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歧杆菌的细胞壁成分能有效的激活免疫细胞,促使这些效应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并对多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我室提取的双歧杆菌DNA观察了其对小鼠J774A.1巨噬细胞的活化作用。收集厌氧培养的双歧杆菌(菌种由山东省防疫站提供),加入溶菌酶(1mgm1)与10%SDS(终浓度为1%)裂解菌体,饱和酚抽提去除菌体蛋白,透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提取的双歧杆菌DNAA260/A280为1.823,经薄板层析证实所制备的双歧杆菌DNA中无脂多糖存在,经HpaⅡ酶酶切证实所制备的双歧杆菌DNA具有一定的非甲基化CpG基序,冷冻干燥后备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罗勒多糖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抗原摄取功能以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未成熟和成熟的DC,实验组加入罗勒多糖(150μg/ml),对照组加入PBS,分别培养24h,收获未成熟的DC,与OVA—FTTC(100μg/ml)共同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抗原摄取能力。同时收获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罗勒多糖作用组DC的抗原摄取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成熟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罗勒多糖可显著增强DC的抗原摄取能力,并且能够提高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罗勒多糖发挥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抑癌基因FHIT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抑癌基因FHIT真核表达质粒pHCMVsp1A-FHIT。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酶切抑癌基因FHIT的克隆载体pGEM-FHIT获得FHIT基因片段,长度为0.9kb,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HCMVsp1A CMV启动子的下游,用HindⅢ酶切鉴定FHIT基因插入方向。结果 PCR扩增及EcoRⅠ、HindⅢ酶切鉴定证实FHIT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表达质粒pHCMV1A中。结论 成功构建抑癌基因FHIT真核表达质粒pHCMVsp1A-FHIT,为研究FHIT的抑癌作用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并为其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MTT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结果CA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和CD56+细胞(NK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CA组血清中IL-12和IFN-γ产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IL-10产生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A患者的PBMC对PHA四种诱导浓度的增殖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CA患者的RBC-C3bRR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RBC-ICR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临床治疗过程中须提高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bcl-2反义寡核苷酸对肾细胞癌细胞Bcl-2蛋白表达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合成与已知人类基因无同源性的bcl-2反义寡核苷酸(AS1与翻译起始端互补,AS2与编码区互补),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为转染载体,MTS比色实验测定细胞活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bcl-2 mRNA的表达,Western杂交法测定Bcl-2蛋白表达,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细胞.结果:所测定的5个肾癌细胞株均有稳定的bcl-2 mRNA表达;转染的反义寡核苷酸对ACHN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正义寡核苷酸无明显影响,AS2的抑制作用大于AS1;反义寡核苷酸可诱导ACHN细胞的凋亡,AS1和AS2的诱导率分别为32.1%和43.2%.结论:bcl-2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肾癌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并进而诱导细胞的调亡.  相似文献   
7.
MUCl/Y是1994年发现的新基因,其蛋白锚定于细胞膜.研究表明, MUCl/Y具有膜受体的特征,可能作为一种膜表面的重要分子通过ras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表明,MUCl/Y的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由此推测,MUCl/Y可能是一种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理想靶分子[1],但迄今为止,MUCl/Y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尚未明确,因此,构建人MUCl/Y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对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以及以MUCl/Y为靶点的肿瘤核酸疫苗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卵巢癌发 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端粒酶活性与临 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端粒 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检测45例卵 巢上皮性肿瘤及9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 酶活性。结果: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在恶 性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中分别为 83.33%(25/30)和5/7,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5963;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 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 性,与前两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端粒酶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 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端粒酶在卵巢 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 用,并有望作为卵巢上皮性癌基因治疗 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Wistar大鼠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hen-WoanDC培养方法,梯度离心提取骨髓单核细胞中的非粘附细胞,加入GM CSF 5?ng/ml、IL 4 5?ng/ml进行诱导扩增,对培养的目的细胞进行形态学、OX62-FITC免疫荧光检查以及功能学鉴定。结果:DC前体细胞培养10?d呈典型树突状结构,表面标志物染色阳性,流式细胞学检查OX62单抗阳性率86%,不同培养时段的DC诱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培养10?d的DC最强,培养10?d的DC诱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同源淋巴细胞有更好的活性。结论:改良的Chen-Woan法为体外诱导扩增大鼠骨髓来源D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CYP1A1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基因MspI位点和Ile-Val位点多态性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以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技术检测84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和66例对照者CYP1A1基因MspI位点和Ile-Val位点的多态性。结果Ile-Val三种多态基因型在对照组和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分布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Ile/Val和Val/Val基因型在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Ile/Ile基因型相比,Ile/Val基因型个体发生子宫内膜腺癌的相对危险度(OR)是2.6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spI位点的多态性在对照组和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1A1基因第7外显子的Ile/Val基因型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有关,可以作为子宫内膜腺癌易感人群筛查的重要指标,MspI位点多态性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