脐血管穿刺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7.
牙颌面畸形系指冈颌骨发育异常引起的颌骨形态、体积、上下颌骨之间及与其他颅面骨之间的关系异常,同时伴发拾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与颜面形态异常的畸形[1].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正颌正畸联合治疗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畸形的远期疗效。方法:Moebius综合征患者3例,经正颌正畸联合会诊制订治疗计划,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的联合治疗模式进行系统治疗,随访1~6a。结果:Moebius综合征患者的牙颌特征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骨性开畸形。对于牙颌畸形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进行矫正,但由于升颌肌群功能障碍,开矫正的复发倾向比较明显,需要术后密切随访治疗。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能够矫正Moebius综合征患者严重的骨性开畸形,正颌手术后的长期随访对防止开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手术后引起的纤毛囊肿是一种极少见的术后并发症,在正颌外科术后的相关报道更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患者在接受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与颏成形手术后2年,出现下颌颏部膨隆,影像学检查显示为颏部囊性占位.手术刮除病灶并取出钛板,病理学检查显示囊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衬里,诊断为外科纤毛囊肿。回顾文献表明。正颌术后继发颌骨囊肿极为少见,其原因可能为术中上颌黏膜易位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Binder综合征患者有严重的面部凹陷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治疗相对困难且易复发。本研究探讨面中部牵引结合正颌手术在Binder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4例Binder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Le Fort II型截骨术,术后利用颅骨外置式牵引器进行旋转牵引,并随时调整矢状向及垂直向的量,矫正患者面形。半年后进行正颌手术,矫正咬合关系,并随访1~2 a。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牵引过程中无明显疼痛及不适。头影测量显示,患者面中部骨骼显著前移,凹陷畸形得以矫治。经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上颌骨Le Fort II型截骨牵引可以矫治鼻上颌骨发育不足,通过正颌手术可以矫正咬合关系,两者结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Binder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